仇人相见:韦俊降清后,如何给陈玉成致命打击的?

奋发图强噢 2025-01-13 20:12:41

咸丰十年末,太平天国名将陈玉成盘踞皖北,兵锋正盛。谁能想到,一场意外的"兵变"让局势骤然生变。曾经的上级、同僚韦俊,因不堪陈玉成的排挤与打压而投靠清军。韦俊虽然并非清军重将,但他却凭借对太平军防御体系的熟悉,一举夺取枞阳要地,断绝安庆后路,让陈玉成在皖北的根基逐渐动摇。当陈玉成率军企图夺回枞阳时,韦俊又凭借顽强的守城意志,让其无功而返。韦俊的两次致命打击,不仅让陈玉成由胜转败,更是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后期中兴之势的终结。

恩将仇报 兵败皖北

在太平军的西征征程中,有一支队伍格外引人注目。这支队伍的统帅是韦俊,他手下有一名年轻的将领叫陈玉成,负责掌管军队的粮草供给。

当时的陈玉成本该前往湖南作战,却因为对湖北怀有雄心壮志而向韦俊请求改变方向。韦俊欣赏这位年轻将领的胆识,同意让他留下来参与武昌之战。

在攻打武昌的战役中,韦俊以大军吸引清军注意力作为掩护,让陈玉成带领五百名精锐趁夜色攀城而上。这一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陈玉成也因此名声大噪,一跃成为太平军的重要将领。

天京事变爆发后,韦俊因为与韦昌辉的关系而处境尴尬。但他始终对太平天国保持忠诚,拒绝了湘军的劝降,继续奋战在前线。

在江西期间,韦俊主动率军北上皖北,与陈玉成并肩作战。两人在皖北、鄂东地区屡次打败清军,为太平军在这一地区站稳脚跟立下汗马功劳。

随着石达开的出走,陈玉成升任正掌率,地位超过了韦俊。此时的陈玉成不知是否权力熏心,开始处处针对韦俊。

当杨辅清多次攻击韦俊的部队时,陈玉成不但没有出面调停,反而站在杨辅清一边。走投无路的韦俊决定渡江投奔李秀成。

但陈玉成并不打算放韦俊离开,率军在和州一带拦截韦俊的部队。双方爆发激烈战斗,死伤惨重。

在这种困境下,韦俊不得不选择向清军投降。让人唏嘘的是,当初正是韦俊的提拔之恩,才有了陈玉成的今天,而如今却是陈玉成亲手将韦俊推向了对立面。

破城夺据 一鸣惊人

韦俊投降清军后,曾国藩对这位太平军降将并不看好。湘军将领们普遍认为韦俊不过是被陈玉成所迫,才不得不投靠清军。

然而韦俊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在清军中表现出色,很快就得到了湘军水陆诸将的认可。曾国荃等人称赞他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深谙战守之道。

在1860年,太平军正在天京和苏浙一带大力发展之时,湘军开始对安庆发起进攻。尽管湘军在外围战场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整体局势对他们来说仍然十分不利。

这场战役实际上是一场不对称的博弈:湘军在攻打安庆,而太平军则在东线开展进攻。如果湘军不能在安庆取得突破,而太平军却能在东线解除天京之围并占领富庶的苏南地区,那么曾国藩的处境将十分危险。

在这场博弈中,枞阳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胡林翼曾说过,如果不能拿下枞阳,即使在安庆城下围困一两年也无法对太平军构成致命威胁。

没有枞阳,湘军就无法切断安庆的后援线和进出通道。这样一来,陈玉成就能够随时选择内外线机动,掌握战役的主动权。

石达开和陈玉成都深知枞阳的重要性,因此在建设安庆防御体系时对枞阳进行了重点加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水师的炮火够不着,陆军又难以展开,一时间湘军众多名将都对枞阳束手无策。

就在这关键时刻,韦俊主动请缨,提出要突袭枞阳。曾国藩接受了这个建议,命令水师将领杨载福和彭玉麟撤出池州之围,让韦俊率部前去突袭枞阳。

韦俊抵达枞阳后发起了进攻,但太平军的抵抗十分顽强。面对这种情况,韦俊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才能:他派人在罗塘洲横腰挖开一条水路,引湘军水师从长江逼近枞阳,同时又挖断下游堤坝,让水灌入外湖。

这一连串的战术安排,使得湘军能够水陆并进,直接威胁到城池。面对如此态势,太平军守将万宗胜不得不献城投降。

枞阳的失守,让安庆陷入了湘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座太平军在安徽的重要据点,就这样落入了他们曾经的战友之手。

死守枞阳 大挫英王

咸丰十一年正月,陈玉成率领万余精锐军队向枞阳进发。这支部队只是陈玉成在皖北十余万大军中的一部分,但在当时已让驻守枞阳的湘军面临巨大压力。

面对这场关键战役,湘军各路兵力都相当吃紧。守卫枞阳的重任,主要落在了韦俊的肩上。

韦俊深知枞阳的防御价值,在街头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他还特意调配了一支舢板船队,专门负责保护营寨的安全。

陈玉成的进攻十分凶猛,一开始就对枞阳河岸发起猛攻。攻击受挫后,他又将兵力集中到枞阳街头的防御工事上,但在韦俊的顽强抵抗下依然无法突破。

连续进攻失利后,陈玉成改变战术,把部队撤到了官埠桥一带。他打算放弃强攻枞阳,转而寻找其他路径直接支援安庆。

但韦俊早已看穿了这一战术意图。在杨载福率领的水师抵达后,他们迅速在关键位置设防,切断了陈玉成可能通往安庆的所有通道。

被迫改变计划的陈玉成,只能重新把目标对准枞阳。他在附近的山上修建了多座营垒,把它们作为进攻的基地,不断对枞阳的防御工事发起冲击。

然而韦俊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精准的防御部署,成功抵挡住了每一次进攻。更令陈玉成始料未及的是,杨载福抓住战机,出其不意地摧毁了他在山上修建的营垒。

失去了进攻基地的陈玉成,不得不忍痛撤军。这次失利让他不得不在后勤补给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二次西征的军事行动。

这场战役的失利,让陈玉成的处境越发艰难。随着枞阳的得而复失,安庆的包围圈越收越紧,陈玉成引以为傲的机动作战优势也荡然无存。

这场守城之战充分展现了韦俊的军事才能。他不仅成功挫败了昔日上司的进攻,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新阵营中的价值。

枞阳保卫战的胜利,不仅让湘军牢牢控制住了这个战略要地,更动摇了太平军在安庆的统治根基。而这一切,都源于一场昔日战友间的生死较量。

枭雄陨落 败局已定

韦俊与陈玉成的两次交锋,虽然规模不算太大,却成为了扭转战局的关键点。在曾国藩的眼中,陈玉成在安徽的地位,与洪秀全在金陵的地位不相上下,安庆就是他的根基所在。

在韦俊夺取枞阳之前,湘军对安庆的进攻并未对太平军构成根本性威胁。陈玉成能够安心地与其他太平军将领在东线作战,正是因为他对安庆的防御体系充满信心。

但韦俊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夺取枞阳的行动,让湘军得以完成对安庆的合围,通过持久战的方式逐渐消耗太平军的实力。

这场胜利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太平天国在后期出现的短暂中兴之势,正是在韦俊夺取枞阳后戛然而止。陈玉成也从此开始由盛转衰,一系列的失败接踵而至。

在失去枞阳后,陈玉成不得不开始他的第二次西征。这次军事行动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后勤补给线已经岌岌可危。即便他手握十余万大军,也无法真正施展出"围魏救赵"的战术。

李秀成等人的不配合,固然是导致第二次西征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更为关键的是,在失去枞阳后,陈玉成的后路已经不再畅通。

从枞阳之战后,陈玉成虽然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继续进行着顽强的抵抗。但他的处境已经陷入了绝对被动,再也无法扭转战局。

正如《天国志》所记载:"其为洪守,则罗泽南呕血而终;为清战,则陈玉成望垒兴叹。"韦俊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敌我双方的认可。

这个结局充满了历史的讽刺意味。韦俊本是太平天国的忠臣,更与陈玉成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本应成为最亲密的战友,共同为太平天国的事业奋斗。

然而陈玉成的用人失策,把一个可以成为左膀右臂的人才硬生生推到了对立面。这不仅暴露了他在统帅才能上的欠缺,更为自己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天国志》的作者在评价这段历史时写道:"韦俊的行动力与守城意志,无论是守护太平军还是为清军作战,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这句话或许是对这场恩怨最好的注脚。

1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