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国关闭GPS系统,全球导弹将会“变瞎”,仅2国能正常发射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09-22 00:48:07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

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导航技术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生活。

全球定位系统GPS使我们的出行和定位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上。

一旦美国关闭GPS,那么,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导弹都将会都会因导航失灵变成“瞎子”,只有这两个国家例外,那就是我国和俄罗斯。

那么,GPS究竟有多重要?假如它被关闭,又将给全球带来怎样的军事影响?

依赖之殇:导航系统背后的棋局

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各国军事和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目前,全球主要有四个卫星导航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和欧盟的伽利略,这四大系统服务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导航需求。

然而,这种依赖关系也孕育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历史上,依赖他国导航系统的国家在战争中往往处于极端被动局面。

1991年海湾战争中,依赖GPS的伊拉克军队导弹制导系统瘫痪,导致丧失反击之力,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同样的问题再次重演。

这些惨痛教训无不昭示,导航系统掌握了武器的“眼睛”,一旦“失明”,后果不堪设想。

GPS系统对外开放了标准定位服务,看似毫无保留,但关键的军用高精度信号需要美国授权,这成为美国控制全球导弹的潜在手段。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美国关闭了对华GPS服务,中国切身感受到过度依赖的风险。

于是中国经过长达数十年的艰辛研发,终于打造出自主的北斗系统,摆脱美国的控制。

俄罗斯也拥有独立的GLONASS系统,但由于卫星数量有限,其军事应用仍面临诸多局限。

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则使用了美国技术,安全性堪忧。

因此,目前只有中国和美国完全掌握了自主的导航系统,这成为两国在未来博弈中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

导航系统已经上升为影响国家安全的关键基础设施,中国成功研制北斗系统,不仅增强了军事自主权,也使其在全球导航领域的地位日益提升。

掌握核心技术,方得发展主动权,中国正通过这种战略布局,逐步树立起一个导航大国的新形象。

然而,要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

北斗导航系统20年呕心沥血史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策层就已意识到自主导航系统的重要性,形成了“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在1994年,在一片质疑声中,中国正式启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北斗系统从无到有,再从弱到强,中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起初,中国在卫星导航技术上严重依赖进口,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要实现卫星的自主设计、制造、发射和运行,难度非常大。

中国最初从瑞士引进北斗星载原子钟,后因种种原因被迫中断合作,不得不自主攻关,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批示,北斗计划必须实现自主化,不能再依赖外国技术。

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象征中国跨入自主导航之列,但区域服务的北斗一号仍遭遇国外惯常的技术限制与市场封锁,中国不畏强权,继续独立自主地完善系统。

2007年起,北斗二号开始为中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服务,随后,中国加快研制北斗三号,目标直指全球。

这一过程极其艰难,每一个技术环节都呕心沥血,中国科学家日以继夜地工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不眠不休。

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攻关,终于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他们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斗信号体制,大幅提升了抗干扰能力,在设计中,中国工程师反复论证和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不断修改设计直到满意为止。

2020年,北斗三号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全球覆盖,这对中国军事和民用领域意义重大。

东风导弹利用北斗实现高精度打击,反舰弹道导弹实现全程北斗制导。

歼20战机的空投武器也开始使用北斗信号。

在科研过程中,中国还建立了完备的地面测试平台,模拟太空环境对各项技术进行检验,这保证了北斗信号的可靠性。

在30年的发展道路上,北斗经历了外部封锁,自主研制,逐步改进的过程。

现在,它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导航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中国也主动向各国开放北斗民用服务,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北斗导航引领智慧生活新时代

最近几年,北斗导航系统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正在深刻改变和丰富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说,北斗导航正引领着智慧生活新时代的到来。

2020年,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使北斗定位精度达到了米级,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北斗在交通运输等传统领域的性能,也为其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无人驾驶方面,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可实时传输位置信息,使无人车更安全。

在精准农业上,北斗可指导拖拉机无人驾驶,实现精准播种。

在无人机领域,北斗可控制无人机飞行航线,进行精准喷洒和遥感。

在城市管理方面,北斗智能化应用也大有可为,借助5G网络,北斗可实现对城市热力管网、给排水管网的远程监控,从而提高管网运维效率。

还可实现对公共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的精确定位和调度,优化出行服务。

根据统计,到2020年,北斗在中国卫星导航市场的份额已超过60%,并为中国经济贡献超过4000亿元。

未来随着北斗在“北斗+区块链”“北斗+AI”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将持续释放。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北斗的国际合作,已有100多个国家使用北斗的导航增值服务。

2020年北斗系统向全球开放导航服务,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国际合作中,中方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比如在与美国的合作中,中方尚未全面开放北斗军用技术,这需要双方之间建立战略互信。

但在民用技术上,中美已开展多次良好对话,未来随着双边关系的发展,合作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推动北斗与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实现兼容互操作,以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无缝连接,这显示了中国愿意开放共享北斗民用技术的诚意。

独自前行,勇克重洋

随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其是否能超越美国的GPS系统引发广泛关注,假如我们来观察一下北斗系统的优势所在,也许可以得出一些启发。

北斗系统每天与高德地图进行2100亿次交互,使用的卫星数量比GPS多30%,这使其定位精度可达1米,支持车道级导航。

而双向通信设计可实现类似“已读”的确认,对于遇险者大有裨益,此外,它还具备短消息服务功能,单条最多可容纳40字,这在通讯中断时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农业领域,北斗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非洲,进行农田喷洒、地形测绘等,在交通运输方面,拖拉机配备了基于北斗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现已有超过120个国家使用了北斗相关产品,覆盖全球一半以上国家,随着系统不断升级,全球覆盖也指日可待。

当初,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面临诸多技术壁垒,如原子钟等核心器件难以获得,但中国并未止步,而是选择自主研发与创新。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逐步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极大增强了北斗系统的性能与竞争力,根据报道,中国科学家在自主研发北斗系统过程中经历了艰辛卓绝的探索,他们日以继夜地重复实验,不断优化设计。

有时一个小小的参数就需要反复调试验证,甚至整夜不眠,可以说,北斗系统的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

在原子钟研制方面,由于早期瑞士原子钟的合作中断,中国不得不独立开展,起初国产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远落后国外水平,但通过持续迭代,终于实现性能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充分展现出中国科研人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面貌。

可以说,北斗系统的崛起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和战略眼光,它不仅具有技术优势,在战略上也有独特价值。

北斗系统的自主性可以减少对外部系统的依赖,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此外,它还可助力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信息独立,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信息体系。

随着北斗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企业也在各领域推出创新应用,比如汽车行业利用北斗为自动驾驶提供高精度定位,实现车道级导航。

医疗行业则使用北斗进行精准外科导航和患者定位,可见北斗不仅对中国有重大意义,也会对全球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可以说,北斗系统在各方面均展现出巨大潜力,其超越GPS也许只是时间问题,中国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自主创新,以北斗系统为标志,在更多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最终赢得世界舞台的主导权。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0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