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民国官员在琉璃厂逛街,竟然买到了自己在清朝的殿试考卷……

陆逊看历史 2023-07-14 23:50:05

上世纪初的北京琉璃厂,好东西很多,逛街的牛人也很多。有一天,一位年近半百的民国官员在街上闲逛,由于担任“闲职”,没事就逛逛琉璃厂,他时而和偶遇的熟人打打招呼,时而在地摊前驻足观看,猛然,一件熟悉又陌生的折页闯入了视线——他拿起来一翻,情不自禁地喊出声:这不是我的殿试卷子吗?!

殿试,是科举考试里的最高级别,考试完毕,试卷要封存入库。如果大清朝还在,绝无外流可能。可是,清朝完了,府库里的东西,很多都流落到了琉璃厂。

考卷这东西,在琉璃厂的地摊上不值钱。所以,这位官员将自己的考卷轻松买下,也将故事拉回到1904年7月4日,那是光绪三十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参加这次殿试的,很多人青史留名。比如一甲3名,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此外还有谭延闿、汤化龙、沈钧儒等。而本文的主人公,高中二甲第二名,他叫林世焘。

这是林世焘考卷的成绩。八个姓氏是光绪帝钦点的八大阅卷官,每个考官画了一个圈,八个圈让这份试卷直接列入前十名。

参加这次殿试的一共274人,林世焘最终排名第五,妥妥的学霸中的学霸。但是很多人想不到,在考进这274人大名单时林世焘跌跌撞撞,排名272,倒数第三。

可以说,这次殿试,是林世焘一次惊人的逆袭。

林世焘(1865-1942),字昭彦,号次煌,广西贺县人。其父林肇元,曾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十二年(1886),林肇元病逝,次子林世焘此时21岁。三年后,林世焘因父亲官职获朝廷赏赐正三品荫生,特用知县。光绪十六年,林世焘在顺天府乡试中举,入内阁,官阶到了二品。光绪三十年,林世焘以候补道、湖南考生身份会试考中贡士第272名,尽管进了殿试大名单,但这倒数第三名的成绩让他很沮丧,一度想要放弃。

他当时的想法是,官也不小了,回去好好上班。

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是林世焘的叔丈人。听说侄婿要打退堂鼓,张之洞大怒,一天内连发五封电报,要求林世焘务必参加殿试,而且一定要考入翰林院。

考试没问题,考好是个问题。

所以在考试中,林世焘决定不走寻常路,大胆发挥,言“人之不敢言”,对政治、军事、财政、教育均有真知灼见,结果,真的逆袭了。

这次考试,成了林世焘生命中的高光时刻。

考进274人殿试大名单的第一名是谭延闿,林世焘的逆袭让谭延闿大为折服,所以到了民国,谭延闿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长,他便邀请林世焘担任行政院顾问。

林世焘的二甲第二名,也是老家广西贺县科举史上的最好成绩,仅仅因为这次考试,林世焘就已经名垂青史了。

这次风光没过多久,大清国就亡了。和所有改朝换代一样,有本事的公务人员总有一大批被留用。北洋政府期间,林世焘曾任临时参议会议员,民国期间,曾任行政院顾问,后来又在国民党政府中央文史馆任职。北洋政府的临时参议院议员是个闲职,所以林世焘才有机会闲逛琉璃厂,并凑巧买到了自己的试卷。

抗日战争时期,林世焘携家人在湖南湘潭避难,1942年冬,林世焘因伤寒在湘潭病逝。

2016年,林世焘幼子林松年先生,将这张殿试卷原件捐献给了父亲和祖父的故乡——广西贺州。

当我们看到这张考卷,常常惊叹于其书写的工整程度。于是难免发出疑问:这是考试者应试时写的,还是写完以后由专门的抄写员誊抄的?

我们疑惑,林世焘的家人也疑惑。因此当林世焘兴冲冲地把自己的考卷拿回家,向家人展示自己当年的手笔时,就有孩子问:这是您自己,亲手写的?

林世焘的回答是:当然。

据说,殿试那天早上,皇帝的题目发下来,大家就开始构思、书写,这个过程很漫长,从清晨,直到日暮。

(感谢林世焘后人林孝勇先生提供资料)

0 阅读:2

陆逊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