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坐过牢的皇帝,功绩超过汉武帝,为何知名度却不高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5-01-03 21:08:05

一提起这个朝代,人们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之功,汉武帝刘彻的雄图霸业,或是汉文帝、汉景帝的 “文景之治”,又或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中兴之举。多数人都误以为,是汉武帝将汉朝推向了最为鼎盛的时代,然而,真正铸就汉朝巅峰的,实则是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刘询,是西汉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坐过牢的皇帝。他的曾祖父,正是威名远扬的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年少登基,待皇位稳固后,便开启了大规模的征战之路。彼时,匈奴是汉朝面临的最大劲敌,汉武帝决意出兵将其击败。在纳了卫子夫为妃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开始受到重用。在此之前,卫青只是公主府中一个身份低微的骑奴。他与外甥霍去病联手,将匈奴驱赶到了漠北,造就了 “漠南无王庭” 的局面。

随着二人捷报频传,为汉武帝诞下长子的卫子夫地位愈发稳固,后来陈阿娇被废,卫子夫登上了大汉皇后之位。至此,卫氏一族尽享殊荣,卫子夫所生的皇子刘据也被立为太子。卫青和霍去病为汉武帝出生入死,开疆拓土,一家竟有五人封侯,这般荣耀在大汉可谓独一份。而且卫青在功成名就后,还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卫家的显贵达到了极点。

太子刘据更是备受武帝的器重与期望,从小接受着良好的培养,曾是汉武帝最喜爱的儿子,俨然是板上钉钉的帝国继承人。可世事难料,变故突如其来,卫青旧伤复发病逝。此时的汉武帝年事渐高,身为帝国的掌权者,同许多年迈的帝王一样,疑心病越发严重。再加上常年穷兵黩武带来的后遗症开始显现,曾经强盛的帝国已变得岌岌可危,复杂的局势让刘彻忧心忡忡,身体也每况愈下。

就在这时,江充趁机向皇帝进言,称有人在用巫蛊之术谋害皇帝。汉武帝对这类事向来忌讳,当即让江充负责查办此案。江充却借此机会铲除异己,由于他与刘据素有矛盾,便将矛头直指太子。在江充的恶意诬陷下,刘据忍无可忍,最终举兵诛杀江充。得知太子起兵,卫子夫协助太子打开皇宫的武器库,并迅速控制了皇宫。原本太子只是想除掉江充,可中间因小人作祟,此事最终演变成了太子谋反。这场谋反最终被镇压,刘据和卫子夫含恨自杀,刘据的两个儿子也受牵连被株连。曾经显赫一时的卫氏家族,就这样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刘据的孙子、尚在襁褓中的刘询也未能幸免,在汉武帝的清算中,被关进了长安监狱。幸得廷尉监邴吉心地善良,见这孩子可怜,便找来监狱里两位忠厚的女囚抚养他。监狱环境恶劣,小婴儿又体弱多病。因这孩子当时还未上族谱,也没有名字,邴吉便为他取名为刘病已。

汉武帝临终时,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当时有相士告知刘彻,长安监狱里有 “龙气”,刘彻听闻后大怒,下令诛杀长安监狱所有犯人。当武帝的心腹来到监狱时,邴吉告知了他刘病已的存在,武帝得知后,认为这或许是天意,便决定大赦天下,并将刘病已录入皇室宗谱,收养在掖廷,这才给了刘病已一个皇族的身份。百姓为了避讳,在实际生活中多有不便,为此,宣帝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刘询"。不过,刘病已虽有了皇族身份,却更喜欢民间的生活,时常居住在外祖母家,结交江湖侠士。在此期间,他还与一位温婉的女子成婚,二人情投意合,婚后生活虽清贫却也幸福美满。

年仅二十的汉昭帝驾崩后,因其无子,大臣们需在宗室中另寻继位之人。起初,霍光扶持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上位,这本也合乎情理。可这刘贺着实荒唐,在位仅 27 天,却做了一千多件荒唐事,连霍光想让他娶自己女儿霍成君为后的提议都被拒绝。无奈之下,霍光只能带人将他废黜。刘贺被废后,霍光选中了流落民间的刘病已,并将其送上皇位,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刚登基时,朝政大权皆掌握在霍光手中,霍光堪称当时的第一权臣,在朝堂上说一不二。霍光再次上书,请求皇帝立自己的女儿霍成君为后,其目的显而易见。刘病已虽身处霍光的权势笼罩之下,却不愿在这件事上妥协。他在朝堂上巧妙地向众臣表达心意,称自己贫寒时曾有一把古剑,如今甚是想念,想让人帮忙找回。大臣们心领神会,明白皇帝这是想立自己的原配许平君为后,于是纷纷改口,请立当时已是婕妤的许平君为后。只是好景不长,许平君在成为皇后三年后,霍光的妻子为了让女儿入主后宫,竟然派人毒杀了许平君。宣帝非常悲痛,为许皇后起谥曰“ 恭哀皇后 ”,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霍光去世后,刘询终于迎来了亲政的机会。他深知霍家在朝中势力盘根错节,不可贸然行事,于是先稳住霍家,将霍光侄孙霍山委以重任,同时暗中将自己的心腹安插进入朝堂关键位置,逐步掌握实权。之后,他立自己与许平君的长子刘奭为太子,封岳父许广汉为平恩侯。

霍家人自然不甘心权力被夺,妄图密谋废黜刘询。但刘询早已洞悉一切,他果断出手,先拿掉霍光两位女婿禁卫军统领的职位,换上自己的心腹,又对霍光之子霍禹明升暗降,成功掌控了兵权。霍家的谋反计划最终失败,被刘询连根拔起,皇后霍成君也被废黜。至此,刘询彻底掌控了汉室江山。

亲政后的刘询,着手整顿吏治,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官员升迁考核制度,亲自任命中央官员,对于郡国太守国相,也必须由中央大员担保推荐,继而亲自考核。他注重考察官员的品行操守和治理才能,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担当地方高级官员,为朝廷牧民。对于有功劳的官员,刘询从不吝啬赏赐,既有金钱名爵,又有玺书嘉奖勉励;而对于贪腐官员,则严惩不贷,大司农田延年因贪腐 3000 万钱,刘询虽念其曾有功绩,但仍将其下狱,最终田延年畏罪自杀。

刘询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部分政策,如均田制和盐铁官营政策,并加以优化。他大力推广农业技术,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得国家财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他还关注商业发展,采取措施促进商品流通,稳定物价,百姓生活逐渐富足。他召集诸儒讲论五经异同,亲自称制临决,设立太学,选拔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官员。在他的统治下,汉代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文学、史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公元前 51 年,刘询通过军事威慑与外交谋略相结合的方式,呼韩邪单于亲自来到长安朝拜汉宣帝,愿意称臣做藩,成功解决了匈奴问题。公元前 60 年,刘询进军西域,攻占车师国,掌控西域三十六国,并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中国历史上西域地区首次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汉朝的版图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公元前 72 年,他征集 16 万汉军铁骑出塞,再次攻打匈奴,匈奴此战人员损失超过 30%,牲畜损失超过 50%,自此国力大损,再也无法与汉军抗衡。

尽管刘询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将西汉推向了鼎盛时期,但他的知名度却远不及汉武帝。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汉武帝在位期间,对外战争频繁且规模宏大,而刘询时期,虽然也有对匈奴的战争,但相对而言规模较小,且多采用外交谋略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式,缺乏那种极具冲击力的大规模战争场面。其次,汉武帝本人性格鲜明,好大喜功。而刘询性格内敛、深沉,行事稳重谨慎,不善于张扬自己的功绩,其形象相对较为低调。再者,历史记载和传播也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古代史书往往更倾向于记载那些具有戏剧性、冲突性的事件和人物。汉武帝时期的诸多事件,如巫蛊之祸、对外战争等,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故事性。而刘询的统治相对平稳,虽然也有霍氏专权等事件,但在历史记载中的篇幅和影响力相对较小,难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传播。

此外,刘询的治国理念与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存在一定差异。他主张 “王霸道杂之”,即儒法并用的治国策略,这种兼用刑名法术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与儒家所倡导的纯仁政理念不符。而在古代,儒家思想在文化传承和历史书写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刘询的这种治国理念可能没有得到儒家学者的大力宣扬,从而影响了他在后世的知名度。

汉宣帝刘询,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皇帝,从一个险些丧命的罪臣之后,一步步成长为一代中兴之主。他的功绩和贡献不应被忽视,他以独特的治国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将汉朝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代。汉宣帝时代,是西汉鼎盛巅峰的时代,后世之人称为"中兴"。

0 阅读:0

桠沙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