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王朝结束前,统治阶级永远都是当朝天子一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天子细数起来竟有将近500位之多。虽然当皇帝的人很多但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四位能堪的上千古一帝的盛誉,这四位的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第一位不用猜就知道一定是结束中原战乱实现“大一统的秦始皇”,第二位是紧随秦朝之后的出现的帝国领袖汉武帝,第三位是开启贞观之治的李世民,这最后一位则是活跃在影视圈的康熙帝。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他们究竟为何能佩戴上“千古一帝”的盛名。
01秦始皇嬴政
首先来说秦始皇嬴政。嬴政“秦始皇”的称号是想表达自己想要统治千秋万代的野心,很可惜的是秦始皇只在位了14年,连同他的后代也没能统治多久,虽然秦朝存在的时间短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绝对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可以撼动的。
在秦国创立前,中原大地正处于战国这一史无前例的分裂时期中。就算是周天子本人也一定想不到,周王室曾经赖以为生的有效制度——分封制居然为诸侯国割据一方埋下了祸因,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战国一样严重分裂过所以秦始皇完成统一的难度可见一斑。秦始皇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利用纵横之术实现了大一统还在于他创立的中央集权制维护了中国封建时代长达2000年的统治,不止这些,秦始皇还实现了全国范围的文字、语言、度量衡的统一,实现了内修灵渠北修长城的宏图伟志。
虽然秦始皇的成就多到足以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但他的暴行也是不能忽视的,所谓“苛政猛于虎”就是用来形容哪时候秦始皇暴行的,修建长城改革更新固然是好事但任何牺牲多数百姓利益来换取的成就都不能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02汉武帝刘彻
说完了秦始皇再来说说下一位值得被称得上千古一帝的人物——汉武帝刘彻。汉武帝的身份并不是开国皇帝,在他即位前,汉朝早已运行了70余年,所以汉武帝身上的使命不仅有开疆辟壤拓宽领域还有如何更好的维护汉朝统治使汉朝更加繁荣昌盛。
汉武帝上位后推行了很多制度,这些制度中既有既有后人熟知的推恩令、十三州部刺史、中朝制度还有历史书中未详细展开记录的“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和“监察制度”,这些开拓性的制度都在短时间内就为汉朝带来了繁荣。除了这些以外汉武帝还“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为更多平民百姓争取到了读书的权力也为读书人创造了更多改变阶级进宫做官的机会。
说完了这些制度上的创新再来看汉武帝是如何开拓疆域以及与外族和睦相处的。汉武帝在位时期向东吞并了朝鲜,向南吞并了百越,在面对入侵的不友好异族时汉武帝也不含糊,他打败了大宛匈奴这些蠢蠢欲动的异族,奠定下了外后300年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武帝在位期间提出了丝绸之路的设想并任命张骞实现了这一设想,丝绸之路至今都在为中国的发展贡献着力量,从丝绸之路上足以看出汉武帝作为一代帝王的远见。但即便时在个领域都颇有建树的汉武帝刘彻也并非毫无过错,他晚年时也犯下了穷兵黩武迷信巫蛊的过错,所以所谓“五十而耳顺,六十而知天命”的话对于帝王可能并没那么受用。
03唐太宗李世民
接着来讲下一位千古一帝李世民,说起李世民就不得不提“李”这个中国第一大姓了,正是因为唐朝这一中国历史上最繁华朝代的统治者姓李这才诞生了“李”姓这一带有唐朝鲜明特征的姓氏,这一姓氏也从侧面反应了唐朝人口众多繁华非凡。
这些繁华景象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一位合格的统治者——李世民。李世民运用出色的政治才能和选贤任能的远见为唐朝开创了贞观之治与万国来贺的盛况。李世民不仅善于经营国家政治经济还善于战争谋略,在他的指挥下,唐朝打败了霸占塞北多年的东突厥,他亲征的高句丽之战更是斩敌上万使7万人归顺唐朝政府。
04康熙帝玄烨
最后来说从年代上算距离我们最近的千古一帝——康熙帝玄烨。康熙时期中国版图受到了很多次侵略但都被英勇善战的康熙帝一一解决了,这其中既有统一台湾还有驱逐沙俄。
除了在保卫疆土上军功赫赫外康熙帝在外交方面也颇有建树。在台湾统一后康熙立马下令开始实行沿海地区与外国通商的政策,在与他国交流方面,康熙帝积极联络日本、朝鲜对他们实行德化政策,在弱国朝鲜发生饥荒时还下令援助朝鲜,
身为一代帝王,康熙的胸怀非常广阔。即便俄国曾经试图侵略我国但康熙在打败他们后仍与其保留着经济上的往来,在《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清朝从与俄国的经济往来中收获了很多好处,由此可见,康熙帝并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心胸狭窄的帝王。如果没有后来后来乾隆的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了科技经济落后的东亚病夫,中国还不知道要继续繁荣昌盛多少年。
05结语
转眼间星海横流岁月成碑,那些战功赫赫的已成历史那些残暴苛政也成了历史,历史中的英雄尚有回声而那些英雄身后的平民百姓已成飘散在时光里的烟尘,但正是因为这些百姓才有了君王,所以衡量一位帝王一位统治者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其他就在于他能否得到百姓的认可。
在这些九五至尊中,有的带领部将浴血打下江山有的子承父业将萧条的经济变得繁荣昌盛,更有的贪图享乐被斩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可见“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的道理始终是至理名言,希望你我都能牢记教训不步入这句话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