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快乐教育“骗局”:全球人才为其所用,中国科教兴国才是王道

刘灵萱丫 2025-04-24 13:32:08

美国推行的快乐教育之风,在我国游荡了多年。

很多家长都认为快乐才是王道,无比痛恨当前的应试教育,由于这种情绪的影响。

这些家长不可避免地会将中美两国的教育放到一起做比较,最后得到了前者比后者更适合孩子的结论。

事实上真的如此吗?如果我们也效仿美国进行快乐教育,我国会取得当今这个成就吗?

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否又能取得先机呢?

美国快乐教育的由来

要想搞清楚一件事情,不仅要知道其然,还要知道其所以然。

美国难道从一开始就推行的是快乐教育吗?

在里根、老布什以及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实行的可谓是妥妥的应试教育模式,西方这是从我国科举制度当中学习到的精髓。

这套应试考试虽然让孩子们吃到了不少学习的苦,但是多少孩子的命运因此而改写,他们从原来的环境当中走出,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当中。

当时前苏联还没有解体,其凭借强大的掌控能力,让全国的孩子都进入了学堂,按照他们的统计,苏联有超过五百万人在学习微积分。

而美国当时学习的人数不过才十万人,美国慌了。

从五百万人当中选择顶尖人才,与从十万人中选择顶尖人才,选拔出的质量与数量均不可以同日而语。

因此,美国才更加卖力在教育领域加大投入,目的就是避免被苏联超越。

同时,又积极地从外国引进人才,对于人才的爱惜,都能和刘皇叔的“三顾茅庐”相媲美。

为什么后来美国又变成了快乐教育呢?

这就要从苏联解体开始说起,苏联解体之后,整个世界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美国看来,整个世界都是美国的财富,他们将本国的制造业铺展到了世界各地。

这些工厂和流水线在他国只需要付出极少的成本,就能获得比原来高出数十倍的利润。

美国的制造业大量外流,原来的教育体系所培养的工科生遇到这样一个情况:

毕业即失业,他们或许到国外进行工作,或者在国内从事端盘子之类的服务业,有些人根本就没有上大学,就可以从事这样的工作。

他们辛辛苦苦读了许多年书,与这些人从事同样的行业,他们吃的学习的苦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思想开始在美国蔓延,“躺平”思想由此产生。

为了解决上学和就业之间的问题,美国提出了一个看似高明的顶层设计,推出一套快乐教育的模式。

学生们该双休就双休,课后也无须留那么多作业,上课时间大规模减少。

与此同时,肯德基等服务行业也建立了自己的职业院校,目的就是吸引一些学习差的学生进入其中,这些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本公司工作。

而那些学习好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常青藤大学。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从中读到一些恐怖的信息,出身底层的孩子们虽然快乐了,但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永远失去了向上走的机会。

而那些出身富人阶层的孩子,他们在父辈的指导下,进入了常青藤大学,毕业后走向了华尔街,走向了政界,牢牢地把控着话语权。

至于中产阶级的父母,则努力为孩子提供冲突阶层的机会,最不济也要让他们保留住中产阶级的身份。

为了鼓励底层的孩子们进行学习,某些人会通过电影之类的媒体鼓励这些孩子们。

比如说《风雨哈佛路》,就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底层的孩子们,属于你们的机会不多啦,你们必须得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

问题是底层的孩子除非是特别优秀,或许拥有特殊的机遇,否则他们永远也无法获得这样的机会。

也就是说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快乐了,却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忍受无穷无尽生活的苦。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读过的书不仅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还会给他们的精神带来无尽的滋养,以至于在物质匮乏的时候,精神同样空虚。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会迷恋上芬太尼,在这种快乐教育的模式下,他们失去了自律的模式。

美国人自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害怕其他国家会因此而超越他们,便决定重新包装这一模式,把这一模式推向全世界。

美国又是如何操作的呢?我国是否躲过了美国的这一次推销呢?

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

美国提出了一个“教育援助”的计划,直白点来说,就是我给你们国家钱,帮你们发展你们国家的教育。

其他国家一听还有这好事,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却不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能有什么好心思呢?肯定包藏其他祸心啊!

只是人家美国的包装太好啊!咱不妨再来看看人家提出的这理念:

不能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的好坏、老师不能对学生管束太严格,容易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学生应该在快乐中进行学习......

乍一看这理念,好像是这么一回事儿,却不知美国就是要用这套似是而非的理论来祸祸其他国家的教育根基。

菲律宾听信了美国的鬼话,且看看当今这个国家发展得如何。

其在2009年接受了来自于美国的教育援助,到了2022年,这个国家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一落千丈。

还有越南和印度,一些私立学校应运而生,与公立学校相比,他们的收费更高。

甚至超出了一般家庭所能支付的范围,但是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几乎全部都出自这些学校。

什么情况?这不是你美国提出的“快乐教育”吗?怎么你不要用你的教育观念培养出来的学习呢?美国高层心知肚明。

他们就是要利用这个操作,搞坏其他国家的教育。

与此同时,再抽走这些国家出现的少数高等人才,让他们为美国效力,以使得自身一直处于不败的地位。

日本虽然在战后受到了美国的控制,但是在教育模式上,其始终没有被美国所左右,这也使得本国的经济在二战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

毕竟,人家在人才储备上跟得上发展的速度,这一点不得不佩服日本这个国家。

我国同样没有被美国所谓的快乐教育所左右,而是按照自己国家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为了保证更多的孩子都享有受教育权,咱们还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

从小学到大学,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有各种各样的补助,就是要保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从这里就能看出咱们与美国的差距,咱们国家对待孩子们一视同仁,而美国早就在某些孩子一出生时,就给他们划定好了前途。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早就刻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当中。

正是因为我国积极推行科教兴国,到了今天,我国才能应该在各个领域大爆发,各个行业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厉害人才。

咱们国家的人才储备以及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本国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未来的新兴产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人才。

美国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对我国进行封锁,简直是痴人说梦。

当今之中国,80后、90后甚至是00后,多少人都吃到过这套教育体系的红利,多少人因为这套教育体系而改变了命运。

若是吃了这套教育体系的红利,又反过来批判这套教育,这算不算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呢?

如今,美国所提出的“快乐教育”理念再次吹到了我国,而且愈吹愈烈,很多家长都深受其影响。

什么“我只要我的孩子开心,其他的都不重要!”什么“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应该逼迫孩子们学习!”

这些说法看似正确,实际上是拿孩子的一辈子来做读者,作家龙应台送给儿子的一句话说得极好: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

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

这才是让孩子学习的意义,因为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

而读书不仅能够让孩子获得更多的选择,还能让他们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参考资料:

1、国外没有“快乐教育”——《家人》 2015年第7期53-53,共1页

2、对比研究中国“双减”教育和美国快乐教育——《教育进展》 2025年第1期1266-1272,共7页

3、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科学技术——《科技和产业》 2002年第6期3-7,2,共6页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