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为何反唐?并非因为玄宗宠信,也不是与杨国忠有仇

百年战争录 2025-02-19 13:46:38

咱都知道,安史之乱可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那么,究竟安禄山为啥要起兵反叛呢?很多人觉得是杨国忠当政闹的,其实啊,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杨国忠顶多算个幌子,安禄山反叛有他自己更深层次的考量。

首先,唐玄宗在位的时候,特别重用节度使。开元年间,一口气设立了十镇节度使。这十镇都在边境,为啥呢?就是为了防止外敌入侵。节度使手里有兵权,为了让他们能在当地好好开展工作,唐玄宗给了他们不少权力,不光有兵权,政治大权也在手里,在当地那可是说一不二。

有人可能要问了,唐玄宗给他们这么大权力,就不怕他们造反吗?这十个节度使那可都是唐玄宗的心腹,不是心腹也坐不到这个位置。而且刚开始那几年,这些节度使确实把当地治理得不错,唐玄宗一看,更信任他们了。咱看看兵力就知道,十位节度使手里的兵力加起来有四十多万,可长安的中央军,也就是皇帝直接掌握的兵力,连十万都不到。这外重内轻的局面,看着就有点悬。

在这些节度使里,安禄山可太特别了。他一人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就他自己手里的兵力,就有近二十万,比中央军还多呢!这三个地方地理位置还特别妙,一个在今天辽宁一带,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山西太原,连在一起,安禄山要是从这儿直接南下,能一路畅通无阻直达京城,根本没有军镇能拦住。这简直就是造反的绝佳根基啊!

唐玄宗对安禄山那是真信任,天宝十年的时候,安禄山请求当河东节度使,唐玄宗眼皮都不眨就答应了。站在安禄山的角度,这时候天时地利都有了,不造反才怪呢!虽说他一个人可能打不过其他七镇,但真发动进攻,其他人根本来不及救援,谁也制衡不了他。唐玄宗这可不就是养虎为患嘛,亲手给了安禄山反叛的底气。

安禄山这人啊,野心可不小。最开始可能是忠心的,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心思就变了。他从一个军镇节度使,到掌握范阳和平卢,有了权力就开始搞军事部署,为起事做准备。他也知道,光靠自己可不行,于是开始大肆收买朝中官员,还派卧底到长安当内应,甚至把长子都留在京城。

安禄山这么大动作,唐玄宗就一点没察觉吗?还真没察觉。唐玄宗对他那是有求必应,特别纵容。安禄山权力大得像土皇帝,要官位就给官位,想管马匹就同意。安禄山就这样暗中招兵买马。这情况和东汉末年有点像,东汉末年就是地方官员军政大权在握,最后就生出了反叛之心。就算安禄山一开始忠心,看着手里十几万大军,也很难不心动啊。

还有个关键因素,安禄山能走到后来那一步,和李林甫有很大关系。张九龄不当丞相后,大唐就有点走下坡路了。李林甫虽然也有问题,但他能压制住安禄山。而且就是李林甫让唐玄宗重用节度使的,他俩一开始是合作关系,安禄山挺怕李林甫的。

李林甫一死,杨国忠当了丞相,情况就变了。杨国忠看安禄山越来越受唐玄宗信任,心里急了,天天在唐玄宗耳边说安禄山坏话,还在朝中打压他。唐玄宗晚年有过短暂清醒,想让安禄山当丞相,这样安禄山就没兵权了。杨国忠一听可慌了,安禄山要是到中央,肯定影响自己地位啊。于是他更使劲在唐玄宗耳边吹风,说安禄山要谋反。

安禄山也不傻,他也在唐玄宗面前说杨国忠坏话,但没啥用。在朝中,杨国忠是最希望安禄山反的,只要安禄山一反,就能名正言顺杀了他,自己地位就稳了。这时候唐玄宗年纪越来越大,安禄山也着急了,为啥呢?因为他得罪了太子李亨。他知道,要是李亨当了皇帝,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所以这时候的安禄山,真到了不反就得死的地步。

从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去世,安史之乱却没停,也能看出这里面事儿挺复杂。大家说说,要是唐玄宗能早点察觉这些问题,安禄山还会反吗?安禄山反叛,到底哪个原因才是最关键的呢?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