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文死谏,武死战”,然而,“横刀立马”的彭德怀在经受住了“武死战”的考验后,同样也通过了“文死谏”的测试。
彭老总个性刚烈,脾气不太好,在党内、军内都是众所周知的,他自己也知道。为此,他还曾自嘲“我是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
但熟悉彭老总的人都只知道,他实际上是“爱之深、责之切”。
朝鲜战争之后,彭德怀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如日中天,威望也日益提高。如果他想要善终,保住自己的官位和名声,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然而,他并没有选择安逸。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发生严重分歧,毛主席对周总理等人提出的“反冒进”进行了严厉批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1959年庐山会议即将召开。
为了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彭德怀亲自来到农村开展实地调查,他目睹了人民公社、大跃进给农民带来的破坏后,再也坐不住了。
于是,彭德怀给毛主席写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将自己看到的情况进行了反映,着重写到了1958年以来工作中的问题。
很快,这封信便在会议上引起轩然大波,毛主席将这看做是对总路线的怀疑和反对,是右倾的表现。因此,针对彭德怀的批判随即展开,批判的调子也越来越高,甚至还翻出了所谓的“历史旧账”。
作为党内的高级干部,彭德怀是第一个站出来犯颜直谏的人。在这一过程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将自己的个人得失抛之脑后。
庐山会议结束后,彭德怀也远离了中央领导核心层。他为什么倒得如此快呢?曾在党内有“笔杆子”之称的戚本禹对此说出了两个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刘伯承和粟裕。他认为,彭德怀在如何对待这两人的问题上犯下了政治大错。
战争年代,刘伯承和彭德怀曾因军事理念不同而产生矛盾,后也因种种原因始终无缘和解。
当年,在红军反“围剿”斗争中,刘伯承曾发表过批评毛主席、彭德怀等人“游击作战”的文章,对于这一脱离实际的观点,彭德怀颇为不满。
而在攻打南丰的作战中,彭德怀又出师不利,损伤惨重,他误以为攻打南丰是刘伯承的意思,却不知道刘伯承当时也是反对攻打南丰的。
由于战事频繁,彭德怀和刘伯承之间的这笔历史旧账始终没有解决。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反教条主义”风波中,刘伯承更是受到了错误批判,彭德怀更是“翻旧账”:
“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要忘了,红军时期,教条主义可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
1958年7月10日,刘伯承拖着病体在中南海怀仁堂的主席台上作了自我检讨,许多人见状,眼睛里蓄满了泪水,这里面有对他的爱戴,也有对他的心疼。可见刘伯承在军队颇有地位和影响。
而刘伯承的遭遇,与彭德怀有相当大的关系,因此,刘伯承的那些老部下对彭德怀也是有怨言的。正因如此,戚本禹才会在提到彭德怀为什么倒这么快时,说出了刘伯承的名字。
同样,粟裕也是如此。他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在工作中与聂荣臻、彭德怀产生了误会,又没有及时消除。导致老帅对他的意见越来越大。
于是,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遭到了错误批判,并被安上了“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罪名。
当时,也有很多同志为粟裕辩白,其中不乏一些上将、中将,他们不约而同表示自己没有看出粟裕有野心。但粟裕还是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
庐山会议后,彭老总在反思自己过去的工作中,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刘伯承等人的批判犯了错,并表示“言过其实”了。
彭老总倒下后,粟裕、刘伯承坚决不落井下石,展现了他们作为共产党人的风格和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