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自己选过几个接班人,第一个就是刘少奇,第二个是林彪,而且还白纸黑字写进了党章中,并获得通过。但“九一三”事件后,毛主席不得不重新选择一个接班人。
1973年,中共十大上,毛主席提名王洪文当中共中央副主席,排在周总理之后,位居第三。这意味着毛主席选择了王洪文当自己的接班人。
毛主席晚年通过提拔工人、农民进入国家领导核心层的办法,实现自己的反修理想,王洪文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受到毛主席提拔的。
王洪文做过农民,当过兵,也干过工人,是当时上海工人“造反派”的头目,受到毛主席的欣赏,毛主席曾称:“王洪文条件优越。”
除了他的身份外,毛主席选中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想要借此缓冲一下张春桥和老帅们之间的矛盾。
相比于王洪文,毛主席其实更看好的人是张春桥,但张春桥和军中老人势同水火的关系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因为这个矛盾很难挽回,而如果这个时候让张春桥上来接班,那就相当于把他放在火上烤。
于是,尽管王洪文能力不行,毛主席还是选择了他。对此,周总理带头拥护,并在各种场合说服老同志们,甚至还因此与许世友发生了争辩。
但在之后周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许世友还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王洪文担任副主席的不满。
在这次会议上,周总理向在场的同志们传达了毛主席提议王洪文担任副主席的讲话后,现场的政治局委员都没有吭声,场面一度十分尴尬。就在这时,许世友说道:“依我看,副主席一个就够了。”很显然,他不同意王洪文担任副主席。
尽管许世友等人颇有看法,但在毛主席的支持下,王洪文还是出任了中共中央副主席。
许世友对王洪文的意见很大,毛主席得知后,为了党内团结,同时也为了让王洪文更好地开展工作,他开始酝酿对许世友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一事。
1973年12月,经过深思熟虑后,毛主席决定对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对调。同时,他也直言“几位军区司令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并提出要“揭一揭”。
当然,毛主席十分清楚,对各大军区司令员只“敲打”不“深究”,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中,军队必须保持稳定和团结。
1973年12月22日,各大军区司令员、军中主要领导出席会议。会上,毛主席正式宣布了对调命令。为了让王洪文在众位将帅面前立威,毛主席特意给了他一个机会,将点名的任务交给了他。
然而,没想到的是,王洪文拿过名单后,便大大咧咧地点起了名,第一个名字就是“许世友”。当王洪文声音落下后,会场上鸦雀无声,许世友脸色铁青,抬头看着天花板,丝毫没有理会他的意思。
王洪文见状,又念了一遍“许世友”的名字,话音刚落,许世友就拿起茶杯“咚”地一声放在茶几上,一声巨响代表了他的态度。
其实,王洪文只要在点名时不要直呼其名,加上职务或其他称谓,许世友都不会如此给他面子。但他却偏偏拿出了领导的派头,最后下不来台自然也在意料之中了。
王洪文见许世友这么不配合,立即看望毛主席求助,只见毛主席也一脸严肃,看起来心情很糟糕,但他也没有理会王洪文,一言不发。
这时,一旁的周总理急忙站了出来,他从王洪文手中拿过名单,略过了许世友的名字,从其他司令员开始点名,“陈锡联、李德生、许世友……”
刚刚还很不给面子的将军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后立即响亮地回应着,王洪文更觉尴尬了。
当然,八大军区对调是毛主席深思熟虑后采取的重大治军之举,不仅稳定了当时的政治局面,更对日后军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