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俱佳话牙雕——访中国民进会员、牙雕工艺美术师丁学芳

双创一线 2022-04-18 09:46:03

毫无疑问,苏州这座城市是江南最正宗的千年古城,艺文渊源,人杰地灵。“人杰”是指江南水乡的人特别灵动聪慧,学一样像一样,学一门精一门。在历史的长河里,在中国的文化史、艺术史中,无数个历史的瞬间工匠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经典人物的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抑或称为“神韵”:雅韵、文韵;也可称作“气息”——人文气息。这就是苏州工匠精神用心灵和聪慧铸就了辉煌的苏作工艺特征。难怪苏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在这块文化高地上的所有匠师们对自己的作品均求:精致极致,固本鼎新,人文典雅。工匠们从不满足自己的作品,在他(她)们眼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搞任何一件创作,出任何一件作品,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传承苏作之魂中的“精、细、雅、洁”不走样。鼎新即创新,这是苏作千百年来的主旋律。正是这方水土养育了工匠们精致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代代传承永不落幕的江南文化经典。

我和学芳的兄长虽是多年兄弟,但对她所创立的苏州祥韵牙雕艺术馆内的所有艺术珍品,真的用心关注,还是退休后闲居姑苏的这些日子里,方感觉她的艺术匠心和人生追求卓越,以及永不认输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作为一名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研究界的老兵,有责任把这一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工艺介绍给大家。虽然这一古老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但真的能够吃透这门绝技的传承人今天已经少之又少了。丁学芳凭借她多年脚踏实地努力探索与潜心钻研的刻苦勤奋,成为此行中的翘楚。

她在二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继承苏派牙雕技艺,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创作出《四季争艳》、《宝篮馨香》、《福寿双全》等许多获奖作品。其中《中国馆》袖珍牙雕精品系列,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内外大型活动指定为国礼,深受国际政要、海内外贵宾喜爱盛赞。她的作品严格传承了苏作牙雕善用“隐起”的手法,细节处理精致,给人“精细雅洁”的适静之感,文韵优胜。刀法有浅浮雕、阴刻、圆雕、高浮雕等。运刀简洁,追求意境,具有很高的审美格调。

历史上苏派牙雕作品有笔筒、笔架、笔舔等文房用具,也有碗、瓶、盒等实用或陈设器物,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历史传说等,吸收了吴门画派精华,布局与皴法具工笔效果,注意留白,在雅致之风中透出“古雅、野逸、秀丽”之意,实为难能可贵。艺术兼备了民族之风、地区之风,方能步入世界艺坛。苏州牙雕是江南的,更是世界的。

丁学芳带领祥韵牙雕强大的创作团队,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苏州传统工艺,曾是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一家,经国家林业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的《象牙指定加工场所》《象牙制品指定销售场所》两证齐全的公司。同时具有两证,这在全国也是为数不多的。专业从事象牙制作及象牙作品销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拯救了几近失传的苏派牙雕技艺。他们集众家之长,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精雕细琢,创作出形式多样,品类众多的牙雕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在2017年底,国家禁止象牙交易后,为执行国务院文件精神,他们不再制作销售象牙制品。为使广大市民能够集中地欣赏到精美的牙雕作品,她出全资成立了牙雕艺术馆,馆内现珍藏的象牙雕刻艺术精品一千多件,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展示象牙雕刻技艺。为使牙雕这门传统的技艺得以传承下去,他们用猛犸象牙作为原料,继续坚守牙雕事业,承担起非遗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2012年创作的牙雕作品《四季争艳》,获得中国(苏州)工艺美术•丝绸艺术大展暨首届“苏艺杯”精品金奖。从构思创作到作品完成就耗时两年多,集苏作牙雕工艺流程中所有的技法,给人大气高雅之感。

牙雕折扇《宝篮馨香》,获得2012“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象牙扇是苏州特有的工艺,也是苏州的创造,其他地区是无可比拟的。它将象牙开成薄片,并运用细拉花工艺,兼有浅刻、透雕、浮雕等表现手法,组成一个个图案组合,其扇边与扇面的图案是不同的,透雕孔眼更是成千上万,既统一协调,又富有变化,且每个孔眼线条规矩工整,既有巧夺天工之美,又使作品虚实相衬,呈现出“空、细、险、雅”的艺术效果。其扇骨常以浅刻或浮雕的技法表现,或刻画山水花鸟,或镌刻书法文字,与扇面内容相呼应,突显出文人书画的意蕴和清雅脱俗的格调。

牙雕作品《福寿双全》,荣获2020年艺博杯工艺美术精品金奖,作品采用高浮雕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物体空间转换关系的巧妙刻画,小仙童活泼可爱的喜悦神采,寿桃饱满形象的造型,表现出对象生动姿势和充满动感与力度的形体,进一步发展了苏式牙雕的艺术表现力。

回望历史进程中的苏作艺术发展如同一面镜子,可以真实地映射出历史的变迁。宋代牙雕艺术如同其多舛的国运一样,也由汉唐时期的雄奇大度转向精致细腻。宋室南渡改变的不仅是政权,还有变性的文化。皇室南迁需要兴建宫室,营造馆舍,各地能工巧匠蜂拥而至,他们带来技艺的同时,更多地又激活了江南本来就比较丰厚的文化精彩。苏州农耕文明的高度发达、经济富庶,文化底蕴深厚,自然也吸引了大批南移的达官显贵、仕绅富豪和文人雅士在此安家落户兴建家园,这一来就少不了配套的陈设,加上各地竞相效仿的显贵风气,苏作工艺越来越吃香。

老一辈的民间艺术家们孜孜以求,悉心传授,新一代手艺人虚心好学,更加勇于创新。这是历史过客中必须的风景线,苏作艺苑永远都是在时光的春天里向前迈进!愿山外青山楼外楼,苏作风流更风流!

当您来到江南水乡的姑苏城,除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您必须要去看,不妨也抽空走进古城的干将西路225~229号,这座始建于清代的吴宅,它是整个干将路沿线上难得一见的市级控保单位,此建筑坐北朝南,现存三路四进。中路目前存门厅、轿厅、大厅、楼厅四进。均面阔五间,西路存花厅、楼厅两进,均面阔三间,花厅前设船棚轩回廊。东路存门屋及楼厅两进,均为三开间。总占地面积达3330平方米。这组建筑是不幸的旧城改造中幸存下来的一座非常难得的古建筑。当然整个古城的格局始终未变,作为一组历史建筑如今安在也算是天意了。整个“干将路”打通时,比它有价值,名气比它牛、保护得比它完整的历史建筑消失的太多了。正因为它的建筑主体不在核心改造地段,加之当时作为苏州市建设委员会下属的“干将路”工程项目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里面,这才完整的就地保留。

难怪陆文夫先生曾说,苏州在历史上虽不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没有那么多官场倾轧,又不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吴越之后的两三千年,没有哪一次重大战争在苏州发生,苏州有的是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和风景优美,结果,无论是退隐江湖的官僚,还是富商大贾、怀才不遇的文人雅士都爱上这块土地,都喜欢借这方宝地安居下来,享受有品质的惬意生活。说到苏州的风雅,除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评弹和昆曲,就要排到苏作工艺了,正是这一切的存在,才是苏州精致和优雅生活的象征。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再次愿脚下的这块土地文脉永驻。苏作手艺不能骄傲,更不能懈怠,唯有勇敢地坚持传承与创新,方可攀登更多的艺术高峰。

(作者/丹青 中国报道网双创中国栏目专栏作家)

0 阅读:10

双创一线

简介:聆听双创声音,讲好双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