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被满门抄斩却漏掉个儿子,他与陈圆圆隐居,如今后裔超千人

桠沙看情感文案 2025-01-02 21:06:33

吴三桂出生于明朝末年的辽西将门世家,其父吴襄以养马见长,并官至总兵。吴三桂的舅父祖大寿,也是明末辽东军事集团主要将领。此外,吴襄还是宁远卫世将祖家的女婿。吴三桂自幼苦读经传,善于骑射搏击。崇祯帝开设武状元科举时,他成功中榜,很快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武将。

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农民起义军肆虐。崇祯五年,吴三桂随父出征,剿平山东孔有德叛乱。经此一战,吴三桂一跃成为明朝战将。崇祯十三年,吴三桂驻守杏山堡要塞。也正是在这里,他初创多尔衮,力挫清军锐气。崇祯十四年,吴三桂独自押运军粮,解救锦州祖大寿被围困之危。在他镇守辽西期间,更是屡次拒绝清廷诱降。不仅率军驰援勤王,更击退了窜犯京畿之敌。年轻的吴三桂不仅独自管理山海关军政事务,更是被加封为“平西伯”。

1644年,李自成兵陷北京。崇祯皇帝无奈于煤山寿皇亭自缢而亡,自崇祯死后,大明王朝也宣告终结。吴三桂选择投向清朝,之后,他移师西南向张献忠的农民军发动进攻。待张献忠死后,其余部归属南明抗清,吴三桂又率部在西南地区与南明军队再度作战。1661年,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死在吴三桂之手。不久之后,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因病去世,西南地区势力被全部平定。接着,吴三桂被加封为平西王。此时,除了平西王吴三桂外,还有尚可喜和耿精忠,两人一个是平南王,一个是靖南王。之后的几年里,吴三桂不断被加官进爵。而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更是娶了大清公主,成了额附。

随着各藩王独居一方,势力日渐增强,竟能与大清中央军抗衡。康熙亲政之后,决定除掉三藩,以绝后患。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告老还乡。康熙趁此机会下诏削藩,吴三桂得知撤藩决定后,上奏撤藩假意试探,没想到康熙准许了吴三桂假意撤藩的奏折。次年十一月,吴三桂慌忙中发动叛乱。最初,吴三桂派兵进攻贵州和两湖地区。不久,他又煽动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耿精忠一同叛乱,就连台湾的郑氏政权也卷入这场旋涡之中。一时间,西南地区、东南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都成了战场。

1667年,清军迫使耿精忠投降。1677年,尚之信被迫投降。之后,两大藩王耿精忠和尚可喜先后被处死。面对孤立无援的状态,吴三桂在云南称帝,国号大周。没想到皇位还没坐稳,吴三桂便一命呜呼了。叛党拥立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为新王。1681年,清军攻陷昆明,吴世璠则走上了明帝崇祯的老路。虽然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但清廷对于吴家人的惩罚还没有结束。清朝众臣纷纷上述,“吴怙恶不悛,其子孙皆应被凌迟处死。”随后,看在建宁公主的面子上,康熙给吴应熊及其子留了全尸。吴应熊被处绞刑,其余幼子虽可免死,但悉数入宫终生为奴。吴三桂实在没想到,因为自己引清人入关,致使包括父亲在内的38位亲人被杀。而他发动三藩之乱,更是绝了自己儿子和孙子的后路。

然而,吴三桂的一个儿子吴应麒却侥幸逃过一劫。吴应麒本是吴三桂的妾室杨氏所生,由于杨氏早逝,他自幼被吴三桂的正妻张氏排挤。吴三桂无奈之下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哥哥,从此吴应麒成为了吴三桂的侄子。尽管如此,吴三桂对吴应麒十分疼爱,在他长大后,让他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吴应麒也凭借着战功被封为平西藩下左都统。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吴应麒被封为大将军,深得吴三桂器重,吴应麒成为大将军以后,不尊重下属,克扣士兵粮饷,甚至将吴三桂拨给他的军饷给自私贩卖了。时间久了,吴应麒的威信急剧下滑,清朝廷对他使用离间计,他高喊“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口号,致使不少人蒙冤入狱,导致众叛亲离,他的荒唐行为,让吴三桂很失望。八月,衡州酷热,吴三桂心情不舒,焦虑过重,便突然得了“中风噎嗝”的病症,随后又添了“下痢”病症,太医百般调治,终不见效。吴三桂便授意心腹大臣,迎接皇孙吴世璠来衡州继位,托付后事。八月十八日深夜,吴三桂在都城衡州病死,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

吴世璠继位后,吴应麒被晋封为楚王,他看清眼前局势,见形势不妙,率军撤出岳州,向长沙进发,随后,迫不得已再次撤往贵州,直至退到昆明,处于退无可退的困境。在撤兵过程中,吴应麒转身来到岑巩县马家寨与陈圆圆会合。陈圆圆本名叫邢沅,出生在苏州一个普通家庭,重男轻女的父亲就将还在襁褓中的陈圆圆送到了姨母那里。因为姨夫姓陈,所以才叫的陈圆圆。在陈家破产之后,陈圆圆就被姨母卖到了苏州梨园,成为了苏州梨园的名妓。之后,陈圆圆和吴三桂成婚,成了吴三桂的小妾。

吴三桂死之前交代自己的义子马宝要保护好吴家的血脉,于是在吴三桂死之后,马宝就带着陈圆圆和吴应麒险象逃脱。为了安全起见,他们辗转多地,直到在水尾镇马家寨落脚。陈圆圆改名为聂沅,吴应麒改名为吴启华。这也是为什么清军攻破昆明后,始终没有找到陈圆圆的真正原因。根据史料记载,清军攻破昆明后,没有找到陈圆圆,也没能找到吴三桂的遗体,只在湖中心找到了吴三桂的骨灰匣,至于其中所盛的骨灰是否属于吴三桂也不得而知。且在史书之中,在吴应麒率兵退守昆明后,就再也没了记载,给人一种二人已经不知死于何处的错觉。

完成重任之后,马宝主动降清,最终被凌迟处死。直到被处死,他也没有向清廷吐露陈圆圆及吴应麟一丝消息。为了保护吴氏血脉的安全,陈圆圆在当地建了庙宇,以掩护行踪,还与当地少数民族攀亲。此外,她还散尽家财在寺庙布施,更资助当地修建水陆交通及学校。为纪念马宝将军和掩人耳目,陈圆圆和当地村民达成共识而改了村名为“马家寨”。康熙二十八年八月的一天,陈圆圆在念诵佛经中倒地,再也没有醒来。

马家寨整个寨子采用八卦原理建造,围墙和建筑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按照同样的规矩和模式,使马家寨具备了“迷宫”的作用。不熟悉马家寨的人进入寨子后,很快就会迷路,即便想要原路返回也不容易。寨子里的建筑,都是清代的风格。马家寨的所有人,都承认自己是吴三桂的后人,他们还称吴应麒为马家寨吴氏族人的祖先。并亲切地称陈圆圆为陈老太婆,对她非常尊重和感激。距离马家寨不远处的一个朝阳山坡上,便是吴氏的坟茔地所在,那里埋葬着吴氏世代的族人,陈圆圆和马宝的墓也都在其中。

就这样,吴三桂的血脉在马家寨隐姓埋名,生活了三百多年。马家寨的吴氏后裔们一直遵循着祖先的遗训,保守着家族的秘密。他们通过 “秘传人” 的方式,将家族的历史和故事代代相传。秘传人会将家族的重要信息和故事,以口头的形式传授给下一代。这种传承方式不仅保证了家族的延续,也让家族的历史得以保存。嘉庆三年,“马家寨”吴氏子嗣公开了吴氏本性。吴氏后裔为了鼓励后人到国子监读书,更是在当地修了树碑纪念。直到1978年,吴氏家族的秘密才慢慢被公开。当时,“马家寨”230多户居民,全部自称是吴三桂后裔。

吴三桂的一生充满了背叛与阴谋,他的行为导致了家族的悲剧。然而,他的后人却在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延续着家族的血脉。如今,马家寨的吴氏后裔已经发展到了上千人。他们在当地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传承着家族的文化和传统。虽然他们的祖先吴三桂在历史上留下了争议,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过多的影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家族的历史,为家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0 阅读:4

桠沙看情感文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