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政变内幕:以退为进假装老好人,利用朱可夫成功上位

吴学华看天下 2024-12-21 11:19:12

1952年10月,斯大林主持了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等人,都是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成员。

随着斯大林的年事渐高,健康情况日益下降,高层开始暗自内斗。

斯大林以铁腕著称,掌控苏联政治30年,从1942年开始,他身后经常跟着一个圆脸的小个子,那个人就是他最信任的马林科夫。

在三十年代苏联大肃反时期,马林科夫是斯大林最忠实的拥护者和执行者,深得斯大林的信任,此后一直追随在斯大林身边,就在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成员之一,成功进入苏联的最高层,一时间炙手可热,成为继任斯大林的最佳人选。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发脑溢血去世,就在几天前,他还在孔策沃别墅,还邀请了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贝利亚、布尔加宁四人前来共进晚餐,共商国是到凌晨4点。

尽管有小道消息声称马林科夫是斯大林的接班人,但那只是一种传闻,斯大林并没有公开表示,更没有将接班人的事情写进相关的材料。

此时的马林科夫,其身份是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还是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由于事发突然,斯大林在去世之前,并没有留下遗言,所以到底谁是接班人,还是一个未知数。

马林科夫

在斯大林去世的第二天,苏联高层紧急召开了苏共中央、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在会议上,马林科夫众望所归,成为部长会议主席,贝利亚名列苏联部长会议四位副主席之首,并兼任内务部部长,其余三位部长会议副主席依次为莫洛托夫、布尔加宁和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任外交部长,布尔加宁任国防部长,赫鲁晓夫任苏共中央书记。

新的中央主席团由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和别尔乌辛10人组成。

在这个10个人的主席团中,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组成了同盟,成为最有发言权的的“三人执政联盟”。

在苏共中央主席团的成员中,赫鲁晓夫看上去像是一个边缘人,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在激流汹涌的时刻,选择了隐忍,避免成为别人的活靶子。

最先对莫洛托夫发难的是贝利亚,他生性机警,为了对付莫洛托夫的势力,立即展开自己的进阶计划。

虽然莫洛托夫在苏联政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但他在斯大林的打压下,并未掌握真正的权力,仅掌管着外交部以及驻外使馆的活动。

贝利亚可不是普通人,是大肃反时期上来的,1945年苏联成立人民委员会行动局,他担任主席。这个机构类似于锦衣卫,贝利亚的身份类似于锦衣卫指挥使。

贝利亚除了是中央主席团成员之外,还是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就是第三号人物。

斯大林去世之后,贝利亚通过打击对手的方式,相继掌管了内务部和国家安全部(克格勃)。当时高层很多人都认为,贝利亚野心勃勃,一旦他上台,可能会再次导致大清洗,所以很多人都忧心忡忡。

当时的赫鲁晓夫掌控着苏共的全部机构——所有的州委、市委及中央委员会的所有下属部门。为了避免成为贝利亚打击的目标,他以退为进,在斯大林去世后的3月14日,主动提出了辞去苏共中央书记的请求,得到了批准,同时选出了由赫鲁晓夫、苏斯洛夫、波斯别洛夫、夏塔林和伊格纳捷夫5人组成的书记处。

也就是说,赫鲁晓夫把自己的权力分给了五个人,他这种“谦卑”的做法,得到了其他人的认同。

虽然是“一变五”,但赫鲁晓夫主要还是从事“中央书记处的工作”,由于没有正式设立第一书记的职位,所以实际上还是他主持中央委员会书记处的全面工作。

如此一来,他既是书记处的书记,同时又是中央主席团委员,而且,还是斯大林治丧委员会主席。

就这样的招数,占优势地位的马林科夫,却没有想到。

当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马林科夫这才反应过来,意识到赫鲁晓夫的厉害。当贝利亚向莫洛托夫发难,将莫洛托夫踢出了“三人团”之后,马林科夫主动向赫鲁晓夫示好,随后,莫洛托夫换成了赫鲁晓夫。

马林科夫的性格有些优柔寡断,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受贝利亚操控。也正因为如此,他才需要利用赫鲁晓夫来制衡贝利亚。

至此,由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赫鲁晓夫三人组成的执政联盟。作为当时苏联最高权力中心。

赫鲁晓夫要想搬掉马林科夫和贝利亚这两个人,感觉时机还不成熟,他暗中联络了两个盟友,那就是军人出身的布尔加宁和朱可夫,布尔加宁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还是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而朱可夫是国防副部长,这两个人掌握着军权。

手里有枪杆子,才有说话的份量,这一点,政工出身的马林科夫和贝利亚,都没有意识到。

这个时候,美国趁着斯大林去世,苏联政坛重新洗牌的空档,开始了新一轮的冷战。

朱可夫

在对待美国的问题上,贝利亚并没有选择积极对抗,加上赫鲁晓夫暗中煽风点火,引起了军人们的不满。赫鲁晓夫还私自找到朱可夫,请求其为了苏联的前途挺身而出。

在贝利亚处处逞强的时候,赫鲁晓夫却处处示弱,主动找到马林科夫,表示愿意追随马林科夫,也因此一步步得到了马林科夫的信任。

最起码,在马林科夫看来,赫鲁晓夫不会像贝利亚那样咄咄逼人,更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6月26日,苏共中央召开了部长会议主席团和中央委员会主席团联席会议。赫鲁晓夫首先在会议上对贝利亚发难,斥责贝利亚是“混进党内的、投机钻营的野心家”。

布尔加宁

布尔加宁、莫洛托夫等在场的委员,平时就看不惯贝利亚的所作所为,此刻纷纷落井下石。贝利亚预感大事不妙,向马林科夫求救,马林科夫却按下电铃,事先准备好的朱可夫,带着几名士兵冲进了会场,逮捕了贝利亚。

关于贝利亚的死亡日期,至今都没有定论,有说是当天就押到地下室枪决了,也有一说是12月宣布其罪名之后才处决的。

赫鲁晓夫以退为进,利用马林科夫,成功搬掉贝利亚这颗大石头之后,接下来,他会怎么做呢?

我前面说过,赫鲁晓夫处处示弱,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人缘。

在贝利亚下台之后,赫鲁晓夫在众人的推举下,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了第二号人物,他很快拿出了一些举措,稳定了人心。

首先,他要奖励朱可夫,因为在事发的时候,朱可夫直接带着军队行动,火速控制了会场内外,而且瞒过了掌控情报工作的贝利亚,这招棋尤为关键。

就这样,朱可夫升任国防部长,成为赫鲁晓夫的铁杆。

地位的上升,使赫鲁晓夫与马林科夫之间,开始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明争暗斗。

赫鲁晓夫心里很清楚,他不能立即对马林科夫发难,否则会适得其反,使其他人意识到的危险,最终联合起来共同排挤他。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安抚大家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对马林科夫发起最后一击时,必须要有一个缓冲期,而且要具备绝对的胜算。

对于马林科夫提出的一些行政措施,赫鲁晓夫都是积极地去贯彻和实施。

经过一年多的酝酿,1955年2月,赫鲁晓夫以1949年的“列宁格勒冤案”为导火索,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对于马林科夫说犯下的政治错误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就这样,马林科夫被迫辞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赫鲁晓夫的动作最终引起了布尔加宁的警觉,但为时已晚,在1956年苏共举行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暗中拉拢了一部分人,解除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在政府中的重要职务。但他自己在抨击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问题上,遭遇了滑铁卢。

虽然斯大林已经去世,但毕竟威望还在,很多人也站出来指责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太草率、太过火。

如此一来,赫鲁晓夫的野心终于暴露,赫鲁晓夫的地位变得岌岌可危。

这起事件被西方媒体称为“秘密报告事件”。

不过,他在公开场合却表示自己非常崇拜斯大林,也是斯大林的追随者,暗示他在会议上的举动,是受他人影响。

被赫鲁晓夫打击过的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暗中结成了联盟,共同对付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虽然暂时选择了隐忍,但实际上他是在暗中谋划放大招,要利用朱可夫的军事力量进行武装夺权。

1957年6月18日,布尔加宁通知赫鲁晓夫参加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部长委员会会议,在会议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轮番对赫鲁晓夫发起攻击,逼他承认错误并且主动辞职。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他们完全有机会掌控大局,就像对付贝利亚一样,处理掉赫鲁晓夫。

他们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第一、没有取得军队的外援;第二、联盟不彻底,没有用铁腕手段对付赫鲁晓夫,甚至给了他反击的机会。

面对众人的发难,赫鲁晓夫从容不迫地开始狡辩,这样的讨论情形经过了四天,四天内,赫鲁晓夫成功地联络上了朱可夫。虽然他在会议上,被众人投票解除了第一书记的职务,但他并不服气,决定召开苏共中央全会进行反击。

朱可夫一方面调用军用飞机,将大批中央委员送到莫斯科,并派军队控制了莫斯科。

那些委员们很多都是赫鲁晓夫曾经的手下,如此一来,局面顿时反转。

苏共中央全会随即召开,经过几天的角逐,通过并支持了赫鲁晓夫的决议,把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卡冈诺维奇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撤销了他们的中央委员和主席团委员的职务。

赫鲁晓夫通过朱可夫的军事支持,成功进行了一场不流血的“政变”,窃取了苏联的最高统治权,正式进入赫鲁晓夫时代。

都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帮助赫鲁晓夫成功夺权的朱可夫,晋升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一时间红得发紫。

可惜没有得意多久,10月26日,赫鲁晓夫利用朱可夫出访南斯拉夫的机会,在苏共中央全会上指控朱可夫阴谋夺权,突然免去其国防部部长职务。

朱可夫是个军人,要想玩谋略,他在赫鲁晓夫的面前,还是一个孩子。

11月2日,朱可夫被人举报在军队中培植势力,对自己进行“个人崇拜”,被取消了党中央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权力的更迭向来充满着尔虞我诈,其中的是非曲直,实难用善恶对错区分。

1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