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文学开创历史穿越先河的巅峰之作,莫过于《寻秦记》,但小说故事是纯粹虚构的,当不得真。
历史上真的有穿越的人吗?
很多网友在讨论历史穿越者这个热门话题时候,总会想到王莽,因为王莽的“新朝”,一些政策与现代的观念非常接近,而且王莽时期留下了一些文物,也有现代产品的影子。
除了王莽之外,另一位疑似历史穿越者的人,就是秦末大泽乡起义的陈胜。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那是非常严谨的,现代很多史学家对于历史的研究,都在《史记》上寻找佐证。
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中,最出名的莫过于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虽说起义失败了,但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
陈胜和吴广是两个人,可司马迁却单独给陈胜写了专栏,为《陈涉世家》,吴广连汤都没喝到。
要知道,《史记》中的“世家”,那是给诸侯王公们写的传记,陈胜只是区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凭什么资格超越“列传”入选“世家”,这就不得不令人生疑了!
奇怪的是,除了《史记》,历史学家们翻遍了所有的历史书籍,都找不到陈胜的家世背景,哪怕是一星点的资料。
答案是:没有!
这个人好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一般。
难道他像后来的王莽一样,疑似穿越者?
还别说,根据《史记》仔细分析陈胜这个人,真的就是一个穿越者。
司马迁那个治学严谨的人,穷尽考据,也找不到关于陈胜的家族资料,最后也只能干巴巴地写一句“陈胜,阳城人也”。
阳城就是现在河南登封附近的一个地方。按照“世家”的常理,陈胜家族应该在阳城是个大家族,位列于诸侯那类的。
可实际情况呢?
《史记》中只字未提。
看看史记中“世家”的那些人物,孔子、管蔡、魏康叔等等,哪一个不是出身勋贵?唯独这个陈胜,没有任何来历。
他爹妈是谁?不清楚!有什么出身?没有介绍!
他就像突然从哪里冒出来的一样,跳到了历史大舞台中蹦跶了一阵,砸得秦朝末年的水花四溅。
我们学过一句文言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话就是陈胜说的,他和别人在地里帮地主干活,把锄头一扔,说了这句话。意思很明白,其他人都是“燕雀”,他才是“鸿鹄”。
如果他真的是个农民,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
我估计当时的读书人,都说不出来。
刘邦后来在看到秦始皇出巡时说的“大丈夫当如是”;项羽在会稽看到秦始皇时说的“彼可取而代之”,虽然霸气,但缺乏了文化底蕴。远远不如陈胜这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显得文雅而又深沉。
要知道,陈胜的身份只是一个帮人打工过日子的农民,是雇农。
我们根据《史记》中的资料,继续往后研究他,发现越研究越觉得蹊跷,他就像《寻秦记》中的项少龙一样,完全就是一个知晓历史进程的穿越者。
他和吴广商议起义的时候,说“二世不当立”、“扶苏被赐死而人不知”、“项燕或死或亡”……
他若是区区一介农民,怎么知道那些宫廷秘闻。
先说“二世不当立”和“扶苏被赐死而人不知”,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儿子,秦始皇死在巡游路上,胡亥和赵高密谋,操控了李斯(沙丘之变),最终以秦始皇的名义发出诏书,将大公子扶苏赐死,成功谋取了皇位。
这事在朝廷中都是一等一的绝密,陈胜只是一个底层农民,大泽乡离咸阳千里远,他怎么知道胡亥逼死哥哥上位?
秦朝那时候消息闭塞,朝廷的事儿传到民间都得走样,更别提宫廷秘闻了。扶苏被赐死是公元前210年的事,地点在边疆上郡,消息压根没公开,胡亥上位后还故意封锁消息。陈胜在公元前209年起兵,距离这事才过去一年多,他一个没出过远门的农民,怎么就知道这些?
还有“项燕或死或亡”,项燕是楚国名将,秦灭楚时战死,但此人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很多人传言此人没有死,还在召集人马抗秦。
这信息量可不是普通人能有的。
陈胜与吴广商议,可以假借项燕的名头号召。倘若陈胜只是农民,他怎么有这样的计谋?
而接下来的骚操作,更是证明了他疑似穿越者的底牌。
他似乎知道那时候的人们喜欢迷信色彩的玄乎事,于是把写有“陈胜王”的帛书塞到鱼肚里,故意让人剖开看到;到了晚上,又安排心腹在野地里学狐狸叫“大楚兴,陈胜王”。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的一些农民,有几个是懂国家法律的?即便是上班族,也没有几个人懂。
可是陈胜却精通秦朝的律法,奇不奇怪?
公元前209年,他跟吴广被征去渔阳戍边,路上遇上连绵大雨,队伍走不动了,眼看着期限一天天逼近。陈胜找吴广商议事情的时候,扔出一句“失期当斩”。
他所说的话不假,秦朝的法律确实这么定的。
《秦律》里写得明明白白,服役或者戍边要是误了期限,那就是死罪一条。
可奇葩的是,陈胜又加了一句:“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意思是就算朝廷开了恩典,不因为误期砍他们的头,到了边疆服苦役,十个里头也得死六七个。
他在老家种地,怎么知道修长城守边关的那些秘事?
要知道,秦朝的法律条文都刻在竹简上,存在官府里,普通老百姓哪有机会翻看?
他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再来看看他极具煽动性的那一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一个农民说出来的话吗?
连刘邦这样的人,都不会说。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被后来的反叛者多次引用,成了最经典的煽动性语言。
结果被陈胜一番操作,大家动手了,爆发了大泽乡起义。这个时候,刘邦因为私自放走了一些刑徒,正躲在芒砀山中。
大泽乡起义拉开了序幕,刘邦在岳父的配合下,走出了芒砀山,集合三千子弟在沛县响应,自称沛公。
属于大汉的高光时刻,一步步降临。
再来看看陈胜起义后的举措,绝对不是农民所能做出来的。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拿下了陈县,这里是楚国故地,战略位置重要。陈胜占领这地方之后,自立为王,号“张楚”,然后学着大秦朝廷的样子搭建国家的架子立:设官署、分派官员、任命将军,还弄了个监察御史出来监督。
刘邦建立大汉,还有陈平、周勃等一大批在秦朝官府中做过事的人帮忙,而陈胜和吴广,没有别人帮忙,凡事都靠他自己。
国家一搭建好,就派将领出去攻城掠地,官员各司其职,整个“张楚”的政权像模像样,简直就是现代某种游戏的翻版。
史书里记载,他派心腹葛婴带兵出去打仗,葛婴在东城立了一个叫襄强的人为楚王。当葛婴得知陈胜称王后,吓得赶紧把襄强杀了,回来请罪。可陈胜没惯着他,直接把葛婴砍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绝对不允许别人挑战他的权威。
他的这种谋略从哪来的?他以前没有当过官(最大就是屯长,还比不上刘邦的亭长),就是帮人干活的长工,可是对国家管理的那一套,非常精通。
他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
可即便如此,他派出去的将领占领地盘之后,一个个自立为王,“张楚”政权在秦军的攻打下,最终灰飞烟灭。
在《陈涉世家》中,没有说明陈胜是怎么死的,只说他死后被辗转埋葬在芒砀山主峰西南。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的目的就是把大秦帝国搞乱,营救躲在山里的刘邦,目的已经达到便假死脱身。
确实,在陈胜吴广失败之后,大秦帝国摇摇欲坠,三年后,刘邦率领军队杀入咸阳,了结了大秦。
刘邦非常感谢陈胜,若不是陈胜这么折腾,他一辈子都在芒砀山中躲藏。
所以刘邦称帝后,追谥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
如果没有陈胜打出反秦的第一枪,刘邦还在芒砀山当土匪,项羽和项梁还缩在苏州,整天喝酒唉声叹气。
整个大秦就像一盘死棋,他跳出来这么一搅,所有的棋子都活了。
他未卜先知,啥都会、啥都懂,却只有半吊子的本事,懂得用人却不懂驭人之术。不管怎么样,他的突然出现,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谜,而且至今找不到答案。
也正因为如此,太史公对他高看一眼,把他单独列为“世家”,区别于“本纪”与“列传”,因为他实在太传奇,传奇得令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