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牺牲58年后遭质疑,程子华女儿现身法庭:党的历史不容否定

红色风云录 2025-01-06 09:27:52

1948年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后,面对顽敌强阻,19岁的董存瑞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的碉堡,毅然用手托起了炸药包。然而在50多年后,董存瑞的牺牲却遭到了质疑,董存瑞的家人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为了支持董存瑞的家人,程子华的女儿女婿来到法庭作证。程子华除了是董存瑞生前部队的首长,还是将董存瑞树为典型的第一人。

1929年,董存瑞出生在河北张家口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1岁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945年,16岁的董存瑞加入八路军,虽然年纪小,但董存瑞训练起来十分刻苦,不但被提拔为班长,还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随军辗转各地的过程中,董存瑞时刻关注着战士们的情况。有的战士参军不久,脚上打了水泡,走起路来十分困难,董存瑞就上前关照,并主动将将背包背到了自己身上。

到了宿营地,同样走了一天路的董存瑞顾不上休息,带着战士们给老乡挑水、扫院子,还给战士们打来热水,让他们烫烫脚。

有一次战斗结束后,敌人逃跑前放火烧了村庄,董存瑞立刻带着战士们灭火。在听说大火之中还有个孩子没跑出来,董存瑞解下身上的武器,用水浇透全身,不顾一切冲进了火海,将孩子救了出来。

扑灭了大火之后,董存瑞告别了乡亲们,立刻带着战士们去追赶大部队。

隆化战斗打响后,炮兵将敌军的制高点工事尽数摧毁,然而制高点下是陡坡,陡坡下有敌军据点,据点周围是群山和陡坡,不能攀登,据点东面就是隆化县城,因此解放军只能攻占东面的县城,才能爬上山消灭敌人。

当时解放军已经攻占了县城大部,但仍有一部分敌军坚守在城内的隆化中学,学校的四个墙角和校门两侧都有碉堡,其中一个碉堡横跨在壕沟之上,如果不炸掉这个碉堡,解放军就攻不进去。

在几次爆破失败后,董存瑞请求带领一个爆破组炸掉暗堡。在战友的掩护下,董存瑞带着一个炸药包和两名战士匍匐前进,等董存瑞接近暗堡时,却发现两名战士已经中弹。

到了碉堡底部之后,董存瑞发现根本没有地方安放炸药包,堡眼也被敌人牢牢守住,董存瑞难以将炸药包塞进去。眼看着冲锋号已经吹响,如果不炸毁这个碉堡,部队将会遭到极大的损失。

情急之下,董存瑞用手将炸药包顶在碉堡底部,拉着了导火索……

隆化战役胜利后,程子华亲临战场视察,结果发现隆化桥头有几个战士正围着一只鞋抱头痛哭。程子华立刻上前询问,才知道董存瑞为了战役胜利,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

“立刻派人搜集董存瑞同志的事迹,登报颂扬英雄!”程子华接过董存瑞的鞋子,含泪叮嘱秘书。

1948年7月,一篇程子华题为《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的文章被刊登在冀察热辽党报上,在文章中程子华对董存瑞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有关董存瑞的第一篇报道,在程子华的关心下,董存瑞的事迹很快被传播开来。

多年过去,董存瑞的烈士事迹被写进了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然而在2006年,某电影杂志上的一篇人物专访,一位电影导演却说出董存瑞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话。

为了捍卫董存瑞的名誉,解放军《前进报》的特约记者刘国彬,辗转找到几位和董存瑞有联系的老同志,又找到了董存瑞的弟弟和妹妹,将否认董存瑞炸碉堡这一历史事实的相关人员,一起告上了法庭。

2007年5月,董存瑞牺牲59周年的前一天,董存瑞名誉权案在北京第一次开庭。开庭当天,一对50多岁的夫妇身上背着包,手里拎着很多书,一直等候在庭外。

当记者上前询问的时候,这对夫妇表示他们就是普通老百姓,听说这件事特意来的:“我们是听着董存瑞的事迹长大的,如果把这个否定了,那就是否定了党的历史。”

同时,这对夫妇还给记者展示了他们手上的书,是一些有关程子华将军的书,其中都提到了有关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事情。开庭结束后,董存瑞的弟弟和妹妹告诉记者,那对夫妇是程子华的二女儿和女婿。

在这场风波发生的第五个年头,董存瑞的妹妹终于收到了法院发来的和解协议,被告方同意道歉,并对原告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之后央视播出电视剧《为了新中国前进》,让全国人民在一次看到了董存瑞的平凡与伟大,在全国又掀起了一股“董存瑞”热。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