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军师儿媳

晗晗故事会 2025-04-10 14:24:49

在咱村那旮旯,放眼望去,肥沃的农田像一块儿望不到边的绿毯子,一间间农舍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就像镶嵌在绿毯上的小宝石。村里的人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男人们摆弄摆弄木工活儿,女人们则聚在一起编编竹筐啥的。在这,家族观念那可是根深蒂固,家族的兴旺发达,全靠一代代人精心操持。

张古老一家就住在村子边上,几间瓦房围出个不大不小的院子。老大、老二、老三虽说都娶了媳妇,可这几个儿媳,脑袋瓜都不太灵光,干啥事儿都笨手笨脚的。张古老瞅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里明白,自己这把老骨头,指不定哪天就两腿一蹬了,可就凭这几个儿子和儿媳,咋能撑起这个家呀?他思来想去,决定给老四找个聪明伶俐的媳妇,也好日后掌管这份家业。

这天,日头明晃晃地挂在天上,院子里的老槐树被微风一吹,沙沙作响。张古老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瞧着三个儿媳在院子里忙乎,忍不住叹了口气。他清了清嗓子,把三个儿媳叫到跟前。大媳妇、二媳妇、三媳妇听到召唤,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儿,规规矩矩地站在公公面前,脸上写满了疑惑。

张古老慢悠悠地说道:“你们都好久没回娘家了,心里指定惦记着。今天我就放你们回娘家去住些日子。” 三个儿媳一听,眼睛立马亮了起来,脸上笑开了花。大媳妇赶忙问道:“爹,那能让我们住多久呀?” 张古老不紧不慢地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 15 天,你们三个人得一同去,一同回。” 三个儿媳也没细想,就齐声应道:“好嘞,爹。”

张古老接着又说:“以往你们回娘家,总带些东西孝敬我,可每次都不太合我心意。这次我就把我想要的东西说清楚。” 三个儿媳连忙表态:“您老人家尽管开口,我们肯定都带回来。” 张古老说道:“大媳妇给我带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带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带个没脚的团鱼回来。” 三个儿媳忙不迭地点头,满口答应,随后就兴高采烈地回屋收拾行李,准备回娘家。

三个儿媳一路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三岔路口。这时候,日头已经升得老高,晒在身上热烘烘的。大媳妇正准备往中间那条路走,二媳妇要往右边那条路走,三媳妇则要往左边那条路走。就在她们抬脚要分开的时候,大媳妇像是突然被雷劈了一样,脸色大变,喊道:“哎呀,等等,你们还记得公公说的话不?他让咱们一个住三五天,一个住七八天,一个住 15 天,还得同去同回呢。这日子都不一样,同去容易,同回可咋整啊?”

二媳妇和三媳妇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也露出焦急的神色。二媳妇皱着眉头说:“是啊,这可咋整,这同回也太难了。” 三媳妇急得直跺脚:“可不是嘛,还有那礼物,红心萝卜、纸包火、没脚团鱼,上哪儿找去呀?” 三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眼神里全是无助,越想越着急,最后竟在路边抱头痛哭起来。她们的哭声在空旷的路口回荡,从日头高悬一直哭到夕阳西下,眼泪把衣衫都浸湿了,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场面要多凄惨有多凄惨。

不远处,王屠户和女儿巧姑在路边搭的草棚里,正准备收摊。听到这一阵高过一阵的哭声,王屠户停下手里的动作,对巧姑说:“巧姑啊,你去瞅瞅是咋回事,谁在那儿哭得这么伤心。” 巧姑放下手里的抹布,快步走出草棚。只见三个大嫂坐在路边,哭得满脸都是泪痕。

巧姑走上前,轻声问道:“三位大嫂,你们这是有啥心事呀,咋哭得这么伤心呢?” 三个儿媳听到有人问,赶忙抹了抹眼泪,抬头看到巧姑,就止住了哭声,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她。巧姑听完,眼珠滴溜一转,嘴角微微上扬,笑着说:“这有啥难的呀,只怪你们没仔细琢磨。大嫂你看,三五天,3 乘 5 得 15,就是 15 天回来;二嫂你呢,7 加 8 也是 15,也是 15 天回来;三嫂同样 15 天回来,这样你们不就能同去同回了嘛。还有那三件礼物,红心萝卜其实就是鸡蛋,纸包火是灯笼,没脚团鱼就是豆腐,这些东西家家户户都有,再普通不过了。”

三个儿媳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恍然大悟,脸上又重新绽放出笑容。大媳妇拉着巧姑的手,感激地说:“哎呀,姑娘,多亏了你,你可真是太聪明了。” 二媳妇和三媳妇也在一旁连连道谢。之后,三个儿媳便欢欢喜喜地分了手,各自朝着娘家的方向走去。

半个月后,三个儿媳如期一同归来。她们提着礼物,走进家门,来到张古老面前。张古老看到她们手里的礼物,心里一惊,原本以为她们根本完不成任务,没想到不仅按时回来,礼物还一点儿不差。他疑惑地看着三个儿媳,问道:“这些主意,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 三个儿媳不敢隐瞒,红着脸,把遇到巧姑以及巧姑帮忙出主意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张古老听完,心里暗暗赞叹,决定亲自去会会这个巧姑。第二天,张古老来到了巧姑家的肉铺。这时候,王屠户外出办事,巧姑正在案板前忙活。张古老走上前,清了清嗓子说:“老板,给我称点肉。” 巧姑抬起头,微笑着问道:“客人,您要称啥肉啊?” 张古老说:“我要皮贴皮、皮打皮、瘦肉没有骨头、肥肉没有皮。” 巧姑一听,眼里闪过一丝笑意,她也没多问,转身走到案板那边。只见她动作麻溜,不一会儿,就用荷叶包好了四样东西,整整齐齐地放在张古老面前。

张古老打开一看,一样是猪耳朵,皮贴皮;一样是猪尾巴,皮打皮;一样是猪肝,瘦肉没有骨头;一样是猪肚子,肥肉没有皮。他心里大喜,认定巧姑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理想儿媳。回去后,张古老马上请了村里最能说会道的媒人,前往王屠户家说亲。王屠户对张古老家的情况也有所了解,和巧姑一商量,巧姑也点头答应了。不久,张古老就选了个良辰吉日,热热闹闹地把巧姑接了过来,和老四成了亲。

当家遇考验,巧姑展智慧

日子过得飞快,张古老越来越觉得巧姑聪慧能干,就打算让她当家。可他也知道,得让其他儿媳心服口服才行。这天,他把四个儿媳都叫到堂屋。堂屋里,气氛有点压抑,四个儿媳站成一排,心里都在琢磨公公叫她们来干啥。

张古老缓缓开口:“我一天天老了,这家里的事儿越来越管不过来了,我打算把家交给你们来管。可家里人口多,事儿又杂,得有个聪明能干的人才能管好。我不知道你们当中谁最聪明、最能干。” 四个媳妇齐声说道:“公公,您就让我们试试吧。”

张古老说:“好,那我就考考你们。会当家的人,能节省东西,无中也能生出有来。我就从这方面出题,要用两种材料炒出十种材料的菜来,用两种材料蒸出七种材料的饭来,谁能做出来,谁就是最聪明能干的,家就交给她当。这可是你们自己说的,以后可不许埋怨。”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张古老先是转头问大媳妇:“你能做出来吗?” 大媳妇一听,眼睛瞪得老大,心里想着:两种材料咋能做出十种材料的菜呀,这根本不可能,便说道:“爹,您这不是为难人嘛,这咋做得出来呀。” 张古老又问二媳妇,二媳妇撇了撇嘴,心想:平日里蒸饭就用大米,最多加点豆子啥的,哪来的七种材料啊,便摇了摇头,没说话。张古老接着问三媳妇,三媳妇看了看两位嫂子,也跟着摇了摇头。

张古老心里清楚,这三个儿媳肯定做不出来,最后才把目光转向巧姑:“你呢?” 巧姑眨了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试试吧。” 巧姑转身走进厨房,厨房里立马传来一阵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不一会儿,她就用韭菜炒了鸡蛋,装了满满一大碗,又用绿豆和大米蒸了一大盆饭,端到了张古老面前。

张古老看着桌上的饭菜,说道:“我要的是十种材料的菜,咋只有两种?我要的是七种材料的饭,咋也只有两种?” 巧姑不慌不忙地说:“韭菜加鸡蛋,九样加一样,不就是十样吗?绿豆和大米,六样加一样,不就是七样吗?” 张古老一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连声说:“对对对。” 当场就把掌管家中事务的钥匙拿了出来,郑重地交给了巧姑。

这事儿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都对巧姑赞不绝口。有个大爷说:“这巧姑可真是个机灵鬼,张古老家这下可有福气了。” 旁边的大妈也附和道:“就是就是,以后张古老家肯定能越过越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