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ntis净利大跌70%:本就边缘化的法系车,又蒙上一层阴影?

熊猫的日常 2025-03-31 17:38:31

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整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行业内的淘汰机制愈发严酷。每年都有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退出舞台,这一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汽车品牌,如今也陷入了生存困境。像斯柯达、北京现代、悦达起亚、神龙汽车这些老牌车企,现在都在艰难维持。这些企业过去凭借强大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但如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它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曾经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和充足的资源,现在也不得不面对销量下滑、利润缩水的现实。这些车企的处境,反映了整个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神龙汽车在去年的表现并不理想,全年销量只有68319辆,比前一年减少了15%。尽管法系车在设计上的独特魅力和底盘技术的优势令人赞赏,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优势并未能转化为实际的销售增长。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只能感叹市场竞争的残酷。

Stellantis最近发布了2024年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总收入达到1,569亿欧元,同比减少了17%。同时,全年净利润为55亿欧元(约57.7亿美元),相比2023年的186亿欧元,下降了70%。

作为全球前十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利润骤降七成无疑敲响了警钟。这种惨淡的财务数据,让外界再次质疑法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前景。虽然东风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在2023年10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拯救神龙汽车,包括将合资协议延长至2037年,并注入了资金、制定了新战略、引进了人才等多项资源,但这些举措能否扭转局面仍是个未知数。

Stellantis集团的前任CEO唐唯实,可以说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多次公开表示,打算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对标致和雪铁龙这些品牌采取“轻资产”策略。这意味着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大举投资,而是选择更为灵活和低成本的方式来运营。这种做法,明显是为了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和挑战,确保公司资源能够更有效地分配。

唐唯实的激烈言论曾遭到国内主要媒体的广泛抨击,但从商业角度而言,赚钱始终是企业的首要目标。如果一个项目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那么继续投入就是不切实际的,应该及时终止。

以长城汽车为例,其财务状况一直较为稳定,但董事长魏建军曾公开表示,每售出一辆欧拉黑猫或白猫,公司就会亏损1.3万元。因此,长城决定停止生产这些车型。这一决策背后的逻辑非常清晰:如果企业缺乏自我造血能力,无法实现盈利,那么其长期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

神龙汽车的未来前景如何?2025年的销售表现将决定其命运,甚至可以视作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业内专家认为,Stellantis可能已经开始筹备备选方案。

2022年12月,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跨国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这两家企业计划在西班牙设立一家对等持股的合资企业,双方各占50%股权。这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负责在欧洲地区建设并运营一座规模可观的磷酸铁锂电池生产基地,主要服务于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这一合作标志着两家行业领军企业在欧洲新能源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步。

除了与Stellantis集团保持密切接触,零跑汽车也成为了合作焦点。2023年5月14日,零跑国际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首家逆向合资企业正式成立。在这家合资公司中,零跑汽车持有49%的股份,而Stellantis集团则掌握了51%的股权,使其在公司决策中占据主导地位。

Stellantis集团已宣布,目标是在2038年实现完全碳中和。为实现这一愿景,集团正大力推进向电动汽车领域的全面转型。这一战略规划体现了Stellantis对环保承诺的坚定态度,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未来汽车产业布局中的前瞻性。通过加速电动化进程,Stellantis旨在降低碳排放,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一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的环保责任,更关系到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长期竞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Stellantis正在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生产流程,以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前完成向清洁能源的过渡。

从当前形势来看,Stellantis集团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将更加积极,特别是与宁德时代、零跑汽车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会进一步加强。相比之下,其在中国市场的汽车业务却持续低迷,已成为集团整体发展的短板。这种局面虽然令人遗憾,却是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