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平卢军是如何在齐鲁大地站稳脚跟的?

车界剪辑 2021-08-14 23:58:55

乾元元年(758年)二月,朝廷正式任命王玄志为营州刺史,充平卢节度使。但当年冬天,王玄志便病死军中。朝廷派遣使者前往抚慰平卢将士,并观察军中欲拥立的节度使人选。大唐自府兵制崩溃后,戍守兵卒便主要从当地及附近地区招募,而平卢靠近高句丽故地,高句丽遗民数量众多,于是尚武且没有部落组织的高句丽人成了戍守兵首选。如此一来,平卢军中的高句丽人势力逐渐变得强大,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了一个武人集团,其首领为侯希逸、李怀玉两人。

李怀玉此时已有夺位之心,他生怕朝廷会选择王玄志之子为节度使,遂先下手为强,谋害了王玄志之子,随后凭借武力优势拥立其表兄侯希逸。此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郭子仪等部官军虽然先后在卫州之役、愁思冈之役中大破安庆绪,并将其围困于相州(邺城);但史思明已从幽州(范阳)尽起13万大军南下,攻陷了魏州,与官军相持不下。大战在捷,朝廷不愿节外生枝,遂遵从军中意见,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废立自此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著述此事时,对朝廷之举大加挞伐,称:“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置、杀生、予夺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

就现状而言,朝廷此举实属无奈,平卢镇孤悬敌后,若处置不当,军中生变,势必影响大局。好在侯希逸继任节度使后,不负朝廷希冀,激励将士继续奋战,屡次击败进犯的叛军向润客、李怀仙等部。

至于侯希逸等人为何始终效忠于朝廷,这与安禄山对高句丽族的打压不无关系。平卢为安禄山起家之地,但考察其叛乱时重用的将领,却无一人是高句丽出身,高句丽人即使再骁勇善战,也不得他重用,只能担任偏稗将校。安禄山宁愿使用奚、契丹等游牧民族将领,也不愿拔擢高句丽人,这让始终处于被打压状态的高句丽军人对安禄山十分敌视。

平卢军虽有效牵制了幽州地区的叛军,但形势对平卢军却越来越不利。乾元元年九月,时任德州刺史的平卢兵马使董秦受命前往相州,会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北庭行营节度使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使许叔冀等人共讨安庆绪。此次出兵,官军军容极盛,号称60万人。但唐肃宗对统兵大将并不信任,竟不设统帅,只是派遣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以致各路官军不相统属,军队纪律散漫、毫无斗志。次年三月,官军与叛军会战于安阳河北,结果大溃,“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只有李光弼、王思礼整勒部伍,全军而归,其余各镇兵马均损失惨重。董秦所部平卢军溃围而出,退守郑州,随后被授予濮州刺史、缘河守捉使,屯杏园渡。

乾元二年(759年)九月,史思明大举发兵攻打汴州,汴滑节度使许叔冀战败降敌。董秦势单力孤,只得与梁浦、刘从谏、田神功等平卢将领亦降于史思明。史思明曾在平卢军中担任要职,麾下有颇多原平卢将士,史称“思明将卒颇精锐,皆平卢战士”。他表面上对董秦颇为厚待,曾抚其背曰:“始吾有左手,得公今完矣!”但随后,史思明却剥夺了董秦的兵权,任命田神功为平卢兵马使,命其率部南掠江淮。然而没过多久,田神功却突然斩杀了派来监督他的叛军将领南德信,率部反正,后被朝廷任命为平卢都知兵马使,成了这支平卢军的主将。不久后,董秦在跟随史思明攻打河阳城时,乘着夜色带领500多名亲信将士,拔栅突围,投入李光弼营中。唐肃宗对董秦的忠诚十分赞赏,将他召至长安接见,并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殿中监,封陇西郡公,赐名李忠臣,还赏赐了宅邸和良马。不久后,朝廷又任命李忠臣为陕西、神策两军兵马使,命其再赴前线讨贼建功。

李忠臣、田神功等平卢将士,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对朝廷的忠诚,但对身处敌后的平卢军来说,两部兵马离开原来控制的德州一带,却意味着海上补给线被再次切断,又将陷入孤军无援的状态。平卢军在与叛军的连年激战中早已元气大伤,雪上加霜的是,奚族也在此时不断入侵,使平卢军顾此失彼。以侯希逸为首的平卢将士,经过再三考虑,最终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侯希逸率领2万余平卢将士及其家属合计10万人左右,离开营州向南转移。他们一路击破了叛军大将李怀仙的围追堵截,来到海边,随后征集、建造渡船,踏过惊涛骇浪来到青州。这一过程中,许多将士就此长眠海底。平卢军随后又在青州以北渡河来到兖州,与田神功、能元皓两军会师,最终顺利完成此次战略转移。

能元皓原为安禄山部将,后被安庆绪任命为北海节度使,乾元元年,他带着淄、青二州归降朝廷,被任命为河北招讨使,后任兖郓节度使等职,屡次击败史思明、史朝义父子俩的进犯。田神功率部反正后,先是去扬州讨伐起兵作乱的刘展,大掠当地百姓商人,发了一笔横财,随后一直逗留于江淮一带。李光弼受命出任河南副元帅,都知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五道节度行营事后,田神功慑于李光弼的威名,连忙赶回了中原战场。

侯希逸来到青州后,即被任命为青密节度使,次年五月又被任命为平卢、青淄等六州节度使。由于仍保留着平卢节度使的名号,故日后往往平卢、淄青并称,“自是迄今,淄青节度皆带平卢之名也”。田神功虽不情愿,但若合军一处,他势必会被高句丽武人集团所排挤,因此也只能忍痛让出青州地盘,移镇兖郓。

平卢镇的南迁对东北亚的形势产生了巨大影响,自此以后,唐王朝再未恢复对这一区域的控制,契丹、奚族趁机南下占据此处,并逐渐强大起来,最终成为东北亚的一大强权。不过对平定安史之乱来说,平卢军南下则极大地增强了朝廷在河南方向的战斗力,有效遏制了官军在邙山之役战败后的不利形势。同时,由于李光弼出任河南副元帅时已被解除了朔方军的兵权,其手上能掌握的兵力十分薄弱,侯希逸也因此与田神功、能元皓成了李光弼不得不倚重的柱石。

叛军方面,史思明在赢得邙山之役后不久,即被其子史朝义所杀。然而,史朝义根本驾驭不了其父旧部,“所部节度使皆安禄山旧将,与思明等夷,朝义召之,多不至,略相羁縻而已,不能得其用”,叛军就此失去协同作战能力。

平卢军南下后不久,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在申州战败被俘,淮西震骇。李光弼急调侯希逸、田神功、能元皓三人合兵攻打汴州,迫使史朝义回军相救,解除淮西危局。随后,田神功又在宋州大破史朝义军。河南战局就此稳定,官军随后便发起了大反攻。

宝应元年(762年)九月,即位不久的唐代宗以其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领诸军节度行营为副手,大会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马于陕州。随后,诸路大军陆续出发,进讨史朝义。这之中,仆固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前锋,陕西节度使郭英乂、神策观军容使鱼朝恩为殿军,自渑池带山海,膏壤千里”,是人口稠密的大邑。在开元末年的统计数据中,六州共计268000余户,有居民1528000余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3.2%。作为传统农耕重地,这里土质优良,河流众多,水利设施齐全,是唐王朝重要的粮食产区。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赴泰山封禅,当时全国范围内每斗米值13文钱,青、齐地区买一斗米却只需3文钱,可见当地粮食产量之丰。同时,这一地区也是重要的纺织业产地,早在汉代,齐地便“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至唐朝时,更是“天下唯北海(青州)绢最佳”。这里出产的仙纹绫驰名全国,是专门给皇室的贡品。除此之外,青州、海州还盛产海盐,盐利丰饶。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这些都是淄青镇立足的根本,淄青镇也凭借这些优越条件渐渐强大起来。

虽然在安史之乱中,淄、青六州经济也遭到了破坏,但相对其他地区而言并不严重,很快便恢复了元气。担任节度使的头几年里,侯希逸还算用心,不管是军政抑或是民政,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政绩得到了治下百姓及同僚的一致赞誉,史称“远近美之”,平卢军也由此在齐鲁大地站稳了脚跟。

1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