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出师表》里有这么几个字:“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当时的蜀汉虽然力量极为弱小却依然北伐。当然不能排除诸葛亮是在以攻为守的原因,不过至少其有这么一个姿态。但相比之下,宋高宗赵构的行为就有些让人不齿了。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反对“直捣黄龙府”式的北伐。重用主和派的秦桧(1091年1月17日——1155年11月18日),尽管其逃归南宋有诸多疑点也不介意。可以说君臣二人都是主张偏安一隅的,不过二人也曾有过冲突。
秦桧与赵构的冲突发生在绍兴二年(1132年)八月,秦桧曾经提出两个安邦定国的策略,其中一个就是“南自南,北自北”,意思是让河北汉人都回到金国去,其他人留在宋朝国境之内。宋高宗的回应则是“朕北人,将安归?”意思是秦桧想要当今皇帝也回到河北金国人与二圣团聚吗?并且秦桧还曾经许诺过“使桧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但是赵构觉得秦桧已经当了不止数月的宰相了,也没什么成果啊。于是高宗下诏书,罢免了秦桧的相位。
但是总体来说,秦桧与赵构的关系都是非常亲密的。《宋史・高宗本纪》记载“十月……丙申,进封桧建康郡王,熺为少师,并致仕。命汤思退兼权参知政事。是夕,桧薨……十一月乙巳朔,追封桧申王,谥忠献,赐神道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也就是秦桧生前被封为建康郡王,死后被追封为申王,谥号忠献,这是极高的荣誉了。秦桧重病之时赵构多次前往探视,秦桧病逝之后赵构“追封桧申王,谥忠献,赐神道碑,额为‘决策元功,精忠全德’”。也就是说赵构在位之时,精忠的不是岳飞,而是秦桧!
赵构
秦桧去世之后,他生前的很多政敌准备清算,而赵构主动出来为秦桧说话:“讲和之策,断自朕志,秦桧但能赞朕而已,岂以其存亡而渝定议耶?”并且申明,“自今有此,当重置典宪”。
不过从史书来看的话也能发现一些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虽然说秦桧的权力是赵构给的,没有赵构的授权他什么也干不成。总体上说秦桧和赵构的合作也是十分亲密的。不过绍兴九年(1139年)秦桧积极准备与金国议和,胡铨上书“请斩秦桧之头挂诸街衢”,秦桧自然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胡铨完全没有遭到任何处分。
《宋史纪事本末》中有另一条有意思的记载:“桧既死,帝谓杨存中曰:‘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其畏之如此。”估计这和和约里的一条规定有关。《四朝闻见录》记载,两国的和约里有一条是“不许以无罪去首相”。把秦桧永久担任首相,写到和约里面去。一个国家的内部人事任免,要由外交和约来决定,真是绝无仅有。证明了:秦桧的在位与金国利益休戚相关,是金国在南宋的利益代表。
秦桧
赵构极度惶恐金国放归钦宗,因而畏惧金人,自然也畏惧金国的利益代表秦桧。“挟虏势以要君”,这是朱熹对秦桧的评价,也是事实。
讽刺的是,奸臣秦桧寿终正寝,谥号“忠献”。名将岳飞却下狱赐死,平反后才追谥“忠武”。后来,南宋为了给北伐制造有利舆论,便剥夺秦桧了的爵位和名号,同时将岳飞视为民族英雄,鼓舞军心。
到了明末,这段历史被冯梦龙改编为戏剧,由于符合当时民族矛盾激烈的现实,便广为传唱。从此,秦桧“恶人”“奸臣”的形象深入人心,夫妇二人的跪像也顺势而生,不过秦桧夫人的恶行则完全是后人附会的。
秦桧、岳飞两人截然不同的命运,再次验证了权大欺主会招致报复的规律,也验证了国家面对内忧外患,常常会选择先处理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