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瑶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安徽合肥,新晋汽车城。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仅有江淮这一家汽车企业;如今,这里拥有蔚来、大众(安徽)、合肥比亚迪、合肥长安、安凯汽车等6家整车制造企业,以及国轩高科、科大讯飞、京东方等一系列汽车关键配套企业。
短短十几年时间,合肥,这座低调的中东部城市,一跃成为“最牛风投之城”。
今年一季度,合肥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1.9%,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19.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69万辆,同比增长3倍。2022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5.5万辆,同比增长133%,实现产值约1200亿元,同比增长14.2%。
这是合肥的荣耀。为这份荣耀立下汗马功劳的是当地一家老牌国企——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江淮汽车”)。它土生土长,59载来一路栉风沐雨,几经波折。
若论资历,江淮汽车是国内资格最老的自主车企,成立于1964年5月20日。但相对于后起之秀,如比亚迪、吉利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攻城略地、迅猛扩张,江淮汽车发展之路并未披上神奇的色彩。
1968年4月,一辆2.5吨的载货汽车在江淮汽车制造厂诞生,填补了安徽汽车工业的空白,也拉开了江淮汽车的历史长河。1990年,江淮生产国内第一台客车专用底盘,结束了我国长久以来客车只能由货车底盘改装的历史。
1997年5月18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借助改革春风,江淮汽车人开启了第二次创业。1999年9月30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8月24日,“江淮汽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418”。
一直以来,江淮坚持多领域发展。2002年,宣布进军乘用车板块,至今,江淮汽车拥有底盘、客车、轻卡、重卡、MPV、轿车、SUV和新能源全产品线布局,几乎是国内汽车产品线最全面的汽车集团。
2016年是江淮汽车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当年其销量突破60万辆,归母净利润11.6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8.44亿元。
然而,拐点就在这里。此后,江淮汽车一路下跌。
眼下,江汽集团正遭遇业绩最低谷。今年6月7日,该集团召开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数据显示,当年江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4.95亿元,同比下降9.25%,已连续4年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2亿元,去年同期净利2亿元。
另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5亿元,这一数字在2017-2021年,分别为-0.93亿元、-18.77亿元、-9.78亿元、-17.19亿元和-18.84亿元。显然,近5年累计亏损高达65.51亿元。
江汽集团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其一,主营业绩不断下降。目前,江汽集团业绩收入主要来自5个方面:乘用车、商用车、客车、底盘以及投资收益,其中乘用车占比33%,商用车占比53%。
以近5年(2018-2022年)为统计区间,其年销量一直徘徊在50万辆左右,并且商用车与乘用车此消彼长。2022年,商用车销售19.53万辆,同比下降27.13;依托新能源风口,乘用车销售30.2万辆,同比增长19.64%。
但当年,其商用车营业收入反超乘用车,前者营收161.14亿元,后者为101.07亿元。
其二,政府补贴大幅缩减。从账面看,江淮汽车的盈利能力并不强。2022年,其乘用车毛利率仅2.85%,商用车毛利率仅8.85%。这是什么概念?不妨拿同行来对比。同期,长安汽车毛利率为23.15%,长城汽车毛利率为19.89%,都远高于江淮汽车。
多年来,江淮汽车能够盈利,全靠政府帮忙。财报显示,2022年,江淮汽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2亿元,此前的2019-2021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1.17亿元、13.03亿元、20.0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仅为1.06亿元、1.43亿元、2亿元。而且,“政府补贴未到位”的表述,经常出现在江淮汽车媒体沟通会上。
“受到大环境和自身原因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管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市场,江淮汽车销量都出现了滑坡,叠加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让江淮汽车加速陨落。”中信证券相关人士表示。
其三,江淮汽车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与蔚来、大众开展合作,但从持续亏损的业绩来看,“转型代工厂”并非江淮汽车真正的解药,反而像一剂慢性毒药。
2021年,江淮汽车13.4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中,约有9.3万辆是代工蔚来汽车所销。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蔚来汽车累计向江淮汽车支付代工费及亏损补偿12.34亿元,其中,代工费为7.78亿元,亏损补偿为4.56亿元。
主营业务遇阻、政府补贴退坡、代工收入下降……江淮汽车尽管身处产业沃土,却如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当下的江淮汽车,最需要绝地求生的勇气、魄力及战略。
一方面,去年6月,华为计划与江淮汽车开展智选车业务合作的消息不胫而走。今年,双方合作进一步推进。1月,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在华为坂田基地总部,与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深入商谈,共同推动华为终端与江淮汽车、肥西县合作项目。
另一方面,从今年3月中旬成立钇威汽车,到4月发布新能源品牌钇为,再到5月下旬钇为品牌首款新能源车预售,江淮汽车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给这家老车企带来一丝新希望。
01.
左拥大众,右牵蔚来
尽管主营业务长期难有起色,但江淮汽车并未退缩,通过捆绑大众和蔚来,变“向”突围,以求转型。
2015年10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合资合作项目拉开序幕。2017年6月1日,在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见证下,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于德国柏林签署合资企业协议。根据该协议,合作双方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即后来的江淮大众。
2018年4月24日,江淮大众发布全新品牌—SOL(思皓);次年,思皓首款车型思皓E20X发布上市。
短短4年不到,江淮大众就从无到有,甚至将产品推向市场,其背后是充分利用了江淮和大众双方的优势资源,聚焦新能源市场。
然而,还没等迎来4岁生日,江淮大众就改头换面了。
2020年12月,大众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集团50%股权,同时增持双方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后更名为大众(安徽)的股权,由50%增至75%。与此同时,大众(安徽)将思皓品牌,授权给中方伙伴江淮汽车使用,合资公司不再使用该品牌。
此前,2020年9月和11月,即北京、广州车展期间,江汽集团分别发布乘用车品牌思皓和refine瑞风商务车品牌,而将JAC彻底归还给商用车体系。
这些举措,可以理解为江淮汽车在“商乘并举”战略背景下,深耕乘用车市场而作出的调整。
“江淮以商用车起家,所以在大家的固有认知中,JAC代表商用车。我们希望利用思皓的品牌标识,来强化江淮乘用车产品形象。”江汽集团原董事长安进曾表示。
曾经,大众(安徽)主导下的思皓品牌发展迅猛,短短几年便拥有轿车、SUV、休旅车等三大产品类别,覆盖传统燃油车以及新能源车市场。但这个新品牌还是没有引起市场太大关注,哪怕有大众的光环加持,其品牌力和产品销量均比较弱。
从销量来看,思皓品牌自诞生以来,月均销量不足万辆,2022年9月是最高点,达到1.26万辆,之后就掉头向下。今年1月是最低点,月销量仅4720辆。
销量不断下跌,业绩不可避免地连续亏损。财报数据显示,2020-2022年,大众(安徽)在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益分别为-12.28亿元、-13.34亿元和 -23亿元,3年累计亏损高达48亿元。
相比大众(安徽)连年亏损,江汽集团牵手头部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则划算很多。
2016年4月,江汽集团和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蔚来汽车第一辆量产车蔚来ES8,经江淮之手下线;2021年3月,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5月,蔚来汽车与江淮汽车、江来公司签订“联合制造生产协议”,约定从签订当月至2024年5月,江淮汽车将继续生产ES8、ES6、EC6、ET7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蔚来车型,同时将年产量扩大至24万辆。
2022年12月,蔚来第30万辆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刷新国内高端汽车品牌下线速度纪录。
表面上看,二者调整合作方式后,江淮汽车在合作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从一开始的“代工厂”,逐渐转变为合资方即股东,二者关系也更加紧密。
但桌布下面,隐忧仍存。
一方面,今年以来,合作方蔚来汽车面临较大增长压力,5月依然未能突破万辆大关,同比、环比都在下滑,并且连续两个月交付量下滑。销量下滑,导致产能停滞。
另一方面,蔚来汽车连年亏损,2019-2021年累计亏损超200亿元。
这是悬在江汽集团头顶上的一把危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02.
再押宝新能源
今年4月12日,江汽集团举行乘用车新标揭幕暨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会。其乘用车全新品牌钇为、全新DI平台及其打造的首款车型钇为3一同首发亮相。
“集团旗下新能源品牌钇为有考虑IPO的计划。”江汽集团总经理李明透露,未来5年,面向新能源最大规模的纯电动A级车市场,江淮钇为将打造钇为3、钇为X3、钇为5、钇为X5等4款产品。
又一次发布新的子品牌,是无奈之举,也是向死而生的抉择。
为承接江淮钇为,江淮汽车成立钇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拟联合安庆新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肥蔚来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5家战略投资者,以及核心团队持股平台,共同成立钇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其中江淮汽车出资4亿元,占比40%。
钇威公司的最显眼之处,在于背靠三大产业巨头。江淮汽车方面表示,钇威汽车“有着江淮汽车多年新能源汽车深厚技术积淀,有大众、蔚来、华为等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伙伴赋能”。
江汽集团董事长项兴初表示,设立钇威公司主要有3层考虑:
其一,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有可为,此中江淮汽车应该大有作为。智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快,带来不少红利,江淮汽车把握了此次发展机会。但今年以来,由于政府补贴的推波以及其他内需的经济发展上遇到的问题,回升还需一段时间,不过这个方向仍旧值得强化,江淮汽车加大布局该领域力度,集聚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其二,江淮汽车作为一家国企,要积极深化国企改革,借助国家推动国企改革的红利,加快向智能新能源转型,成立这家子公司便是抢抓这个发展机遇。
其三,安徽省对江淮汽车有明确要求,提出未来5年要把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打造成万亿级产业,这其中江淮汽车要作出更大的贡献。
“江汽集团旗下乘用车品牌主要为思皓和瑞风,但思皓归根于大众,且发展不及预期,而江淮汽车则对钇威汽车有更多话语权,这对江淮汽车发展新能源十分利好。”有分析人士认为。
从发展经历来看,江淮汽车在燃油车时代平平无奇,却在新能源浪潮下久经沙场。
若论起步时间,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江淮汽车起身较早,其发韧之时可以追溯到2003年。彼时,江淮汽车推出中国首款混合动力汽车,开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直至2010年,江淮首款纯电汽车iev1上市,而后仅用了两年时间,累计推广近5000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创造了销量中国第一的战绩,为早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广作出很大贡献。
看似一片风光的江淮汽车,却因品控问题,好不容易积攒的美誉,瞬间化为泡沫。
“江淮同悦轿车是因为使用普通钢板,来代替防腐性更强的镀锌钢板,所以才发生了一系列钢板生锈影响安全的问题。”2013年央视“3·15晚会”上,江淮同悦轿车被曝车漆鼓包锈穿,许多车的车身及底盘附近钢板锈穿。
在后续处理上,江淮却用部分切除钢板再焊接的方式维修,使车辆安全性受到影响,这个做法让其多年积累下来的产品形象瞬间破灭。加上2016年前后,旗下纯电车型iEV65多次自燃与召回事件的催化,江淮汽车的形象加速坠落。
“此前江淮汽车主营商用车,后来为扩大利润增加乘用车业务,虽然起步不算太晚,但在产品品质把控、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差距较大。”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本来市场竞争激烈,给企业的时间窗口就很短,一旦掉队,再想抢回市场份额,难度不小。
2020年,江淮汽车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覆盖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紧凑型跨界车、小型轿车和小型SUV。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公司战略性核心业务,计划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突破20%。
但突如其来、长达3年的新冠疫情,浇灭了江淮汽车的信心,也为江淮汽车翻身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现实的骨感,让逆袭希望变得渺茫。2023年初,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再次来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新能源汽车品牌迎来新一轮淘汰浪潮。
同时,自2023年起,新能源汽车“国补”画上句号,历时13年后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没有新能源补贴的江淮汽车,转型前行之路或将更加艰难,这从行业现状就可看出来——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外,其他新能源车企现在几乎都处于战略性亏损阶段。比如,北汽蓝谷今年一季度亏损8.92亿元,赛力斯亏损6.25亿元,虽较上年同期亏损均有收窄,但想要扭亏为盈,还存在较大难度。
培育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几乎只有政府之力才能推动。在全国新能源汽车投资热潮中,合肥无疑是最卖力的城市。江淮汽车必须更快、更有效地转型新能源,抓住产业发展机遇,融入合肥这片新能源热土。
好好设计一款 价格便宜点的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