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朋友约了场球。本来是去铜马乔氏的,一是离家近,二是办有卡,已然成了习惯。可是没有开门。打电话问了才知道,说是搬去新焦大门口了。
新焦大得有七八公里远,怕是以后去不到了。问老板办的卡、交的费该怎么处理,老板说得看看底册。
像这种办卡之类的,估计很多人都办过。充了卡又关了张的,碰见此类情况的也不在少数。
男的办卡,多在饭店、KTV和台球房。女的办卡,多数是理发店和美容院。多数给孩子办的,都是教育类、读书类的和游乐场。
开着开着开不下去了,卡里的钱也就没影了。也有退的,但是利利索索退的不多。也有搬迁到别的地方能继续消费的,也因为远、不方便的缘故,也就没有再消费的。
为此不爽的人不少,真下功夫去退费的也不算很多。到头来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等下次再要办卡的时候多几分犹豫罢了。
生意固然是不好做,要不然也不会开着开着就关张了。能敢于跳出来创业的,必定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受不了这种刺激。
人人都说讲诚信。真遇到事了,不讲诚信的也不少。不能说都是打算骗钱跑路的,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没退费的。不退费的中间,心安理得的也不少。
为什么要充卡?主要还是冲着能优惠。终究还是贪念在作祟。明码标价的消费,在明摆着的优惠面前,人难免还是会犹豫。有便宜不占,那就是傻。况且很多情况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消费。既然少不了要消费,优惠一点是一点。
对于我来说,每年消费在台球厅的费用,少数也有大几百,甚至更多。都是和朋友一起玩,不充卡,到了结账的时候总是抢来抢去,也不舒服。办了卡,说那么一句“刷我的卡”,显然花不了多少钱,却显得很豪气。
一直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台球厅充卡这件事上,没少吃亏,也没长多少智。可谓是当当不一样。一个球厅,即使是开了好些年,也不见得能一直开下去。有的是遇到了拆迁,有的是房租到期,也有很多是因为是生意不景气。
焦东菜场,杨树街,大丰商城,光华影剧院,平光东厂,友谊路口,铜马乔氏,这么多年下来,一边玩,一边见证着一个个球房的开业和倒闭。开业的如雨后春笋,关张的像昨日黄花。一开一关之间,其实是无数张卡的覆灭,其实是无数台球爱好者行动习惯的变迁。
世界往往就是如此,有开的就有关的。有充卡的,就有吃卡的。希望铜马乔氏的老板能在查询完底册之后,给一个相对顺利的退费。好在费用不多,退不退的,也都在能接受的范围。
恰恰是因为都能接受,好多人就因此吃了亏,好多人因此沾了光。也许,这也是二次分配的一种。只是这种分配不那么地见得了光。
下次再约朋友一起打球,不知道该约到哪里。等又约习惯了,是不是还会办上一张卡。是不是还会在打球结束的时候,高亢地喊那么一声--刷我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