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爱颐:她苦等初恋七年无果,再相见时,他手携美妻,她择人另嫁

斜烟风起 2025-02-10 17:01:48

盛爱颐

这是个老套的民国故事,结局却让人有些如鲠在喉。

富家千金与寒门学子相知相爱,遭遇长辈棒打鸳鸯,其间经历纠缠、私奔、落魄、逆袭、另娶、晚嫁,最终二人相忘于江湖。

这本不是什么美好的故事,恍惚间,甚至能听到戏台上大戏落幕时那咿咿呀呀的哀叹声。

只是,落魄千金与那逆袭学子的结局看似天各一方,再无交集,可史书杂谈上却明明白白写着:

“她是他此生挚爱,他亦是。”

宋子文

事实上,挚爱未必,盛爱颐与宋子文那段情,倒是颇为狗血。

公历1900年,19世纪的最后一年,盛爱颐降生在清廷大员——盛宣怀家中。

盛宣怀此人,生于晚清,亡于民初,故当时社会对其评述褒贬不一。

清末实际统治者慈禧说他“乃不可少之人。”

革命领头人孙中山赞其“热心公益,而经济界又极有信用。”

而新文化代言人鲁迅却称其为“卖国贼、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彼时代背景下的官绅之家,多少有些不受新思想学者的待见。

盛宣怀

盛爱颐却不一样。

天生聪慧美丽的她家中排行老七,老来得子,又是当家主母亲子,盛宣怀很是疼宠这个女儿,赐名“爱”便可窥见一二。

盛宣怀乃清朝遗老,对女孩的教育依旧还是以“待嫁”为主。

于是,女红绘画、规矩古礼、写字作诗、算账持家,爱颐从小接触的大抵如此。

有家世之便、存自身之优、仗家父之宠,盛爱颐被养成一位大家闺秀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盛七小姐可不是个讲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

20世纪初,留学之风盛起。

盛七小姐虽未远走海外,却积极迈出家门接受新式教育,如花年纪便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学,甚至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而这项技能的优化,离不开一个人的精心教授。

他就是孔祥熙、孙中山、老蒋的小舅子,后来大权在握的政府高官--宋子文。

但即便日后风光如他,宋子文年轻时也会有一段时运不济,落魄的时光。

他同样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说起来与盛爱颐还算的上是师兄妹的关系。

只不过宋子文她大六岁,于是他成了老师,她成了学生。

宋子文并非专职教师。

至于他为何毛遂自荐成为盛七小姐的英文老师,除了对正芳华美好的爱颐心怀爱慕,还有大姐宋蔼龄的意思在里面。

宋蔼龄曾经在盛家做过盛五小姐的英文老师。

宋子文能随意出入盛家,皆因当时他受大姐推荐,得以担任盛家四少爷盛恩颐公司的英文秘书。

盛恩颐

盛恩颐是个被惯大的大少爷,只因三个哥哥早逝,父亲才将公司交给他管理。

一个从小只知道挥霍赌钱的富家少爷怎会积极管理公司,可作为秘书,宋子文又不得不常常去盛家。

这一来二去,知书达理的小姐与博学多才的青年身边环绕的暧昧气息日盛。

宋子文有才有礼,爱颐的母亲庄夫人不是未曾想过要他做自己的女婿。

只因按照选婿择夫的规矩,盛家遣人将宋家从上到下查了一遍,将其底细查了个通透。

凡事皆怕刨根问底,谁又能上数三代还是清清白白。

不过,宋家说到底没什么不足之处,只一点——穷。

宋子文与宋美龄

其实,宋家在上海也算是个富庶、开明之家。

不然也不会纵着几个子女纷纷“离经叛道”,日后仅凭4人就能将社会时局的水搅得一塌糊涂。

只是仅是富足,跟当时权、利皆是金字塔顶尖的盛家未免差距过大。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门不当户不对。

盛七小姐是个“时髦女性”不假,但毕竟是一个封建的官家小姐,母亲对恋人日渐冷淡,兄长将恋人远调武汉,让她也慌了。

于是她开始对宋子文避而不见。

宋子文

那时的宋子文还不是日后大权在握的宋部长,即便毛头小子,冒冒失失,对爱人的心思猜不透,却清楚盛家的隐意。

这是让他明白差距,主动放弃呢。

年少轻狂的青年正沉浸爱河,随之而来的却是与女孩“思君不见君”的日子,叫他如何甘心,最终还是没忍住,偷偷跑回上海。

他的穷追猛打让盛爱颐更加不知所措,娇生惯养的小姐不敢孤身面对,便拉着自己的八妹与他见面。

那年是1923年,正是宋子文的二姐夫孙中山在广州重建政权之时,急缺人手,姐姐宋庆龄自然是想着这个弟弟的,便将他推荐了上去。

宋庆龄与孙中山

孙看了宋子文的履历后,极为欣赏这位名校毕业,国外留学的妻弟,极力邀请其南下参与革命。

他回到上海也不为别的,只为劝动盛爱颐与其同赴广州,再续情缘。

于是,趁着两姐妹去杭州钱塘江游玩,宋子文买了三张去广州的船票,似已打定主意她会和他走。

私奔放到如今也不是什么光彩事,更何况曾经,更何况盛七小姐。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

右一盛爱颐

七小姐委婉回绝,只给他留下了一句话和一袋金叶子:

“你去吧,我在这等着你。”

宋子文愣了愣,欣喜的笑容还未消失,便流畅地转为苦笑:

“我真心感谢您,这些钱就算是借给我的吧。”

曾经的一对情人在江边分别,送了一些盘缠,说了一些话,她以为是“承诺”,他以为是“拒绝”。

两个人的少年情怀,还未真正经历风霜猛击,便如那年身边钱塘江的江水般,打着汹涌的浪花,西流再不复回。

盛爱颐

其实,二人远不必用这样悲壮的“分手”。

只是,一切逃不过巧合。

宋子文与盛爱颐沉浸爱河之时正是一切日落西山,万象更新之时。

盛宣怀虽为一方大吏,可早在爱颐成年之前便去世了,家中竟只有一位守着几千万遗产的夫人主持大局。

庄夫人不是个只知道相夫教子的女人,丈夫去世后,她巾帼不让须眉,强势坐镇府中,稳定局面。

盛家在她的管理下,看上去也算是井井有条。

只是常年身居内宅,庄夫人终究还是缺点远见。

宋子文

1923年前后,正是宋家艰难之时。

宋子文的父亲宋耀如只是小小传教士出身。

母亲倪桂珍在盛家做过女佣。

大姐蔼龄虽然已经嫁人,但那时候孔祥熙也不过就是个海外留学的富商之子。

二姐庆龄已被孙中山求娶,却整日受反革命组织追杀为难,生活惶惶不可终日。

妹妹美龄没个正经职业,整日跟着二姐在广州活动,与老蒋相识还未相知。

至于两个弟弟,稚子年幼,能看出什么?

这样的家庭,如何入得了庄夫人的眼。

恐怕盛七小姐也并未将宋子文的家庭看做什么值得托付的地方。

宋氏三姐妹

后人将“宋盛之恋”的悲剧结局归为其母没有远见也并非妄言。

她没看见宋耀如早年在国外打拼,在上海已经是大名鼎鼎的实业家。

她对倪桂珍出身世家,思想先进的女子楷模身份视而不见。

顽固迂腐,深宅妇人的思想又不能使她认同轰轰烈烈的共和变革。

她出身江南第一豪门,嫁的是豪门士绅,过的养尊处优,一生纵享荣华富贵。

老夫人彼时固执的认为,以他们的身份,完全不需要铤而走险的培养一个“潜力股”作为未来的依靠。

如果没有意外,她的女儿应该和她一样。

宋家两个女儿女婿和母亲合照

盛爱颐当时如何作想,后人不得而知,她等了他7年却是事实。

7年内发生了很多事。

那位强势的庄夫人去世了,盛家渐渐没落,七小姐和哥哥打了一场遗产官司,宋子文逆袭成了财政部长,还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妻子。

1930年宋子文携娇妻归来时,踌躇满志,手握大权,官运亨通,哪还有曾经的青涩模样。

爱颐见此,终究还是没撑住,大病了一场。

为人守身数年,等来的却是爱人与她人的长相厮守,在七小姐眼中,当时的宋子文与那戏台上忘恩负义的渣男没什么区别。

出嫁前的张乐怡

1932年,被人嘲笑许久的“老姑娘”盛爱颐嫁给了庄夫人的侄子——庄铸九。

当时的盛爱颐与宋子文的关系已趋近冰点,不说情意再无转圜余地,二人连正常的见面都做不到。

当然,这种情况的促成大多来自盛七小姐的冷漠。

宋子文不是没想过缓和一下二人的关系,就算做不了夫妻,至少还能做朋友。

他曾牵头办了场宴会,怕她不给面子,特意托盛家人邀请爱颐。

盛七小姐本以为是场平常的的家庭聚会,没想到一进门,竟看见了自己不想见的那位。

宋子文与张乐怡

宋子文有心解释,众人纷纷劝和,让她杯酒释恩仇,七小姐却毫不给面子,扔下一句:

“各位,我丈夫还在等着我呢”便扬长而去。

众人脸上尴尬不已,宋部长也有些挂不住脸,大大的讨了个没趣,也很快起身离去。

“宋子文吃瘪”很快成为了上流社会人人都能提上一嘴的轶事。

身为当事人之一的盛爱颐却以“他那把金叶子还没还我呢”将此事推上了新高潮。

盛爱颐身上心高气傲的劲儿一般闺门小姐很难匹敌。

宋子文负了她,她便将他怨进了心底,不仅对其避而不见,还常常对好奇这件事的人说:

“他正高官厚禄,春风得意,我何必去巴结他呢?”

可是,若真不在意,又怎会屡屡因他气愤难平。

盛爱颐与女儿

盛家自从庄夫人去世之后,便成了一锅散沙,虽不至于成为贫苦小民,但曾经的巨富盛家,终究还是落魄了。

而曾经被庄家一万个看不上的宋家,却成为了首屈一指的顶级豪门。

“朝去暮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沧海桑田之变,向来不由人。

曾经和她打过官司的盛家老四的儿子——盛毓度,遭了难。

盛毓度曾在日本留过学,回国后“身投敌营”,曾在汪兆铭政权下的银行里任过职,后来又给日本人做过事。

抗日战争胜利后,政府开始肃贼除奸,盛毓度这个“汉奸”就被下了大狱。

老年盛毓度及夫人

可盛毓度还真算不上什么坏人,在敌军政府任职之时,他曾里应外合救下许多革命军,算得上半个“潜伏者”。

可当时即便有人给他作证,无权势鼎盛之人帮他,出狱亦是天方夜谭。

盛毓度妻子叶元婵无助之下跑到了盛爱颐面前,长跪不起,声泪俱下:

“小姑姑,求您给宋部长打个电话。”

爱颐与宋子文已许久未曾联系,只是到底不忍心侄子遭遇祸事,只说打个电话试试看。

心气极高的七小姐哪会低声下气的求人,于是便有了这段极其微妙的对话:

“宋部长,我想明天中午跟我侄子吃饭。”

“OK!明天一定让你和毓度吃上饭。”

左盛爱颐

彼时宋子文是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手握生杀大权,救一个盛毓度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盛家人欣喜若狂,爱颐却心思复杂。

已为人妇十数年,如今竟要凭着曾经不过几年的情谊去求这求那,对方那干脆利落的态度,竟令向来骄傲的盛七小姐有些脸热。

宋子文此举,并非没有补偿的意思在里面。

宋子文家庭合照

当年宋子文误以为盛七小姐临别之言乃绝交之语,去了广州之后,自然将那忧思情心空了出来。

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被他亲手送过戒指,唐腴庐的妹妹唐瑛被他送过情书,无数官家小姐、豪门千金从他身边匆匆而过。

最终归宿,则同样是出身高贵,青春靓丽的张乐怡。

而他那时,似乎早就忘了曾经海誓山盟、互许终生的盛爱颐。

或许,携妻归沪后,见到还未曾嫁人的盛七小姐之时,得知她数年苦守只为郎君归来之时,宋子文愧疚感,便一点一点的爬上心头。

老年宋子文与张乐怡

可是,众人皆知宋子文负了盛爱颐,可知盛七小姐对宋家公子难道就痴心至极?

坊间向来传闻,盛七小姐如那薛宝钗之流,苦守寒窑,等来的却是早已攀龙附凤、平步青云的负心郎,何其可怜。

但盛爱颐出身富贵显极,便是错过了一个宋子文,依旧不会沦落到无人求娶的地步。

她有勇有谋,毕业于知名大学。

她曾打赢了民国历史上的第一桩女子遗产争夺官司。

她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娱乐场所——百乐门舞厅。

百乐门舞厅

更何况,宋子文南下数年,地位渐稳,关于他的报道新闻不计其数,难道不缺钱不缺人的盛七小姐会不知道?

宋子文沾花惹草、桃色小传流传甚远,难道盛爱颐一点不清楚?

她是全国最大歌舞厅的老板,既是舆论散播地,掌握最全面消息的盛老板会不了解他的近况?

更何况,即便是交通不便,电话打不了,信件总是可以传输,可是,盛七小姐竟如古人一般苦等,无任何表示。

这恐怕人人都以为二人再无关联了。

宋子文一家

再瞧瞧宋子文这边,更是荒诞。

或许真的对盛七小姐愧疚难当,花费大精力求娶张乐怡之后,二人婚恋佳事被传遍大江南北之时,他将自己的三位女儿分别取名为:

宋琼颐、宋曼颐、宋瑞颐。

说是痴心,恐怕多是被人嘲讽时的羞恼和未遂心意。

说是情爱,不过是荷尔蒙的泛滥和求而不得的心思罢了。

后来,曾经能在上流社会的舞厅中翩翩起舞,在装修豪华的西餐店里优雅对酌、在各大新式物件上一掷千金的二人再无直接联系。

那位强势逆袭的寒门学子去了美国,晚年依旧想活跃政坛之上。

那位富家千金不再富贵,曾经救下一命的侄子,在日本开了家饭店,常常给晚年落魄的她寄钱。

她会拿钱去买几根上好的雪茄,拿着一只小竹椅子坐在门前,在烟雾缭绕中依旧优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