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
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段话,出自傅雷之口。
言语之间皆是愧疚,可究竟是什么事,让傅雷自认为对不起妻子呢?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世人心知肚明。
用现在人的话来说:他曾经在婚姻中犯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
然而他的妻子,朱梅馥女士,却以自己的宽容和大度,让这段本来支离破碎的感情成为了一段佳话。
傅雷与朱梅馥
傅雷不是天下唯一一个在婚内爱上别人的丈夫,但朱梅馥却是世间少有的能够挽回爱情的妻子。
毫不夸张地说,有妻如朱梅馥,是傅雷几世修来的福分。
朱梅馥,这个名字听起来就给人带来一种梅花扑鼻的清香,可世人有所不知,她本不叫这个名字。
梅馥从前叫“梅福”,是父亲为她取的名字,她生时梅花盛开,暗香浮动。
父亲希望他拥有梅花一样的品质,也希望她一生幸福。
可父亲赐予的名字竟轻而易举地被以后的丈夫改了,这就注定了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丈夫傅雷。
朱梅馥
之所以改名为“梅馥”,是因为丈夫傅雷嫌“福”字过于俗气,便为其改了名字。
嫁给傅雷,他去掉了她父亲为她取得名字中的“福”字,也葬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也许在旁人看来,有朱梅馥这样的妻子,傅雷很幸运,可不幸的是,朱梅馥却赔上了一辈子。
每段感情的开始都是向着天长地久发展的,傅雷与朱梅馥的这段婚事,一开始也是令人艳羡的。
年轻的傅雷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用这句诗来形容朱梅馥和她的表哥傅雷,再合适不过了。
朱梅馥比傅雷小五岁,她丽质天成,又擅弹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时的傅雷也已博学多才。
两人自小相识,耳鬓厮磨,知根知底,在一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朱梅馥15岁那年,由家里人做主,为这对互相爱慕的年轻人订下了婚事,郎有情妾有意,又得到了双方家长的支持,本是一段良缘。
可谁知,15岁时的订亲竟是他们感情破裂的开始,转折点就在那一年的冬天,傅雷赴巴黎留学。
从前,傅雷的世界里只有美丽的表妹朱梅馥,可外面的世界,乱花渐欲迷人眼,他的心对这花花世界开始摇摆了。
傅雷
在浪漫之都巴黎,傅雷爱上了一个叫玛德琳的女子,他爱得如痴如狂,并有了与表妹解除婚约的想法。
他的确也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了,但命运使然,家里人没有看到他的悔婚信。
傅雷的爱情总是轰轰烈烈,从不掩饰,无论是这时的玛德琳,还是后来的成家榴,他的做法皆是如此。
可他又是十分自私的人,他爱别人的同时,从不顾忌妻子的感受。
那时热恋中的傅雷觉得与玛德琳难舍难分,将与表妹青梅竹马的情意通通抛之脑后,甚至不惜做出伤害她的事。
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准备寄给他的母亲,信中说明应该婚姻自主,并决定解除和表妹的婚约。
当初明明是因爱结合而定下婚事,此时移情别恋了却说自己被家人束缚了,可知人心易变,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是最好的局面。
他还在信中加上“儿在异国已有意中人”之语,随后交给当时和他一起留学的刘海粟,要刘海粟代发。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他身边的友人,刘海粟对傅雷的感情生活看得很清楚,他料定傅雷与这个异国女子没有结果,于是扣下了这封悔婚信,并未发出去。
很多时候人一生的走向就在一念之间,傅雷被恋爱冲昏了头脑要悔婚,可刘海粟是冷静的。
若无刘海粟,恐怕傅雷早已失去了拥有朱梅馥这个好妻子的机会,这世上若无朱梅馥,又怎会成就一个大名鼎鼎的傅雷呢?
傅雷与朱梅馥婚礼照
所有的一切仿佛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刘海粟没有寄出那封信,傅雷和玛德琳的感情也无疾而终了。
因为短短几个月,傅雷就和玛德琳闹翻了,玛德琳觉得傅雷性情多变,而傅雷觉得玛德琳对自己的感情不忠,这让他无法忍受。
当时傅雷怀里藏着手枪,他一度准备自杀,幸而得知刘海粟未寄出那封悔婚信,这才有了后来的故事。
异国他乡与玛德琳的恋爱再无可能挽回了,玛德琳也不会因为他要自杀而同情她,这世上愿意和他一起自杀的人只有朱梅馥一个人。
傅雷应该感谢刘海粟,是他让他重新拥有了与朱梅馥结为夫妻的机会,这是其苦难人生的一大幸事!
傅雷与朱梅馥婚礼合照
1932年,归国的傅雷在上海一家饭店与朱梅馥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可傅雷对朱梅馥的伤害并没有因为结婚而停止。
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句话在傅雷身上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婚后傅雷第一次光明正大的出轨是在1936年,那是他们结婚的第四年,短短四年,他就爱上了别人。
那年傅雷去洛阳考察龙门石窟,爱上了一个叫黄鹂的女学生,他写诗给说:汴梁的姑娘,你笑里有灵光。柔和的气氛,罩住了离人—游魂。
此时朱梅馥身怀六甲,她冷静地选择了忍耐,好在这段感情很短暂,傅雷很快便回归了家庭,这在他们的婚姻里没有掀起什么轩然大波。
朱梅馥与儿子
面对丈夫的不忠,朱梅馥没有歇斯底里的争吵,也没有毅然离开的勇气,反而原谅他,理解他,傅雷却不懂得何为“珍惜”!
妻子如此“菩萨心肠”,傅雷反而肆意妄为,成了婚姻中的“惯犯”。
1939年,距离上一次的婚外恋事件仅仅过去了三年,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这一次,朱梅馥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危机。
那时他们的儿子傅聪已经了5岁,傅敏也已经2岁了,傅雷却不可救药的爱上了自己学生的妹妹。
他像婚前爱上玛德琳那样,依然爱得痴狂,不管不顾,甚至丢下自己的工作跑去昆明找她。
傅雷
朱梅馥这一生有无数痛苦的阶段,最无奈的时候就是看着丈夫爱别的女子,爱得死去活来。
傅雷那时视成家榴为“女神”,甚至大言不惭地对朱梅馥说:“没有她,就没有了工作的灵感和热情;没有她,他就要没命了。”
他像爱生命一样深爱成家榴,却从未考虑过朱梅馥的感受,试问这世间有几个女子能接受自己的丈夫说出这样的话。
朱梅馥不仅接受了,还能理解丈夫的痛苦,为了丈夫不再那么痛苦,她请成家榴到自己家里来:“你来我家吧,不然他无心工作。”
也许有人嘲笑她的懦弱,可朱梅馥能怎么办呢?她深爱他多年,她不忍离开,况且还有年幼的儿子,她该如何离去?
她厌倦了幼时没有父亲的生活,更不想自己的孩子步其后尘,所以她独自扛下了一切。
傅雷与成家姐妹
而因为有成家榴陪在身边,傅雷的翻译事业达到了顶峰,可那也是朱梅馥最痛苦的时期。
他们关起房门弹钢琴,谈艺术,唱英文歌,朱梅馥却在厨房一角,像保姆一般给他们烧饭,她也很会弹钢琴,可丈夫并不需要自己。
朱梅馥的忍让与宽容让成家榴选择了退出,同为女人,她能够理解朱梅馥的痛苦,也不愿成为破坏她婚姻的罪人。
这段荒唐的婚外恋事件最终以成家榴的退出宣告结束,朱梅馥的委屈众人皆知,年轻的成家榴虽犯了错,却也间接被这种畸形的感情伤害到了。
傅雷夫妇与儿子
傅雷这个“罪魁祸首”却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直到多年后才懂得了朱梅馥的难得。
也许他曾经和成家榴相爱过,可朱梅馥的“好”让他们无地自容。
离开之后的成家榴将这段感情深深地埋在了心底,后来她去了香港,一生没有嫁人。
上个世纪70年代,傅雷与朱梅馥早已去世,成家榴与傅雷的儿子傅敏在香港邂逅,老太太发出由衷的感叹:“你母亲好伟大。”
是的,连第三者都承认的伟大,谁还能去否认呢?
朱梅馥与两个儿子
可在旁人看来,朱梅馥的忍耐多少有些委曲求全了,民国的风流韵事一箩筐,可像朱梅馥这样的原配确实万里挑一。
当儿子渐渐懂事时,也依然无法理解母亲对父亲的包容与忍受,朱梅馥写信给儿子傅聪说:“我爱他,我原谅他。”
张爱玲所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大概就是对朱梅馥一生的诠释吧!
当傅雷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别人时,一定会有一些自以为是的人以为朱梅馥是个粗鲁野蛮的女人,不值得被爱。
可事实恰恰相反,她很伟大,她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她的大度与宽容,她伟大,还因为傅雷的成就,离不开她的牺牲。
傅雷
就像蒋英所说:“中国可以没有像蒋英一样的歌唱家,但是不能没有像钱学森一样的科学家!”于是那些年她甘愿做钱学森先生背后的人,成全他。
朱梅馥亦如此,她本热爱音乐,却甘愿放弃自己的爱好,全心支持傅雷的翻译工作。
结婚几十年,朱梅馥每天固定做的事情就是:上午做家务,下午做傅雷的秘书,只有晚上才能拥有一点自由的时间。
她说:“晚上是我最舒服的时间,透一口气,可以静下来看看书了。”
朱梅馥和儿子傅聪
傅雷说成家榴是自己的“女神”,是自己灵感的源泉,却把妻子的所作所为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实在是令人寒心。
傅雷工作时的文稿多且杂乱,朱梅馥却一笔一画地誊抄下来,据说连傅雷给傅聪的信,她都要每一封先誊抄留底,然后再亲手寄出。
傅雷喜欢音乐,她的《命运交响曲》只弹给他听,傅雷爱什么,她都陪着他。
总之她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傅雷,她不是缠绕女萝生长的菟丝,而是可以让丈夫汲取能量的大树,她比独立自主的女性更难得。
傅雷与儿子傅敏
多年之后因《傅雷家书》的出版,傅雷被冠以“教育家”的名号,可傅雷因为小时候的不幸,对待自己的孩子是十分粗暴的。
反而是朱梅馥,在傅雷与孩子之间周旋,才能确保傅雷顺利施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又能保证孩子的心理不会受到伤害。
傅雷“教育家”的称号,至少应该分一半的功劳给妻子。
就连杨绛先生都称赞朱梅馥:“梅馥是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是非常能干的主妇。”
傅雷家书手稿
因为深爱,所以原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又因为感情至深,所以愿意为之赴死,自从爱上了傅雷,朱梅馥就不为自己而活了。
他们好不容易度过了婚外恋的风风雨雨,傅雷将自己“专情”的品质转移到了妻子身上。
他开始将二人的照片放在一起,再未对任何女人动过心,以为这样便可相伴一生。
最终他们还是无法抵挡时代的风波,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被无休无止地批斗,没有尊严的苟且着,他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日子。
当年在巴黎为了爱情他差点了结了此生,此时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决定离开这苦难的人间,幸运的是,他身边有了朱梅馥。
傅雷与儿子傅聪
当傅雷表达出自己活不下去的意思时,她却镇定无比,她说:“为了不使你孤单,你走的时候,我也一定要跟去。”
不知听到此话的傅雷是否会有愧疚涌上心头,他差点为了玛德琳,还写了悔婚信,却不知眼前人竟愿意和自己一起去死。
她没有阻拦,因为她非常了解傅雷,她理解他的痛苦,愿意让他解脱。
但她要和他一起,今世至情之人,除朱梅馥之外,还能有几?
1966年9月3日的凌晨,朱梅馥帮傅雷倒好一杯温水,看他喝下毒药,然后搂着他,平静的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两小时。
傅雷遗书
傅雷停止呼吸之后,她把他的身体摆正,让他死时也要体面有尊严,她自己却选择了头悬梁这种痛苦不堪的方式,与傅雷一起,了结此生。
许多年后,他们的儿子傅聪说,以父亲的性格,他的死是必然的结局,而这个结局不应属于妈妈。
他说:“我知道,其实妈妈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忍受得过去。”
是的,但他的母亲太爱他父亲了,她忍受了一辈子,却无法忍受失去他的悲伤,于是决定和他一起离开人世。
傅雷与朱梅馥
傅雷和朱梅馥一同奔赴黄泉,一时成为了一段爱情佳话,人们甚至忽略了朱梅馥在这段感情中承受的一切。
一段破碎的婚姻可以挽回,原谅做错的那个人即可,原谅容易,可是感情一旦有了裂痕,就很难再继续了。
朱梅馥的难得就在于,她挽回的不仅仅是婚姻,还有濒临消失的爱情,这是多少婚姻都无法做到的。
也许傅雷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但朱梅馥以她的努力成就了傅雷这样一个好的翻译家、作家。
世上不可无傅雷,而傅雷不可缺少朱梅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