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不彻底,不如彻底不造反

二楼象女士 2024-11-17 23:01:49

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这是清朝戴笠撰写的《怀陵流寇始终录》。这段话的意思和背景是,李自成在进攻皇宫时,与崇祯皇帝的谈判,李自成的条件是,让崇祯皇帝封自己“西北王”,自己立刻撤兵回到河南,并挥师北上抗清。

崇祯是什么脾气,一听是泥腿子李自成,立刻破口大骂,我与闯贼势不两立,最终双方谈判失败,明朝灭亡,崇祯身死。

李自成,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造反派的奇葩。他造反的目的不是当皇帝,而是想做朝廷的王爷。李自成造反不彻底而招致失败的案例,也验证了一句话:

造反不彻底,不如彻底不造反。

李自成的不彻底体现在哪里呢?

①没有文人集团的支持

李自成手底下的武将都很猛,这一点是没得说,南明抗清的骨干大都是李自成的旧部,但是没有优秀的文人智囊辅佐。他的身边只有两位半吊子谋士,一个是算命先生宋献策,一个是举人牛金星。

别的不说,听这二位的名字,就能知道水平有多高。这两位除了会编点“闯王来了,不纳粮”的童谣,没有为李自成想出任何实用的策略。当李自成攻破皇宫,崇祯上吊死后,李自成才意识到自己可以当皇帝了,一阵仓促登基。至于登基后,如何与吴三桂打交道,如何解决关外的后金,这些帝国最大的问题,都没有思考过。

②没有抓住主次矛盾

李自成的失败,源自一个“急”。围住皇宫后,不应该急着谈判要“王爵”,更不应该急着进攻逼死崇祯。崇祯皇帝的天下共主,这个身份在明朝是不可被替代的。这一手,有很多人玩过,叫“挟天子以令诸侯”,拿住崇祯皇帝,封锁皇宫的任何消息,不管崇祯的死活,对外以崇祯的名义发布号令。召集天下兵马共同抗清。

他跟崇祯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崇祯一死,李自成上的那份“政治保险”立刻失效了。吴三桂终于找到降清的理由——替皇上报仇。弑君之罪一旦扣在头上,天下人人人得而诛之,李自成失去了道义上的正统性。

③“畏满”情绪

李自成的部下战斗力是很猛的。打明朝的时候,那些朝廷的正规军根本不是对手,但是跟吴三桂和清兵打的时候,突然就不行了。一方面有吴三桂和清兵能征善战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李自成对清兵有畏战心理。

暂且不说前期的刘宗敏和高一功,后期的李定国,一人之力灭了满清的两位亲王,说明李自成的部下是能打的,只是身上的流寇气质太浓,一再跑路,导致整个部队的士气消耗殆尽。逃离北京城后,变成吴三桂一路追着李自成打。这时候,李自成应该保持冷静,选择一处有利的地方,与吴三桂和清兵来一场“对赌命运”的战争。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种逃跑避战的策略,注定李自成失去生物、军事、政治上的三重意义。撤离北京城后,应该往南拿下南京城,一是占领陪都,依然控制着帝国的中心,而是以长江天险,阻挡吴三桂和满清。陆战是吴三桂和后金的强项,有水战加入呢,结果未知。

所以,李自成的造反就是一时兴起,准备不彻底,思考不彻底,注定结果也不会彻底。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