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婚姻问题的若干解答
中央法制委员会
(1953年3月19日)
问题一:在婚姻法施行前的重婚、纳妾应如何处理?
答:依婚姻法规定,婚姻是一夫一妻制的。在新婚姻法施行前的重婚、纳妾,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否离婚,要看女方(妻、妾)要求来决定。如女方提出离婚,人民法院应依法准许其请求。如果女方没有这样的要求,就仍应让她们保持原来共同生活的关系。男方提出离婚时,人民法院可根据保护妇女和子女利益的精神,结合具体情况处理之。
问题二:婚姻法施行后的早婚,应如何处理?
答:早婚对于男女双方本人、子女和整个民族的健康都有害处。为免除早婚之害,婚姻法第四条规定:“男20岁,女18岁,始得结婚”。但由于婚姻法施行后,某些地区向群众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不够,以致尚有未达婚龄而结婚的。对于这些早婚的男女,应向他们进行婚姻法的教育,说明早婚的害处,但不得强迫他们分居。至于今后男女结婚时,则应遵守“男20岁,女18岁,始得结婚”的规定。不得早婚。
问题三:婚姻法施行后,一子顶两门(兼祧)娶二妻者,或因妻不生子为传后代而再娶一妻者,是否许可?
答:婚姻法施行后,一子顶两门娶二妻,或为传后代而再娶一妻,都是重婚,都是违反婚姻法的。是不能准许的。
问题四:在婚姻法施行前的童养媳现在尚未结婚者如何处理?
答:婚姻法第二条有“禁止童养媳”的规定。所以从婚姻法施行之日起,不可收养童养媳。在婚姻法施行前所收养的童养媳,而现在尚未结婚者,如童养媳要求回家或其父母要求把她接回,或童养媳另择对象,男家不得阻碍并不得索还婚礼和讨取在童养期间消耗的生活费;童养媳与男方达到结婚年龄时,是否结婚,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他人不得强迫包办。
问题五:寡妇可不可以自由结婚?
答:寡妇是可以自由结婚的。讥笑寡妇自由结婚是错误的,这是受了旧社会封建思想的影响,应该加以纠正。寡妇结婚,和妻死后男子结婚一样,都是正当的。但这并不是说:凡是寡妇一律都要结婚;而是说:寡妇可以结婚,但是否愿意结婚,应由寡妇本人做主,任何人不得加以干涉。
问题六:寡妇结婚时,能不能把继承丈夫的遗产带走?
答:寡妇结婚时,可以把应该归她继承的遗产带走,任何人都不能干涉。但如果她已生有子女,又不带走,应先保证留下子女足够的生活费用。
问题七:所谓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予以禁止?
答:所谓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系指:对妇女要一定身价,或以索取对方财物为结婚条件的买卖婚姻,亦即是把财物当成婚姻关系成立的条件,因而妨碍了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原则,违背了婚姻自由的精神,所以,婚姻法颁布后,要予禁止。而拐骗,贩卖妇女与人为妻,则是严重的犯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至于父母或男女双方完全是出于自愿赠与的礼物,不得视为买卖婚姻,不在禁止之列。
问题八:结婚年龄应如何计算?
答:结婚年龄原则上应照“满岁”算,即男满20周岁,女满18周岁,始得结婚;但为照顾当前实际情况,也可以照“年头”算,即男20个年头,女18个年头,亦可结婚。这是最低婚龄的规定,并不妨碍男女自愿提高婚龄或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提高婚龄的规定。
问题九:结婚为什么要到人民政府登记?婚姻法施行后结婚没有登记是否必须补行登记?
答:婚姻法规定:“结婚须男女双方亲到所在地(区、乡)人民政府登记。”为的是人民政府应具体查明:结婚是否出于男女双方自愿,是否已够婚龄,是否买卖婚姻,是否合乎一夫一妻制,有无违背亲属间禁止结婚规定等情况;经查明合法的,准予登记,发给结婚证,给以法律保护。同时可以使男女在婚前慎重考虑结婚问题,婚后更好地巩固夫妻关系,严肃地处理家庭问题。因此,结婚须男女双方亲到人民政府登记。
婚姻法施行后,婚姻登记机关已建立而不去登记结婚是不应该的。对事实上已结婚而仅欠缺结婚登记手续者,仍认为是夫妻关系,可不必补行登记。如其自愿请求补行登记者亦可补行登记,并发给结婚证。在1953年3月贯彻婚姻法运动后,男女结婚时,男女双方均应遵守婚姻登记制度,进行登记。
问题十:结婚是否需要举行仪式?
答:结婚只要男女双方亲到所在地(区、乡)人民政府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就是合法的婚姻。至于是否举行结婚仪式,听男女双方自愿。
问题十一:订婚是否为结婚的必要手续?
答:订婚不是结婚的必要手续。男女自愿订婚者,听其订婚,但别人不得强迫包办。
问题十二:家庭财产的内容是什么?
答:家庭财产主要不外下列三种:(一)男女婚前财产;(二)夫妻共同生活时所得的财产,其中包括双方或一方劳动所得的财产、双方或一方在此时期内所得的遗产或赠与的财产;(三)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如土地改革中子女所得的土地及其他财产等)。
问题十三:非婚生子女是指的什么人?为什么规定生父对于非婚生子女的抚养、教育义务直到18岁为止?
答:非婚生子女系指非夫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也即旧社会所谓的“私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虽然是不正当的男女性行为所生的子女,但这种不正当的性行为应该由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来负责,而不应该由非婚生子女来负责。因此。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一样,都是社会的组织成员,应该给以同等的保护。由于旧社会歧视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的生父往往不管非婚生子女的抚养和教育,婚姻法为了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利益,使其被抚养教育成人,所以第十五条规定:“生父应负担子女必需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全部或一部;直至子女18岁为止”。
问题十四: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的,是否即行判决离婚?
答:人民法院对于一方坚决要求离婚,如经调解无效而又确实不能继续维持夫妻关系的,应准予离婚。如经调解虽然无效,但事实证明他们双方并非到确实不能继续同居的程度,也可以不批准离婚。
问题十五:经法院判决离婚的,要不要再办离婚登记手续?
答:经法院判决离婚的,可以不再办理离婚登记手续。
问题十六:为什么离婚后对于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及债务的偿还,男方的负担都要重些;如女方的经济情况确比男方充裕时,是否女方的负担也可以加重些?
答:在我国目前一般的情况下,女方的经济能力不如男方,所以男方在经济上应多负担一些。如女方的经济情况确比男方充裕时,也可负担较男方为多的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也可偿还共同生活时所负担的债务。
问题十七:为什么男方在女方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不能提出离婚,而女方提出离婚的则可不受限制?
答:女方怀孕期间或刚分娩后,男方如提出离婚,对女方刺激过大,势必严重地影响母性健康和胎儿或婴儿的保育,所以婚姻法禁止男方于此时期提出离婚。若女方于此时期提出离婚,自应不受限制。
问题十八:为什么子女可以向离婚的父母任何一方请求超过协议或判决所规定的生活费和教育费?
答:离婚时,对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往往是以当时男女双方的经济情况为依据。离婚后,双方或一方的经济情况随时都有变动的可能,而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有时又确有增加的必要;因此,按照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离婚时,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请求”之规定,子女可以向离婚的父母任何一方请求超过协议或判决所规定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父母双方或一方,亦得按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子女生活和教育的必需费用,给予超过原协议或判决数额的补助。

法治中国系列·民法(婚姻家庭·综合)4:有关婚姻问题的若干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