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征文|《“非遗”大写“非遗”年》马如明—091号

大豫出版 2025-02-23 15:01:52

“非遗”大写“非遗”年

文/马如明

甲辰冬月初四(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入选世界“非遗”,春节写春联用河北省级“非遗”——“南宫碑体”书法艺术(张裕钊体)来撰写,意义非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联贺岁早在北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已始。那时年集儿上,最显年味儿的当数写春联的摊子,拉根绳子,金字的丝网印春联高高挂着,老远就看到,鲜红的春联在太阳照耀下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备受人们青睐。

那是三十六年前读于原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时,给书法名师王乐同老师从拉纸开始练习“南宫碑体”书法艺术。一百三十九年前的1886年清末著名教育家、散文家和书法家张裕钊先生精心撰文并手书的《重修南宫县学记》,被后人冠以“文笔双绝”的美称,称为“南宫碑体”书法,是全国唯一以地名命名的书法流派。书体“外方内圆,挺拔健劲”,每字横画竖画相接和围转处,方中带圆,既有风神又不失内藏筋骨,显得既充实又有余韵,影响了清朝一百多年。曾受到孙中山先生推崇,用张体为新加坡同德书报社等题写牌匾,并以此书体为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公司题词“饮和食德”,赞扬浦在廷发展民族工商业、支持革命的成就;康有为曾颂曰“千年来无与比”。字体镌留在各地的碑文撰写、商铺牌匾乃至在信笺抬头、书报题名、日常生活应用,处处留下了南宫碑体书迹,广为流传。目前,在北京、大名、南宫、鄂州等地已举办十届全国南宫碑体(张裕钊流派)书法展(网络展,邀请展),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意蕴深远。

自打长住县城,加入书协,每年参加组织的“送春联进万家”。虽然没有报酬,但我觉得收获颇丰: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居民听说县里送春联来了,都兴冲冲赶来,说现如今政府真好,说写的字真漂亮,言辞中充满感激。前年大年初四,中央党校邀请央视在大名大街村直播“乐享河北·非遗遇见春节”“非遗”物品精华荟萃,很多外地人来购买年货。县文联组织书协会员赶到那里送“南宫碑体”春联,桌子刚摆开,就聚集了好多人,那气氛令人感动得“书”兴大发。非遗传承人在纸上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写下一幅幅充满街坊们、朋友们谢了又谢,很满意的样子。书写现场我感觉到衣兜部位动了一下,听得一位书友连声说:“这可不行。”我警惕地掏了一下口袋,竟拿出三张百元面额的人民币来。书友告诉我这是这位山东朋友刚塞进去的。说钱不多,聊表心意而已,希望我收下。我当然不能收,婉拒好长时间才退回去。这件事情对我感触非常大。一副春联,却令人如此看重,我深深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活动而感到光荣。钱虽然分文未收,但我收到的远远不止几百元钱,而是一份千金难买的厚重心意!

现在,大名县书艺助力旅发,持久开展,高潮迭起。县文联举办了第九届全国张裕钊流派(南宫碑体)书法展、“大名百馆”之一的大名书院揭开了张裕钊南宫碑书体传承馆,“助力旅发·激情飞扬”青年书法篆刻网络展,深入挖掘张裕钊书派资源,弘扬“非遗”南宫碑书法艺术,大力推动古都大名文旅兴县步伐……

走进体现对智慧向往的大名古城“端智门”,千盏香薰花灯璀璨养眼。漫步弥漫着芝麻油香的古城街道,张裕钊南宫碑体传承馆里充盈着浓浓的首个“非遗版”的年味。“旅发助力四海扬、政策归心三农旺”“传承文化经典,展示非遗风华”“松柏老而健,芝兰清且香”“千山翰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

一幅幅“非遗”“南宫碑”春联如同冰天雪地中开放的一枝红梅,氤氲着浓浓的“非遗”大年味儿,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一缕暖暖的春意。

在“非遗”版春节的灯火间,在馥郁的繁花间,盼着春朝来临,也寻觅着“非遗”文化的悠远情思……“非遗”大写“非遗”年!

作者简介:此作者为大豫出书网特约作者。

版权声明:转载首发于大豫出版(ID:dayuchuban)。大豫出版,专注出书服务二十年。转载文章请联系 大豫出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