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久负盛名的敖家巷羊肉汤馆
荣昌渝菜万千,名噪四方。渝西美食,源远流长。羊肉汤锅,美食之强。口感独特,其味鲜香。从古至今,名气叮当。古有牛羊子,后有徐山羊,代代相传承,世世把名扬。
荣昌羊肉汤,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其熬制秘诀鲜为人知,据传创始者是妇孺皆知的放牛娃牛郎。
牛郎是怎么和羊肉汤结下不解之缘的呢?
据史料记载,千多年前的昌州并不产羊。那么,没见过羊长得啥模样的牛郎凭啥就会制作出脍炙人口的味美佳肴羊肉汤呢?
这不得不从美丽聪慧的仙娥织女说起。
织女被王母捉回天庭后整日以泪洗面。她茶饭不思,睡觉无眠。没日没夜的赶织云锦。其情其景,就像南北朝民歌《木兰诗》里所描绘的那样:唧唧复唧唧,织女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织女夜以继日的赶织云锦,终于让王母动了恻隐之心,她想:毕竟是自己亲亲的织女啊!于是王母下了特许令,让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七夕夜,牛郎和织女久别重逢,两人紧紧地相拥在一起,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真是:相逢无语,唯有泪千行。
这次见面以后,牛郎的身体状况成了织女的一块心病。她担心如此下去,牛郎熬不到把一双儿女培养成人的那一天。
织女的心病被好友嫦娥知道了,一日午夜时分,机房的门的突然洞开,嫦娥和吴刚一起走了进来。
“妹妹,王母已经睡下,你快快跟我们走。”嫦娥拉住织女的手急促地说。
“去哪?”织女问道。
“找牛郎去啊,你把这个东西交给他,保准他很快就恢复健康。”吴刚指着手里的玉钵对织女说。
“那是什么?能管用吗?”织女问。
“圣母汤!”嫦娥和吴刚异口同声道。
“圣母汤?”
“对——”
“王母知道了咋办?”织女担心地说。
“你看,我们还给你带了这个。”嫦娥没有正面回答嫦娥的问话,却从从怀里掏出一个黝黑贼亮的小动物来。
“你们怎么把它也偷来了?”织女指着小琪羊问。
“有了它,牛郎和儿女就不愁汤喝了,你的儿女才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啊。“嫦娥说。
“牛郎不会熬汤。”织女说。
“不用担心,你看这是什么?”嫦娥从衣袖里掏出一块丝绢,说,“这是我从御厨那里弄到的熬汤秘方。”
就这样,天庭圣母汤的熬制秘方被织女带到了人间,据说从那以后,牛郎和织女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嫦娥也被王母打入凡尘变成了一只小黑兔。吴刚也从酿酒师变成了伐树工。
羊肉汤馆布满大街小巷
却说牛郎喝过两次圣母汤以后,很快恢复了健康。赶巧邻村的杨大娘突然病了,牛郎就将圣母汤送给了大娘。大娘喝了以后,病也就好了。于是,在牛郎和大娘的心里,圣母汤简直比药还见效。因此,牛郎就想把小琪羊杀了都熬制成汤分发给村民。但是小琪羊只有一只,杀了以后就绝种了,以后又拿什么给一双儿女补充营养呢?
“爸爸,不杀小琪羊行吗?这是妈妈送给我们的礼物。”一双儿女跪在牛郎面前恳求道。
“让爸爸再想……”
突然,一只小黑兔来到了牛郎的脚边。看见小黑兔,牛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几个月以后,小琪羊顺利地产下一窝小羊羔。小羊羔通体黝黑发亮竟无一根杂毛。
待这些羊羔长大以后,牛郎把它们杀了,按照秘方把它熬制成汤,普施众人。于是,圣母汤的熬制秘方渐渐流入民间,并且王母晨起喝汤的习惯也被沿袭下来。天长日久,习惯便成了习俗。
唐宋时期,昌州的羊肉汤馆已经随处可见,最为有名当数牛郎后代在昌州城内开设的牛羊子汤馆。明清以后,牛家后裔逐渐显现出男衰女旺的趋势。为了不让羊肉汤熬制秘方失传,牛姓家族开始把秘方传授于女儿女婿,于是,羊肉馆便像雨后的春笋一样日渐多了起来,昌州城内相继出现了徐山羊,李山羊等好几家有名的羊肉汤馆。
民国初年,牛郎后裔子女嫁到巴蜀隆昌一带,隆昌一带的羊肉汤馆也相继增多,但最有名气的还是牛郎女儿那支血脉延续下来的邱羊子羊肉馆。
现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荣昌羊肉汤依然十里飘香,名声斐然。
但这一切不得不归功于牛郎。是牛郎让无羊之地的荣昌有了小黑羊。小黑羊聚大地之灵气,吸天宇之精华,乃天地合一之精灵,因而它的肉不腥不臊,不肥不腻;质地细嫩,软绵润口;它的汤色白如奶,汁浓如绸;香味浓郁,口感醇厚。其独特的风味恐怕就是号称“中华第一汤”的单县羊肉汤和中华老字号的“郭氏羊汤也没法相比。即便是新疆的小肥羊,在小黑羊面前恐怕也要逊色三分了。
羊肉汤汤碗
本作者公众号:dieerfei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