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抗战鹿死谁手?

蝶儿无忌 2020-04-29 22:05:24

十五年抗战,鹿死谁手?

国共两党,谁是抗日主力?谁的功劳最大?

偏袒国民党的,眼睛紧盯着抗战初期的淞沪战役、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中条山战役等争论不休,说国民党才是抗战的生力军,共产党当了缩头乌龟。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依我看来,这些观点未免有些片面。之所以片面,是他们没有全面了解抗战,对抗战各个时期的特点缺乏一个具体详尽的通盘了解,这就好像管中窥豹,只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说看见了全豹。这种仅凭一孔之见就大放厥词说自己了解了事情的整体和全部的,未免太主观绝对。共产党也好国民党也好,事实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我们不能仅凭感觉就偏颇一方让事实失之公允。

关于谁是抗日主力谁的功劳最大也即谁真正打败了日本的问题,我想,只要了解抗日战争的特殊性和阶段性的人,就知道这里面的比重,就知道量化的尺度不应该局限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因为正面背面都是问题的表面,不足以说明实质性的问题,真正能说明问题实质的应该是这些战场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产生了怎样的效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况且,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划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里面不仅涉及局势的问题,还涉及到日军的战略方针问题。日军的战略方针不是一成不变的,因而战场的主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不能对历史尚一知半解就以偏概全,以点概面,这样就不能达到客观评说历史的目的。

现在就让我们揭开历史的尘封,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吧。

中国的抗日战争因其特殊性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为止,是抗日战争的初级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这个阶段,日本侵略者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国民党,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虽然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结果是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甚至连国民政府亦不得不迁都重庆。

第二个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抗战的发展阶段即战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日军因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他们的财力、物力、兵力已严重不足,他们不仅没有能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他们掌控的势力范围也逐渐缩小,为此,侵华日军不得不改变侵略方针,那就是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共产党的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汪精卫政府组织了大量伪军协同日本侵略军进攻抗日根据地。就在共产党和日军伪军进行殊死拼搏之时,蒋介石又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妄图乘日伪军围剿的机会一举歼灭共产党的军队。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迎击国民党的第三次反共高潮,在战斗中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第三个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抗战的决胜阶段即战略反攻阶段。此阶段,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而国民党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的局面,他们先后丧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的肩上。

至此,国共两党谁的功劳大,谁是抗战主力也即谁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最大效果最佳应该是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抗战初期,共产党因为弱小,以至于日军没把共产党放在眼里,他们的进攻目标是国军。于是国民党军队担任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他们打一仗败一仗,丢失了很多土地。抗战中期,由于日军军事方针的调整,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了抗战主力,他们在敌后和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日战场的转变,使得国民党有了喘息的机会,于是他们便腾出手来消灭共产党,准确地说,抗战中期,国民党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成了日寇的帮凶,皖南事变就是他作帮凶的一个有力例证,

抗战后期,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对日伪军普遍发起局部反攻。接着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当时,由于国民党军队主力分散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解放区军民的包围之中,因而全面反攻的任务,主要是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完成的。鉴于此,可以说是共产党控制了战局的发展态势从而形成了抗战胜利的最后定局。所以,要说国共时期谁的贡献最大谁是抗战主力,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共产党!当然。也可以说国共两党的精诚合作打败了日本法西斯!

话说到这份上,好像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想声明一点。因为始终有人偏执一端,说国军是政府军,抗战胜利的功劳应该写在他们头上。诚然,在蒋介石和某些军阀官僚的眼里,只有国军才是堂堂的政府军,但是这些政府军又如何呢?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打一仗败一仗,一溃千里成了惯例。假如不是日军战线拉长补给困难,还要稳定占领区,兵力渐渐捉襟见肘,那么蒋介石可不可能成为汪精卫第二呢?绝对是有可能的!

即便他有很多精锐部队又如何呢? ——儿多不经死粮多不耐吃。

即便他们的军事力量大大优于共产党,结果又如何呢?一个“游而不击”的政党解放了被日寇占领的大片土地,这就是奇迹,就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国民党拥有大量的军队又如何呢?抗战最彻底的还是共产党。在中国,只要有日本侵略者的地方就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战斗。 ——这是铁的事实。——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赵尚志、冷云……巍巍长白埋忠骨,滔滔松江颂英魂,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不可否认,抗战初期,共产党是剑走偏锋,但这并不能说明共产党是消极抗战。谁都知道,那时共产党的军事力量还很弱,即使他们有心和日军决一雌雄,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们没有放弃反抗和进攻,他们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八路军夜袭“阳明堡”机场,不就是侧面反击日寇的一个有力例证吗?

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配合,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将会是怎样一个局面呢?1938年的兰封之战,装备精良的桂永清部不是被土肥原贤二打得落荒而逃,把兰封丢了吗?

所以,不要在谁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更不要钻谁具备打硬仗的条件或者谁是政府军的死胡同,要看效果和结果,要看谁领导了全民抗战,要看谁把抗战坚持到了最后。

打鬼子,国民党不过是鸡公拉屎——头节硬,最后拉稀都成了问题,靠他?能打败日本法西斯吗?

虽然,一场战争,不应分谁主谁次,谁强谁弱, 但如果没有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正面战场的国军恐怕早就一天一变“大王旗”了。

因此,抗日功臣的勋章非共产党莫属!

本作者公众号dieerfei2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