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6年,曹操历经艰难险阻好不容易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局势也总算暂时安稳下来。就在这个时候,曹操当机立断,第一时间便将汉献帝接到了许县,自此,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便拉开了帷幕。
同样是在这一年,差不多就在抢夺汉献帝的同一时段,曹操还着手完成了另外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呢。
这一年,枣祗、韩浩等人提出了相关建议,而曹操采纳了他们的提议,自此开始推行屯田制。
接下来,屯田制得以顺利推行,并且曹操还手握汉献帝这张极具分量的王牌。如此一来,曹操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整个曹魏集团的命运亦是如此,它们都如同翻开了崭新的篇章,迅速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自此时起,曹魏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已然近乎立于不败之境了。因有汉献帝在手,曹操于道义层面便能够对其余割据一方的枭雄形成压制之势;又因推行了屯田制,曹操可获取源源不断的粮食及兵源。当别的枭雄还在为粮食与征兵之事而忧心烦恼时,曹操已然能够直接率军攻过去了。
后世不少人都认为,就曹魏集团来讲,屯田制实则是其立国的根基所在。正是由于曹操推行了屯田制,他才得以在之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进而实现了对整个北方的统一。
然而与此同时,在后世众多的人研读这段历史之际,都曾出现过这般疑问。
屯田制既然如此厉害,那蜀汉与东吴后来为何不照着曹魏的样子也去推行屯田制呢?而且这在乱世中开启施行的屯田制,到后来究竟是怎样走向消亡的呢?
事实上,这个问题相当有意思呢。
当我们深入探究下去便会察觉到,在一定程度上,曹魏政权可以说是“成于屯田,亦败于屯田”。待到曹魏集团走向灭亡之际,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缘由,恰恰就出在屯田制自身之上呢。
若想把这件事阐述得更为清晰明了,那恐怕得从曹操最初开启创业征程之时谈起才行。
公元192年,距离关东联军刚刚瓦解,诸侯陷入内战之时还不到一年呢。彼时的曹操,在袁绍给予的支持下,成功担任了东郡太守这一职务。
在这之前,曹操所担任的官职仅仅是个将军罢了。彼时他虽统领着军队,可实际上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地盘。一直等到曹操当上了东郡太守,这才算是头一回拥有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那一片地盘呢。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吧,有那么一天,曹操手底下的谋士毛玠,给曹操献上了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呢,便是被称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的那一套方略。
后世大多对“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计策颇为熟悉。然而不少人并不知晓,彼时毛玠的整体战略是分为两部分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仅仅是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的“修耕植,蓄军资”,其重要性实则与前半部分相当,同样不容忽视。
若用后世作类比的话,毛玠所提出的这一策略,跟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策略在本质上极为相似,二者可以说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都有着各自独特且深远的考量与谋划。
然而,问题在于,如此优秀的策略,即便当时的曹操内心对此也是极为认同的,可要是结合实际状况来看的话,他却压根没办法去付诸实施!
前半段情况不言而喻,彼时汉献帝身处关中之地,距离甚远,就算曹操有心去迎汉献帝,也是力所不及。后半段亦是这般情形,要知道当时曹操四周强敌林立,虎视眈眈,哪能给他留出“安稳从事农耕发展”的工夫呢,根本就没那个可能。
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之下,随后差不多四年的时光里,曹操始终都在忙于征战之事。并且,其征战的时间安排精细到了月份。这般状况下,曹操压根儿就腾不出工夫去处理内政方面的相关问题。
如此一来,紧接着便会产生巨大的内政方面的压力。
需明确的是,在曹操此前的人生经历里,他压根就未曾担任过任何一个郡的太守一职。至于怎样去治理地方,又该如何开展管理工作以及进行收税事宜,曹操实际上是全然不懂的。那时的曹老板,也唯有摸着石头过河,在征战的过程中边打边去慢慢琢磨了。
很明显,这种办法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问题。事实也正如所料,之后曹操着实遭遇了诸多极大的麻烦。一开始,兖州内部的粮草供应就出现短缺状况,逼得曹操只能选择进攻徐州,而且还在徐州进行了大规模的屠城之举。接着,兖州内部又爆发了叛乱,紧接着又有大范围的天灾降临,随后便出现了全面性的饥荒。
在曹操看来,战胜周边的诸多敌手,这无疑是颇具难度之事。然而,与之相较,怎样妥善管理好自己所治理的那片广袤地盘,恐怕是个更为棘手的难题呢。
那么,究竟要怎样去做,才可以管理妥当自己的地盘,同时还能获取到源源不断的战争资源呢?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当中,面对这个问题,曹操始终都未能想出应对的办法来。
公元196年,曹操先是彻底平定了兖州内部的叛乱,接着又成功击退了袁术,至此,他自身才算暂时安稳了下来。在这之后,曹操所面临的外部战争矛盾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他也终于能够抽出时间,着手去解决一直搁置着的内政方面的诸多问题了。
就在这个时候,他手底下的枣祗和韩浩这两位谋士,给他出了个主意:当下兖州境内,由于经历了战争,出现了大片的荒地,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流民。那咱们何不用这些荒地,安排给这些流民,让他们来为咱们耕种土地呢?
就这样,流民的难题得以解决,荒地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二者相互结合后,每年都能源源不断产出粮食。一旦遭遇战争,这些人还能够快速集合起来,助力打仗。如此一来,兵源以及军资方面的问题,也都一并被解决啦!
有这样一个办法,它被称作屯田制。
屯田之法,由来已久。就像在汉朝极为兴盛之时,其大力开拓西域,可向西域运输物资却极为艰难。于是便让士兵在当地开垦荒田,就地进行耕种。如此,无战事之际,士兵能够依靠种地实现自给自足;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又可快速集结,立即奔赴战场作战。
然而,在当时汉朝所施行的屯田策略,大体上是安排士兵去从事耕种之事,此为“军屯”。但曹操所推行的那种屯田策略有所不同,是直接让普通老百姓去种地,这便属于“民屯”了。所以从严格意义来讲,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屯田制的人,依旧是那位名叫枣祗的谋士。
就这样,屯田制一经提出,曹操便迅速着手在许县周边招募流民。他把许县周围那些无主的荒地收归国有后,分给了这些流民。并且,曹操还下达命令,给流民提供种子、农具以及耕牛,好让他们的耕种更为便利。至于收获的粮食,则由国家和百姓按照特定比例来分成。
就这样,屯田制开始推行开来。在这套制度付诸实施的头一年,曹操便顺利收取了多达上百万斛的谷子,迎来了一次极为难得的大丰收景象,成果颇为显著。
屯田制成效显著,之后曹操便在其辖下的所有地盘大力推行该制度。随着屯田制快速落地施行,百姓得以拥有耕地,粮食也有了保障。曹操这边呢,军队得以扩充,物资也日渐充足。并且,整个曹魏集团内部逐渐呈现出耕战一体的态势,其战争能力由此迅速获得大幅提升。
就这样,在曹操的操持运作之下,屯田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在曹操逐鹿天下的征程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凭借屯田制所带来的诸多优势,曹操得以不断积聚实力,最终让屯田制成了其称霸天下的有力凭借与锐利武器。
当故事讲到此处,若就此打住,未尝不算一个挺完美的结局。可关键是,历史从来都是连贯延续的。童话故事大多会把“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作故事的结尾部分。然而就历史而言,王子与公主婚后所发生的那些事儿,那才是最为关键且重要的呢!
在讲述接下来的事情之前,就屯田制而言,我们着实需要先弄明白几个问题才行。
首先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曹操那个时期,他所划分出去的这些屯田土地,其所有权究竟是属于哪一方的呢?
答案是很明显的!依据曹操所颁布的相关政策来看,这些土地的归属权是属于国家的。百姓仅仅拥有对这些土地进行耕种的权力罢了,并不具备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呐。
第二个问题在于,曹操推行屯田制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为何呢?而随后的东吴以及蜀汉,却并未效仿曹操去推行屯田制这种制度,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曹操能取得很大成功,关键在于此前的兖州内战,那场内战几乎把兖州折腾得元气大伤。并且,兖州士族集团还曾背叛过曹操,曹操为了平定叛乱,甚至将兖州士族狠狠地整治了一番,近乎于“屠”了一遍。
兖州原有的地主阶级因此被大批诛杀。曹操杀了这些兖州地主后,他们的土地便沦为无主荒地。况且连年战乱使得兖州本就存在诸多无人认领的荒地。如此一来,这些荒地曹操能轻而易举地全部划归到国家名下,且不会遭遇任何阻碍。
曹操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屯田制,其根本原因在于既有可供利用的耕地,同时又存在着大量的流民。正是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使得屯田制得以在曹操的主导下顺利开展起来。
后来的蜀汉与东吴,并非是它们不想怎样,实则是不具备相应条件。蜀汉后期主要以四川作为基本盘,东吴那边呢,基本盘乃是扬州。回溯到东汉末年,扬州和益州这两个地方,相较而言还算较为安宁平和的。起码当地的本土士族,并没有经历那种特别大规模的清洗呢。
这便表明,要是之后诸葛亮与孙权打算在自己所治理的区域推行屯田制,那首要之事就是得获取大量的土地。可关键在于,东吴和蜀汉的土地大多掌控在士族们手中。要是妄图从这些士族手里拿到大规模的土地,那蜀汉和东吴恐怕离迅速亡国就不远啦!
总而言之,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推行屯田制,实则是当时的局势起到了推动作用。反观后来的蜀汉以及东吴,它们并不具备这样的历史条件,所以自然也就没办法施行屯田制这一套做法了。
在对这个问题想明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去思考最为关键的第三个问题啦。
第三个问题在于:倘若土地是归国家所拥有的,然后由流民负责耕种的话,那么这样的一套体系,其自身究竟应该由谁来进行管理呢?
面对这一问题,不少人或许会不假思索地回应,肯定是曹魏集团的官员!而实际情况也的确这般。自屯田制推行开来后,曹操基本上在其管辖的各个郡县,都安排设立了与之对应的屯田官呢。
那些承担屯田事务的官吏,其职责可不单是发放农具以及收缴百姓所产的粮食。一旦到了战争时期,他们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得把参与屯田的百姓有效地组织起来,进而组建起一支能够投入战斗的军队呢。
这种把各类权力都集中起来的设置方式,在处于战争期间的时候,确实能够有力地保障屯田制极为高效地运行起来。然而当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然形成,曹魏政权也稍微变得安稳一些了之后,人们便察觉到了一个问题的存在。
那些屯田官啊,他们所拥有的权力着实是太大啦!大到让人不得不重视,也不禁让人为此而感到担忧呢,其权力程度真的已经到了一种相当夸张的地步。
在屯田所涉区域当中,屯田官差不多是同时握有财政、军事、人事任命以及司法等诸多方面的权力!发展到后来,这些屯田官简直就如同一方诸侯一般,自身所具备的独立性那可是相当之强呢!
曹家虽有一定权势,可面对权力极大的官职,却没法将其全部据为己有。要知道在曹魏整个国家里,形形色色的屯田官员数量众多,哪怕曹家人口不算少,也绝无可能把所有这些官职位置都占全了。况且,为了能维系各方团结,曹家也得拿出一部分官职来分给那些士族才行呢。
在此之后,众多士族出身的官员陆续投身其中,纷纷担起了屯田官员这一职责,进而着手负责起与屯田相关的各项事宜。
如此一来,第三个问题最终演变的走向便颇具意味了。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种地之事由百姓承担,可负责管理的却是那些士族官员!我们的历史也已一次次地证实,很多时候,经营管理权相较所有权而言,其重要性甚至更胜一筹呢!
于是,在曹丕篡夺汉室皇位,曹魏正式建立政权之后,屯田制便渐渐出现了变化,开始偏离其原本的样子,逐步走上了走样的道路。
起初,负责管理屯田事务的那些士族官员,常常凭借手中职权行贪污之举。其中有些胆子颇大的官员,甚至会驱使耕种屯田的百姓为其个人效力,帮着自己去经营生意以谋私利,且压根儿不给这些百姓支付任何报酬。
发展到后期阶段,诸多身处高层的屯田官员,已然完全把自己所管辖的土地以及百姓,当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来对待!他们毫无顾忌地将这些原本属于公共管理范畴的资源据为己有,行径实在是过分至极。
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待曹丕登上皇位后,司马懿便渐渐崭露头角了。并且,司马懿很快就将目光紧紧锁定在了屯田这件极具利益的事情之上,把它视作一块诱人的肥肉,企图从中获取诸多好处。
司马懿身为曹丕的得力助手,出身士族,乃是士族于朝堂的代表人物。随后,在司马懿的促使下,诸多司马家的亲朋旧识纷纷逐渐投身到屯田事务之中。司马家这边,像司马昭、司马望、司马洪等;其门生故旧里,如邓艾、贾充、石苞等,均担任过屯田官。
就这样,往后的二十年时间里,曹魏政权内部的国有屯田,差不多都被司马家及其党羽接手掌控了。而面对这种状况,曹魏集团的统治者却毫无办法。毕竟司马家的背后,站着的可是全国的士族阶层。
想要对司马家有所动作,并且还得懂屯田制度,这实际上就等同于要从士族集团那儿把管理权这块极为重要的大蛋糕给夺走。而这种情况,那绝对是士族集团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接受的呢。
就这样,凭借屯田事宜这块“蛋糕”,司马家及其党羽不断发展壮大,根基日益深厚且稳固起来。也正因如此,待到司马懿步入晚年之际,便发生了那场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之后,曹魏政权便不复存在了。
最为有趣的一点在于,司马家凭借屯田制得以发展壮大起来。可等他们掌控大权之后,却对屯田制极为反感抵触。司马家心里十分明白,屯田制本身确实很不错,然而此制度却极易催生像他们这般的权臣。于是乎,司马家掌权后便一直在全力压制屯田之事。
待西晋正式开国以后,司马炎的做法更为干脆果决,直接下达了一道命令,将屯田制予以废除,与此同时,那些负责屯田事务的官员也都被他一一罢免了。
就这样,曹魏集团开国之时曾发挥重要作用的屯田制,在历经了几十年的活跃期后,终究还是画上了句号,彻底谢幕离场,结束了它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使命。
当然啦,在后世的历史进程当中,类似屯田制这样的制度并非个例,而是时常会冒出来。就像北魏的均田制、唐朝的府兵制,还有明朝的军屯制等,它们都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极大地改变了历史走向。不过有趣的是,这些起初看着很不错的制度,往往执行了几十年后,就会出现走样的情况。
倘若曹操尚在人世之时,便知晓在自己离世几十年后,那曾经大力推行的屯田制竟会演变成这般模样,真不知他内心会涌起怎样的感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