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空军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现状已然出现了被打破的预兆。尽管美国空军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庞大的隐身战机家族——F-35系列,但中国歼-35的研发项目也已经到了收官之际。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中国这款最新研发的歼-35,对标的正是美国的量产版五代机F-35,而且它也必然会和F-35一样,可以同时满足舰载机和陆基战斗机的需求。
可以说,歼-35的研发成功将标志着中国空军步入了全新时代!那么,若是歼-35采用“一机四型”的思路成为海空军主力机型,超过千架的量产情况是否足够使用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叫做“一机四型”。
在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处于最激烈的情况下,两国都为了在军事技术上获取优势地位大量投入资源。此时美国的技术人员敏锐地察觉到,以往呆板的飞机分类将会大大浪费研发资源,增加己方成本,于是,美国开始在战机研发中注重“多用途”“多功能”的应用。
这一时期的美国战机F-4就很好地体现了“多用途”思想。
原本它是作为航母舰载机进行研发的,但美国空军认为,F-4的性能可以满足陆基战斗机的需求,因此空军特意向F-4的研发机构麦克唐纳公司下了一大笔订单,订购了超过500架F-4。
当时F-4陆基机与舰载机的比例基本为1:1.2,相差无几。
而且由于F-4本身是重型舰载机,有些轻量化的常规任务用它执行有些浪费资源,因此后续麦克唐纳还推出了轻量化版的F-4以及加装新型航电系统、用于出口的F-4,大大节约了新机型的研发资源。
一机多用的思路据官方统计,美国这款F-4战机一共诞生了五款不同的机型,真正做到了“一机多用”。因此它也成为了二战后美国空军历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机型之一,足足达到了5600架。
除了美国空军自己使用,F-4还广泛地出口到了其他国家,包括英国、日本、西班牙、以色列等等,为美国赚取了大量财富,进一步降低了研发战机的成本。
因此这种一机多型的研发思路其实是相当划算的,这也是美国如今在F-35身上所应用的思路。
F-35目前大约有3500架产能正在释放,如此庞大的数量却早已分配出了四种机型:1700架陆基型F-35A、350架舰载机F-35C、350架垂直起降型F-35B以及1000余架专用出口型。
当然了,用作出口的F-35必然会在一些地方“缩水”,保证美国本土部署的机型拥有绝对优势。
虽然很多人都会拿中国的歼-20和美国F-35进行战力对比,但平心而论,F-35其实本身定位就和歼-20不同——歼-20是中国的尖端空军力量,实战固然强力,但产能也相当稀缺,每年仅生产不到50架,是我军极为宝贵的机型。
而F-35是一款“走量”的廉价版五代机,产能数以千计,即使和歼-20保持5比1的交换比,同样也稳赚不亏,因此中国也迫切地需要一款能够和F-35比拼产量的先进机型。
因此,歼-35“一机四型”的研发思路就成为了必然选项。只有让它在保持五代机标准的同时,还能做到大批量生产,才能填补歼-20五代机与歼-16四代半战机之间的战力空白。
歼-35的产量也就是说,虽然歼-35的“代号数字”比歼-20大,但它并不需要在性能上超越歼-20,只要在产能上做到大幅超越就行。而且考虑到我国的国防策略仍以近海防御为主,因此歼-35的产能压力并不像美国F-35那么大。
按照F-4的研发经验,舰载机的技术要求比陆基战斗机高不少,因此歼-35在研发之处必然是需要优先满足舰载机需求的。按照未来中国海军拥有6艘航母的情况进行估算,我们大约需要300架舰载版歼-35武装这些航母。
而陆基歼-35的数量也很好估算,可以参考同样一机四型的美国F-4。美国F-4的舰载机与陆基机比例为1.2:1,那么我国歼-35的陆基战斗机数量应该在360架左右。
至于用来执行对地/对海攻击的双座型歼-35,我们可以对比歼-20的数量进行估算,因为它是用来补充歼-20战力空白的代替品。目前歼-20总产量大约在200架左右,因此双座型歼-35的数量应该也在伯仲之间,也为200~250架之间。
最后就是歼-35的出口版本了。不得不承认,目前世界战机市场还处于美国与俄罗斯的主导之下,尤其是美国,基本占据了战机出口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歼-35有机会打破这一现状。
由于歼-10C出口巴基斯坦后表现出色,硬实力已经不逊色于美国的F-16,因此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中国战机的表现。
而歼-35能够和F-35保持战力平衡的话,无疑会成为一款出口成绩优秀的机型,预计出口量在300架以上。
这样算下来,歼-35的四款机型,总需求量大约在1200架左右,超过千架的产量基本就可以满足需求了,届时中国也将正式步入空军强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