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如果你不变,孩子不会变

伊诺育儿成长 2024-07-07 18:30:04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抚养》一书中说:

“如果家长的问题不调整,孩子的问题也调整不了。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大人。

我们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身边的大人,

把教育工作做到他们身上去。孩子出问题,第一个工作应该是先教育大人。”

她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今日说法》栏目有一个案例,一名12岁左右的男孩,到处偷东西,爸爸时常接到邻居的投诉。

他没办法,便将孩子拴在家里。

后来被邻居发现,便反映给街道办,街道办又上报给了派出所。

警察教育爸爸:“你这样侵犯了孩子的权利。”

爸爸很无奈地说:

“没办法,我管不了他。我还得出去挣钱,不能老看着他。

我要不看着他,他就出去偷,人家就来告状,我还得给人家赔。我没钱,赔不了那么多。”

警察一听,觉得事情确实棘手。

于是,又联系了当地的共青团组织,大家一起想了个办法,将孩子送到心理医院进行行为矫正。

在那里,孩子遇到了一个特别擅长教育的医生。

三个月后,他不再偷东西,情绪也变得更加积极。

于是,医院便将孩子送回家。

结果,他们发现,父母已经搬家,根本没有通知院方和共青团组织。

后来,医院通过派出所找到了这家人,但却发现一个问题: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对孩子都非常冷漠。

那么久不见孩子,妈妈只看了一眼就走了,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而爸爸被问及有何打算时,他的回答是“没什么打算。”

李玫瑾教授在点评这个案例时说:

“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其实,还需要送医院的是这对父母,

否则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而她在指导学校心理老师时也提了一个建议:

“你们咨询的对象,重点不是孩子,应该是大人。

如果家长不改变,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不能解决。”

深以为然。

就像我最近在做个案咨询一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不少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沟通方式都存在问题。

因此,我对来访者说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们需要习得一个认知,如果希望孩子改变,父母首先要先学会改变,这是底层逻辑。”

然而,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将这句话听进去。

当孩子出现问题,他们心里的焦虑感,已经无法让自己无法冷静下来。

他们没有耐心去好好反思自己的养育方式,也没法静下心去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

他们最希望的是:“给我一个快速改变孩子行为的方法”。

对他们来说,迫切需要的是,孩子迅速回到正轨,回到小时候那个听话乖巧的样子。

但问题不是一天养成的,怎么可能短时间解决问题呢?

而且,孩子的大多问题,本就和父母脱不了关系,

如果父母不先从自己身上入手,怎么能够真正改变孩子呢?

所以,我还会跟来访者这样说:

“我接咨询的前提是,你能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如果只想孩子改变,而自己不想改变,那么,这是浪费我的精力,也是浪费你的财力。”

大家都只是在做无用功而已。

当然,即便再愿意改变的父母,孩子都不会变得十全十美,这也是我们要习得的真相。

但区别就在于:

愿意改变的父母,懂得反思,懂得调整,孩子的问题便不再是问题。

而不愿改变的父母,不懂反思,不懂调整,孩子的问题便仍然还是问题。

0 阅读:46

伊诺育儿成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