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网络简介:
“包公墓原址在安徽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87年迁至包河东南畔(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家潘谷西先生设计并建成。由西向东,主要建筑物有照壁、子母双石阙、神道碑、祁门、望柱、墓前石刻群、享堂、包拯墓、墓室和葬区等。




1956年,包公墓曾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重新核定省保单位时取消。迁建后的包拯墓,则于2004年12月31日被列为合肥第3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行点滴:
包公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关于包公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事迹,小时候在地摊上看小人书;上学时学语文和历史课都有包公的故事。社会与时代进步了,关于包公的戏剧、影视剧的精彩演绎,使包公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明镜高悬、清正簾洁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更生动感人,熠熠生辉。
我在开封谒拜中过包公祠,在开封府景区也看过包公事迹展览。今天来到包公的家乡合肥,感念合肥市在闹市区里建包公园,重(迁)建包公墓,乃是顺应民心之举,值得称许点赞。





包公精神不死。人们来参观包公园,谒拜包公墓是为传承包公的精神,因为它是中华历史与文化中宝贵遗产。人们期许当下在人民政府里有成千上万的活包公,替人民当掌权执法,惩治贪污腐败的蛀虫。还人民政府清簾活水,还人民朗朗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