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8年那会儿,中国共产党碰到了不少难关,他们慢慢明白过来,要想革命事业成功,培养人才可是大事一件。
碰到人才不够用的情况,咱们党内得赶紧想办法培养并拉拢一大批出色的革命干部进来。
可就在这时,薄一波给党内推荐了一个人,但话还没让那人说出来,刘少奇同志就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了。
他觉得这个人没法胜任这个重要职位,他一直觉得这个人少了点关键的素质。
薄一波推荐的那个人究竟是谁?他到底少了哪种关键的能力呢?
薄一波给刘少奇介绍的那个人,正好是那时候石家庄的市委书记,柯庆施。
柯庆施为啥会被薄一波极力推荐呢?他们之间到底有啥特别的关系?
【柯老柯庆施】
1902年,柯庆施在安徽呱呱坠地。他来自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家庭,对诗词书籍特别在行,是个很有本事的人。
得说一下,柯日昌他老爸,虽然没当过官,但也是个特别有能耐的人。
柯庆施有个挺出名的表姐,她是李鸿章的儿媳妇。李鸿章活着那会儿,柯日昌靠着他的关系,在李家谋了个官差。
然而,李家权势日渐衰退之时,柯日昌靠着在李家时攒下的钱,回到了老家,建起了一所学校。他的儿子柯庆施,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这所学校头一批入学的孩子之一。
柯庆施在学堂里头表现特别出色,学习本事一流,没过多久就成了学堂里的佼佼者。
他在文字创作上很有两把刷子,而且在政治领域也显露出了惊人的才能。
尽管家里现在没那么有钱了,但柯庆施还是一直坚持学习,没停下求知的脚步。
之后,柯庆施前往南京进一步学习。在那儿,他碰到了一群想法相近的年轻人,像陈独秀这些人,而且他很早就接触过共产主义的理念。
没过多久,他就加入了共青团。他是布尔什维克党早期的重要创立人之一,紧接着在下一年,他被安排去苏联,参与了远东的会议。
柯庆施一到,列宁就注意到了他,还特意跟他见了面。因此,他在中国共产党里成了唯一一个能和列宁面对面交流的人。
这次见面给柯庆施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触动,让他更加有了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的劲头。
柯庆施对马克思主义有非常深的了解,因此他成了我们党早期很重要的思想理论开拓者。
不过,柯庆施的看法老跟别人不一样,老是因为这个跟大家有分歧,吵得不可开交。
这造成他在党内一直没有爬上过领导的高位。直到1927年,柯庆施才被派去做了安徽省委书记。
【“上海王”柯庆施】
抗战那会儿,柯庆施又被安排去了延安。不过,由于他一直在国统区那边忙活,所以就算回了延安,大家伙儿对他还是不太买账,信任度不高,他还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那时候,延安正在进行一场清理行动,柯庆施呢,因为他之前在国统区干活儿,也被卷了进去,成了人家怀疑的一个。
审查过程中,康生直接让柯庆施讲清楚,他到底有没有跟国民党特务扯上关系。
在延安被审查的那段日子里,柯庆施一直都很硬气,没动摇过,表现得很正直。
他一口咬定跟国民党特务没有丝毫瓜葛,还拿出了能证明自己行为和态度的东西作为证据。
他跟康生说:“我在国统区干了不少年头,但那时候心里始终装着救国的事儿,拼死拼活就是为了抗战能赢。”
他接着又说:“我心里清楚得很,延安这个地方有多重要。在这里干活儿,肩上扛的责任大,别人对我的信任也重。我可以拍着胸脯保证,我绝对不会对不起党和人民,更不会和那些敌对分子混在一起。”
不过,康生觉得柯庆施的解释简直就是瞎扯。而且那时候,不少人对柯庆施有看法,老是故意中伤他,这让康生更容易被误导,看不清真相。
康生坚持“一个都不能漏,有错就杀”的态度,给柯庆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那时候,实在受不了接二连三的不公平待遇和被人陷害,柯庆施的妻子没办法,只能选择结束生命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多亏有那位大人物出手相救,柯庆施才得以逃离危险境地。
二战打完后,柯庆施被安排去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当上了财政委员会的副头头。
新中国成立后,柯庆施一路升迁,先后做过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后来还当上了江苏省委书记,再到上海市委书记、市长,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岗位。
他打完华北战役后,就当上了石家庄的市长,主要任务是管华北那边几个大城市的党政建设这些事儿。
因为他在上海长时间从政,所以大家都喊他“上海王”。
【薄一波的引荐】
1948年5月份,中央下了个命令,说要搞个华北局出来。这个局的任务就是管好华北这块地方,让它发展得更好。
薄一波的名字出现在了领导层的名单上,那时候正好缺人,他突然就想到了以前一起战斗过的老伙伴柯庆施。
不过,在华北局的工作讨论会上,大家对于柯庆施能不能进这个机构工作,意见分歧很大,争论得很激烈。
薄一波那时候特别看好柯庆施,他觉得柯庆施不光工作经验一大把,而且才干也非常出色,绝对能挑起大梁,胜任重要的领导岗位。
不过,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对柯庆施是否符合条件有不同看法。有的人说,柯庆施虽然经历了很多事情,但在带队伍和做决定这两方面,还得再加强加强。
大家心里没底,觉得柯庆施在那种错综复杂的工作场合里,说不定会应付不过来。再说了,他对华北局的长远打算和发展路子,看起来也是一头雾水。
有个参会的人直接说了,要是把柯庆施升到重要岗位上,说不定会给华北局惹来一堆麻烦。
在会议里头,大家意见不合,直接进入了火拼的辩论环节。好多人围绕柯庆施到底能不能进华北局工作,反复琢磨、争论了好多回。
刘少奇跟柯庆施一起工作过,他直截了当地说,柯庆施这人虽有本事,但经过仔细琢磨,发现他身上毛病不少,根本挑不起这么重的担子。
不过,他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确实是个亮点,虽然他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拥有出众的才华。
但是,综合来看各方面因素,我觉得他在这个岗位上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
薄一波心里头特别认定,柯庆施在很多年前救他和王若飞他们那会儿,真的体现出了共产党人不怕死的勇气,还有他那超群的本事,这让他深信不疑。
所以,薄一波力挺柯庆施。争来争去,直到最后,刘少奇没辙了,直接跟薄一波讲:“你要是非得给柯庆施升官,那以后要是出了啥大问题,你得自个儿全扛下来!”
【柯庆施的缺点】
柯庆施调到华北局以后,他在不少事情上都显现出了自己果断的一面,正因为这股子冲劲儿,他被伟人给盯上了。
伟人曾多次指出柯庆施在凝聚团队和落实任务上的不足,批评得很严厉。
但是,柯庆施在党内职位不低,加上伟人经常公开夸他,还亲切地叫他“柯老”,这让他没能管住自己,变得越来越骄傲自大。
他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倾向,总觉得自己眼光独到,啥都能看得准。在那个政治气氛特别紧绷的关头,他因为太过骄傲自大,犯下了没法原谅的大错。
【结语】
柯庆施这辈子,大半时间都在搞政治斗争。因此呢,外面的人对他评价都不一样,有人说好,有人说坏。
不过,说真的,柯庆施向来过着简简单单的日子,干工作时也总是想着别把事儿搞得太复杂。
在他当官的这些年,他一直坚守清廉,比很多当官的都要做得好。
在上海当了十年市长,但他从没被这座热闹的城市迷住眼,一直守着清廉的底线,不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对腐败行为也是零容忍。
1965年4月9号,柯庆施因为工作太累,身体撑不住去世了。他走后,骨灰被葬在了八宝山墓地。
他离世后,家里几乎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这让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因此,叶剑英特地下令,每个月都得给他们一些援助。
但就是这么一位被大家看作领导标杆的人物,在他去世好多年后,竟然被人说三道四。虽说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但比起那些一门心思只想着自己和家人好处的家伙,柯庆施有啥好争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