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刘家琨:人的需求比建筑本身更重要

特友影影 2025-03-12 10:33:27

2025年3月4日,有着“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第二次花落中国。

获奖者是成都建筑师刘家琨。这不仅是对其个人成就的认可与褒奖,更是对其所代表的一种服务于人实际需求的建筑理念的赞誉。

这种在日益盛行的以奇观化与商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建筑浪潮中“倒行逆施”的理念,却也正是让建筑从冰冷的容器变为温暖的家园的集中体现。

成都西村大院正是刘家琨的代表作品,其回字形结构犹如一块巨大的城市拼图。

裸露的混凝土框架、交错的空中跑道、下沉式球场与竹林掩映的火锅店共生,这座占地14万平方米的综合体,就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成都火锅。

刘家俊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西村大院的设计灵感源自传统四合院与四川“大院文化”,却以现代手法重构了空间秩序。

取名“西村”是因为成都的西边,“村”听起来就跟人们的生活更近一些,更接地气。

西村大院周围坐落着几十个小区,但都没有一个综合性的公共空间。

七十多亩的大院四面环街,中央留了一大片运动空地,可以为几十种运动提供场地。

院子里还有更小的院子,种植了30多种竹子。在成都最具代表性的植物竹子的生态空间里,市民可以打麻将、吃火锅、跳广场舞,原汁原味的成都生态与市井生活完美结合。

院子中的长通道可以用作创意集市,让热闹的气息弥漫开来。

将跑到通过长长的廊道引上大院的房顶,自然就形成了1.6公里的运动跑道。

与传统地标建筑追求视觉冲击不同,西村大院的设计始终以功能为导向。

刘家琨认为,做建筑的目的就是把公共空间放在那里真正做到开放使用。

不用担心会有闲置的、浪费的空间,市民自然而然会找到这些空间的用处。

刘家琨将西村大院比作一个“书架”,建筑师只是设计出书架,商户的规模,空间的利用都有它自己的独特表达,真正的“书籍”由市民来书写而成的。

在如今这个被商业属性所钳制的叫建筑时代,做一个为了兴趣和功能性的公共空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刘家琨认为,商业属性不能急于求成,风土人情才是更为重要的特质。

“怎样适合人的需求,比你盖一些物体更重要。”

在这个意义上,西村大院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份关于“建筑服务于人的需求”的“反叛”宣言。

让冰冷的钢筋混凝土有了人性的温度,当空间满足了人的需求,建筑便不再是冰冷的容器,而是生活的温暖家园,正如那一锅热辣滚烫的成都火锅,把市井味道和世间百态尽收其中,岁月静好,余味悠长。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0 阅读:2

特友影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