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状堂 宋 健
宋侃夫(1909~1991),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优 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 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活动家。
大革命时期,参加 了“五卅”爱国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
土 地革命时期,历任中共杭州地委委员、区委书记,中共 上海法南区委秘书长、组织部长,鄂豫皖苏区军委参谋 部处长,红军总司令部三局局长,西路军三局局长。
抗 日战争时期,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历任陕北公学党总 支组织科长、总支书记,鲁迅艺术学院总支书记,延安 大学秘书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及江汉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纵队 党委委员、区委委员。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沙市市委书记、沙市市军管会主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湖北省 总工会主席,武汉市副市长、市长、市委第二书记、市 委第一书记,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 席。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09年9月,宋侃夫出生在江西省萍乡县城月光塘外公张家。父亲宋化春,共有三子二女,依次是女宋徽、 子民钟、女宋荪、子民奎(即侃夫,又名坎福)、子民锷。
宋家祖籍萍乡五陂下,由于宋化春在浙江省临海县任知事,所以子女多在张家出生成长。张家也是望族,恐女婿宋家占了风水、夺了脉气,于是宋化春一家约在1912 年迁出县城,来到安源上丹江(今安源镇新生村),在峦 岗岭下买得土地房屋建成梅花山庄。宋侃夫童年就是在 梅花山庄度过的。
宋侃夫5岁开始读私塾,9岁到萍乡县立小学读书。 对宋侃夫童年影响最大的是他母亲,她为人宽厚,常常 拿些粮食、衣物周济缺吃少穿的乡邻。宋侃夫虽出生在 官僚家庭,但很同情穷苦的乡邻,常把家里吃的东西送 给穷娃们。1922年,宋侃夫随父亲到了浙江,在杭州市 立小学读书。不久,又转入杭州工业专门学校读书。
在杭州工专,宋侃夫学到了不少科学知识,也逐渐 接触了一些进步知识分子,明白了一些革命道理,树立 了改造社会的远大志向,并在大革命浪潮中积极参加政治活动,成为杭州学潮的骨干分子。
1925年5月,上海 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全国各地革 命风起云涌。中共杭州支部立即召开了有工人、学生和 各界人民代表参加的紧急动员大会,成立了“杭州各界 人士‘五卅’惨案后援会”,举行了有5万余人参加的国 民大会,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掀起了反帝斗争浪潮。宋 侃夫和杭州工专的许多进步师生都参加了这一斗争。
“五卅”运动后,宋侃夫加入了国共合作的中国国民 党。不久,经朱义本、冯文华、沈凯成三人介绍,加入 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立志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 身,成为共产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信仰者。
由于他是杭州 工专闹学潮的领头,所以深得中共杭州独立支部和学校 团员、进步学生的信任,被任命为共青团杭州工专特别 支部书记。这个特别支部不断发展壮大,最多时团员有 80多人。1926年上半年,宋侃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此后,他在中共杭州地委的领导下,更加大胆地开展工 作,成为党联系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的纽带。
1926年10 月,浙江省省长夏超在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影响下,宣 布浙江独立,脱离北洋军阀政府。中共杭州地委发动各 进步团体召开国民大会,拥护夏超独立。宋侃夫带领杭 州工专进步学生参加了大会,并登台演讲,发动群众支 持独立。
这场独立运动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它锻炼了革 命队伍,培养了革命骨干。此外,宋侃夫还在校内组织 了大罢课,驱逐反动校长徐守桢。当时他虽然只有十七、 八岁,但他的革命斗争经历和他的名字已为杭州高校进步学生们所知晓。
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民革命进入高潮,武 汉成为革命中心,中共中央机关也迁到武汉。1927年2 月底,受党组织的派遣,宋侃夫离开杭州转道上海经过 萍乡来到武汉,通过中共中央组织部介绍,4月底正式到 中共中央宣传部机关工作。
当时中央宣传部约有20多人,蔡和森兼任部长,米夫是顾问,王明、尹宽先后任秘书长(王兼鼓动科科长, 尹任宣传科科长)。宋侃夫是秘书处兼鼓动科干事,同李德昭、朱自牧、汪海若等一起工作,陈伯达负责管理图书。
中央宣传部当时的主要工作是抓《向导》、《汉口民 国日报》、《楚江日报》等的编辑出版,发动组织群众投 入国民革命。宋侃夫主要负责将编好的《向导》稿子交 给由我党创办的长江书店印刷。除联系编印报刊外,宋 侃夫还负责一些对外联络和机关内部事务。
宣传部在汉 口后城马路(今中山大道)一个里弄内的办公处所就是 宋侃夫联系租用的。此外,宋侃夫还为中央宣传委员会 会议做过记录,忠实地记下了党内在湖南农民运动问题 上的激烈争论。宋侃夫在宣传部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 为党的宣传事业和机关管理做了大量具体工作。
由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占了统治地位,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七 一五事变”前后,中央组织部就进行了疏散转移党员干 部的工作,凡能秘密返回原籍工作的派回原地原籍,不 能返回原地原籍的派到其他地方工作,还有一部分送往莫斯科学习。
中央组织部干部征求宋侃夫的意见,他提 出想回江西家乡,坐在一旁的中央组织部长罗迈(李维 汉)笑着插话说:“回江西当少爷去呀?”(宋家是官僚地 主家庭)
一经提醒,他当即表示不回江西,还是回浙江。 蔡和森得知他要回浙江,勉励他“那你就去吃苦吧!”1927 年7月底,宋侃夫带着中央领导的勉励和嘱托,毅然返 回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浙江杭州。
1927年8月,宋侃夫回到杭州,任杭州地委委员,负 责丝厂、棉织厂集中的下城区委的工作。不久,浙江省 委决定撤销杭州地委和几个城区区委,成立中共杭州支 部工作指导委员会(后为杭州县委),任命宋侃夫为书记。 他领导的这个委员会下辖69个支部,有577名党团员, 直属省委领导。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遵照上级指示,宋侃夫 领导了杭州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组织了示威游行活 动。他凭借组织学生运动的经验和才干,深入抓了各校 的学生组织建设并培养了一批骨干,他经常同这些学生 骨干联系,及时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在他的精心组织和 领导下,杭州的学生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早在“四一二政变”前,国民党就掌握了宋侃夫的 情况,认为他是危险分子。他从武汉回到杭州后,当局 加紧了对他的侦探活动。当时杭州各校风潮正盛,贴出 了许多革命标语。国民党反动当局认定标语是宋侃夫等人发动学生贴的,在1927年10月,国民党宪兵突然逮 捕了他和戴家齐(戴季陶的侄子)、张钟玥三人,将他们 押送宪兵营,交由军事法庭审讯。
由于戴的关系和宋侃 夫的父亲与审问法官同过事,因而在审讯时他们并未遇 到过多的麻烦。一个多月后,法庭连续审讯了两次,主 要是追究学校贴标语的事。宋侃夫坚决不承认。审问法 官无可奈何,将他臭骂一顿,没有再审下去,以后也未 审过,也未作出判决。宋侃夫被关进陆军监狱。
入狱之初,狱中政治犯很少,多数是国民党逃兵和 抢劫犯,宋侃夫除了帮同狱人写写家信、教他们识字读 书外,主要靠阅读英文书报和看小说度日。
几个月后,杭 州党组织陆续遭到破坏,许多同志相继入狱。宋侃夫和 张秋人、薛暮桥、张叔平、胡公达、邹子侃等关在一起, 狱中政治生活活跃起来,互相交谈的机会也多了。当时 狱中没有党组织,但同志们已经感到必须要把大家组织 起来,于是在彼此信得过的同志中加强了联系。大家也 更加坚强起来,准备同敌人斗争到底。
1928年夏,宋侃夫和100多名政治犯被押解到新成 立的浙江反省院。这是敌人为了消磨他们的意志而采取 的毒辣手段。面对恶劣的环境与生活,宋侃夫经常和同 志们一起商量对付办法,先后发动了两次罢饭(绝食)斗 争,迫使院方作出某些让步。
他还和俞志伟、俞坚等商 量,决定在可以信赖的同志之间建立联系,互相串联,增 强抵抗力,建立党的组织。这个组织先后吸收了黄汝庭、 苏中常、骆子正、何其瑶(周子桢)、陈泽富(沈先定)等人参加。宋侃夫实际上是这个特别组织的负责人,他 领导同志们开展狱中斗争,互相勉励,同时自己还抓紧 时间学习科技知识,准备出狱后发挥作用。
由于反省院的境况恶劣,不少人被折磨得病倒了,宋 侃夫也患了痢疾、肠胃病、脚气病,病情严重。1930年 3月,宋侃夫家人向当局提出保释,经同乡和亲戚萧项萍 找人设法,保释获准,保外治病三个月。于是宋侃夫被 送往其父任职所在的萧山休养,后又回到杭州。
保释期 过了,又续保了两个月。当续保期又要到的时候,萍乡 老家老祖母打来电报要他回家完婚,他认为这是一个摆 脱关押的极好时机,马上同浙江省委姓周的负责人取得 了联系,这位同志同意他经过上海时留下,以后将他的 组织关系转过去。宋侃夫非常高兴,连忙打电报到萍乡, 告知家人他准备回家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1930年8月,宋侃夫续保期已到,国民党当局找宋 家要人,而宋侃夫又迟迟未归,这可急坏了一家人。家 人料想他已出逃,于是赶紧商议应付办法。恰巧萍乡有 一帮人前往湖南衡山南岳进香,返回江西时在湘江翻船 淹死了不少人。
于是,“宋侃夫南岳进香淹死湘江”的消 息不胫而走。宋家到当局报了死讯,请来了风水先生,在 宝积寺做着道场,风水先水择定当晚子时下葬。为了让 当局知道宋侃夫确实已死,送葬队伍吹吹打打经过县政 府,送到桐田,买得与宋侃夫同岁的桐田罗姓儿子尸体, 子时葬在宋家田地上。其实,送葬队伍抬着的是几块土 砖(后来罗家不同意,又将棺材里换成了土砖)。坟旁立着墓碑,说明埋着的是宋侃夫,碑系胞兄宋民钟所立。
1930年9月,宋侃夫“死”里逃生到了上海,找到 了周子桢、李子轩、沈先定等人。经杭州地委介绍,江 南省委分配他到上海法南区委工作,先后任区委秘书长、 组织部长。当时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不断发动 的工人大罢工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党的力量 大为削弱。他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一面积极发展工 人入党,一面着手整顿党的组织,为保存党的组织、积 聚革命力量作了不少工作。
1931年初,党中央把宋侃夫从上海法南区委调到特科无线电科学习报务和机务。当时特科负责人是顾顺章, 实际领导他们的是陈寿昌。湘鄂西苏区来的两个同志同 宋侃夫在一起学习。由于他们对上海情况生疏,又缺乏 地下党工作经验,于是党组织要求宋侃夫对他们的工作、 生活给予关照,他们三人住在一起。
宋侃夫等先学报务,后学机务。报务教员是王子纲, 技术特别熟练。在王子纲的细心培训下,宋侃夫这样一 个只有20多岁的工科大学生便很快掌握了发报、收报技 术,每分钟可以收发120~130个字。
在学习时一旦发现 有人敲门,他们便把器材一收,佯装聊天或看书。报务 学习结束后,宋侃夫等又学习机务,主要有无线电工程 原理和无线电装配,由翁英教授。由于宋侃夫在浙江学 习过一些电器方面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无线电工程原 理比较省力,从电器的一般知识到无线电原理以及公式 的计算推导等于复习了一遍,英文版本的无线电袖珍本也可直接阅读,而他对学习却相当认真,对无线电电器 的装配、修理尤其专心致志。
陈寿昌从上海地下党开办 的一家电器商行(李强管过这家商行,吴永康是老板)买 来了些元器件,宋侃夫等非常高兴,先装了一部收音机, 又装了一部发报机,最后装成了一部完整的电台。
电台 机器装好后,他们按照上级告知的呼号、波长、联络时 间同上海的一部秘密电台进行了联络。初次联络即得到 了回答,电台的沟通使他们兴奋不已。
但他们害怕暴露, 所以不能经常沟通。法租界巡捕房的汽车上装有测向器 材,测定电台的位置,到处搜捕共产党的秘密电台。
宋 侃夫等面对险境,非常谨慎小心。他们先租住了位于上 海西华德路的亭子间,住进后才发现房东是个同巡捕房 和国民党警察有勾结的大流氓,经过反复仔细考虑,下 定决心住下,利用这个关系掩护自己。
他们有时出门甚 至有意把开门的钥匙交给房东太太,借以表示对她“放 心”,回来时还经常给她的小孩带些糖果。但他们在房子 里没有保存一点机密材料。由于他们的机智和谨慎,学 习期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1931年4月,宋侃夫等搬到沪西居住不久,陈寿昌 匆匆忙忙跑来告知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的消息,并交 给宋侃夫一叠票子,要他们小心。宋侃夫等只得到附近 小饭馆去包伙,有人送饭上门,免得出门。一个多月后, 宋侃夫认为住那个流氓的房子比较安全,于是又搬回了 西华德路。陈寿昌走了,湘鄂西的两个同志也走了,宋 侃夫改由乐少华领导。组织上调来了徐以新,宋侃夫和他互相照顾,无线电学习坚持下来。
1931年9月,乐少华正式通知宋侃夫和徐以新,要 他们准备去鄂豫皖苏区。他们还得知,王子纲和蔡威二 人已经动身。
离开上海前,乐少华还告诉他们鄂豫皖苏 区同上海党中央、江西中央苏区、湘鄂西苏区、湘鄂赣 苏区通报的四个密码电台的呼号、波长、联络时间。
这 些密码的编制主要由英文字母变化组成,没有现成的本 子,一下记住是很困难的,但宋侃夫只用了两三天时间 就熟记了其中的三个密码本,徐以新熟记了一个。他们 牢记着这些密码,牢记着党的重托,肩负神圣的使命,踏 上了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