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民间祭祀大曲,感恩传承血脉的民俗文化,陆续彰显。
很羡慕我南京江浦的老战友,今天这个大家族,举办江氏祭祀大曲,摆了80桌,邀邀请约800名同门宗亲,祭祀祖宗。共有59名族人,表达爱心,纷纷捐款,请大家共聚祭祖。这种感恩的血脉之情,每逢清明节,都在民间举办。打破了一些人亲情之间淡如水传说。
祭祀大曲传承灵魂,把上至70岁以上的老人,10岁以下的孩童,都牢牢的维系在宗亲族里,铭记老祖宗养育之恩。时刻教育着他们,你姓什么,叫什么,在家谱里排位多少。
每逢清明节,举办大型的祭祀大曲,也有大家族百人以下的共祭。随着农村万亩良田的改革,散落在民间的私家坟,都统一的迁往公墓。也为一些罗氏之门后代,共同安葬3~6代老祖宗,按顺序统一安置的坟墓,便于子生后代共同祭拜。
公墓现场经常出现一家三代来祭祖的场景。老一辈教孙一辈祭祖传统习俗,并未完全丢下。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都是60岁以上,中老年人来扫墓。
六合竹镇各个饭店,在清明前这段时间,各个饭店的生意都红火,爆满。一大家族,10个小家庭,祭祖上坟后,共同小聚一下。发展好宗亲总是抢着买单,岁数大的老一辈也是争着付钱。
默默的用认知了清明,就懂得了人生,彰显血脉亲情。
清明,冬至,大年三十,一年中这三个特殊的祭祖日子,是永远无法改变后人,祭奠祖宗传统观点。上人的行为,是做给下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