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三,不是个让人安心的日子。
老一辈人都说,这一天阴气重,晦气多,不太适合乱跑、乱说话、乱许诺。
有人说这是“毒日”,也有人说是“杨公忌”,不管哪个说法,重点都是一个——避开晦气,保住好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d5d9c5be4acdcb6504ae26a74fc8578.jpg)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
最有名的说法,是和杨家将有关。正月十三这天,杨继业带兵北伐,结果中了埋伏,几乎全军覆没。这一天,成了让人心疼的日子,大家觉得晦气,不愿意做大事。
还有一种说法,和一个叫杨公的老人有关。传说这人膝下儿孙满堂,天天吹牛,说自己儿子多,就算一年走一个,家里也不会冷清。
话才说完,报应就来了,儿子们一年接一年地出事,最后家破人亡。这一天,被叫做“杨公忌”,也成了让人心里发毛的日子。
老祖宗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几千年传下来的讲究,不会没道理。这天“1不去、2不说、3不出、4要吃”,不是迷信,而是老一辈人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
1 不去——河边,水至阴,碰不得
这一天,绝对不能去河边。
水是至阴之物,正月十三又是阴气最重的日子之一,这天去河边,容易沾晦气。古人说,溺水而亡的人,变成水鬼后,想要转世,得拉个替身下去。虽然现代人不信鬼神,可每年冬天掉进水里的人,还真不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f5903f2e54b57092c4d37fce7c62ae.jpg)
这时候的冰,最危险。看着结实,实则薄得很。踩上去,裂开,一下子掉进冰冷的河水里,生还的可能性很低。哪怕能被救上来,冻伤、感冒、肺炎都是轻的。
老祖宗的规矩,仔细想想全是经验之谈。这天,河边的路不走,冰面的地方不碰,乖乖在家待着,才是对自己负责。
2 不说——晦气话、狂话,一句都别乱讲
嘴上不积德,容易招祸。
第一,不能说晦气话。
“死”“破”“散”“倒霉”这些词,今天最好别提。老一辈讲究,年头年尾是转运的时间,正月十三又带着“毒日”的晦气,嘴上不积德,可能影响一整年。
小时候,家里老人听见谁嘴快说了不吉利的话,立马就让他咬舌头,说是把晦气吞回去。其实,这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但人活一口气,开年就被人泼冷水,心情肯定不好。
第二,不能说狂话。
杨公当年就是因为吹牛,说自己儿子多,才招来了祸端。这天,说话前过个脑子,别乱许诺,别夸下海口。做人低调点,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55d5c3ab9f70bf23cc6c7933e4464b6.jpg)
今天许下的诺言,明天可能就成了别人拿来逼你的借口。这天,话到嘴边,先缓缓,想清楚再说,别让自己后悔。
3 不出——远门能免则免,别拿运气开玩笑
出门,三分靠运气,七分靠谨慎。
正月十三,老一辈都劝,能不出远门,就别出。这一天,天气冷,路不好走,容易摔跤。以前的路,坑坑洼洼,马车一颠,一个不小心就翻了。挑着担子走路的人,更是摔个四仰八叉。
今天,马路宽了,车子多了,可是冬天路滑,意外还是多。最怕的就是黑冰,看着没事,车轮一过,直接打滑,轻则剐蹭,重则车毁人亡。
老人们讲究,今天不远行,不赶路,留在家里,陪陪家人,歇歇脚。日子长着呢,差这一天,坏不了事。
4 要吃——一碗热面,求个顺顺当当
吃面,吃的是讲究,求的是安心。
“十三吃面,一年顺当。”老一辈信这个,觉得吃碗面,新的一年就能平平稳稳。
北方人爱吃手擀面,筋道耐嚼,寓意着日子过得有韧劲,越嚼越香,越嚼越有奔头。南方人爱吃汤面,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一碗热汤暖身暖胃,生活也能细水长流,平淡却安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817ac2b9604847a31cb202845664911.jpg)
有人不信这个,觉得吃什么都一样。可是讲究就是讲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信了心安,不信也没坏处。吃碗面,讨个彩头,新的一年,图个顺利。
老祖宗的规矩,是智慧,不是迷信
有些人说,现代社会讲究科学,这些规矩该丢就丢。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哪一样不是经验总结?
不能去河边,是为了安全。冬天的水最阴冷,掉进去凶多吉少。不能乱说话,是为了吉利,人生已经够难了,何必自己给自己添晦气?
不能出远门,是为了避险,冬天的路不好走,何必拿自己冒险?吃碗面,是图个安心,日子本就辛苦,求个顺利也算是对自己的宽慰。
时代变了,讲究不变。老祖宗说的这些,听一听,信一点,过得更舒心。年年岁岁,顺顺当当,才是过日子的道理。
明天正月十三,这些事儿,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