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孤悬敌后的珠江纵队,为何仅走出2位少将?两个原因

佳森聊过去 2023-08-26 12:15:10

1955年授衔时,曾在抗战时孤悬敌后坚持斗争的珠江纵队,仅走出来2位少将,分别为副司令员谢立全和副司令员谢斌,而包括司令员在内的其他纵队级领导并未被授予军衔,这是为何?

这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广州市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司令员吴勤

一、规模小,范围小,人员少

其实,珠江纵队的成立时间是1945年1月15日,他的前身非常复杂,是由自抗战以来,散落于珠江三角洲的多支游击队演变而来,他的历史应从抗战爆发不久老共产党员吴勤建立的农民自卫队说起

吴勤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县(今南海区)人,1924年就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吴勤被迫到新加坡谋生。

此时,他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但他一直没有忘记曾经舍生忘死为之奋斗过的革命事业,惦记着祖国和民族的安危。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吴勤回到佛山,组建了一支人数不多的农民自卫队。

1938年10月21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广州的,第二天,即10月22日,吴勤就在广州市郊崇文廿四乡建立起一支有50多人的抗日义勇大队,对日作战。

10月下旬,抗日义勇大队在南海县夏滘河面伏击日军运输船,毙伤10多名日军,缴获几百包大米救济难民。

他们又破坏日军交通运输线,袭击广(州)三(水)铁路小塘车站。

经过这两仗,吴勤和抗日义勇大队的影响逐渐扩大,深受人民的拥戴和支持。

1938年11月,吴勤为使抗日义勇大队取得合法地位,得到给养和武器,与在广宁的广州市政府联系,广州市市长兼广东省西江八属总指挥曾养甫,将吴勤领导的抗日义勇大队编为广州市区抗日游击第二支队(简称“广游二支队”),吴勤被委为司令。

1938年12月下旬,广游二支队在顺德陈村抗击日军后,转移到禺南,司令部设在石涌村。直属队70多人,队部设在涌边村陈氏祖祠。

1939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派刘向东、黄柳言、吴德堂和张日清等同志到广游二支队工作,并在广游二支队成立中共党支部,刘向东任支部书记。

珠江纵队政治部主任刘向东

党支部全力加强对广游二支队直属队的领导,认真整顿部队,调离年老体弱和品质差的人,吸收了一批青年农民和工人入伍。

经过整训,广游二支队成为党领导的革命队伍。

就在广游二支队整训之际,1939年2月,同样为老共产党员的林锵云在佛山市顺德县(今顺德区)组织起了一支十几人的抗日游击队。

林锵云与吴勤的经历相似,他1926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林锵云回去了香港进行地下工作,不久又被党组织派到上海。

1932年5月,由于叛徒出卖,林锵云在上海被捕,期间坐了6年的牢。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后,苏州监狱也开始向西转移,没想到在转移途中遭到日机轰炸,看守们为保命全跑了。

林锵云就自己砸开脚镣,重获自由。

之后他历尽艰辛,于1938年1月辗转来到了武汉,终于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2月,党组织把他派回广东工作。

经过严密的组织筹划,林锵云于1939年2月组织起了一支十几人的顺德抗日游击队,对日作战。

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

1940年5月下旬,中山县委成立由13人组成的中山抗日游击小队。

为了加强这支党直接领导的武装,1940年6月,四区区委书记谭桂明带领崖口乡乡警队十余人、一区区委委员黄江平带领长洲乡乡警队十余人到九区与转移到牛角沙的县委新建抗日游击小队合并,又从各区抽调来一批战士,队伍发展到四五十人,扩编为中队,称为中山抗日游击中队,并成立了党支部。

1940年6月,党成立了南(海)、番(禹)、中(山)、顺(德)中心县委,统一和加强对珠江三角洲抗日斗争的领导。

同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将中共中央派来的延安抗大三分校大队大队长谢斌(开国少将)与政治委员谢立全(开国少将)分配到珠江三角洲地区负责军事工作。

同月,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在碧江召开会议,决定加强南(海)番(禺)中(山)顺(德)敌后各抗日武装的领导,深入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之后,中心县委以林锵云领导的顺德抗日游击队为基础,从中山、番禺抽调一批党员、青年编入广游二支队,称为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

独立一中队由中心县委直接领导,中队长林锵云、政训员黄柳言。

1942年5月7日,广游二支队司令员吴勤被暗杀,广游二支队独立一中队中队长林锵云被委派担任“广游二支”队司令员,统一领导南、番、中、顺地区的抗日武装。

至1944年10月上旬,成立统一领导南、番、中、顺地区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以后,游击队已发展到2700余人。

1944年11月,在党的领导下,挺进粤中的中区纵队一部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

1945年1月15日,以中区纵队大部为基础成立珠江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下辖两个支队和一个独立大队,共1700余人。

珠江纵队副司令员谢斌

抗战胜利后,1945年秋,中共中央为了争取全国人民盼望的和平民主,在不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双十协定”中主动让出广东等南方8个省内的根据地,并决定将这些地区内的人民军队调往北方。

1946年7月5日,根据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珠江纵队与东江纵队主力、韩江纵队和粤中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部分人员等共2500余人北撤烟台,进入山东解放区,归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领导,珠江纵队番号撤销。

1947年8月1日,由广东各游击纵队组成的两广纵队成立,原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任副政委。

珠江纵队从1938年10月22日吴勤建立抗日义勇大队开始,至1946年6月撤销番号,孤悬敌后坚持了8年时间,为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由于其规模小,范围小,人员少,按照当时的军队编制计算,珠江地区的游击队人员最多时,还不及解放战争中我军一个旅的人数多,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这些肯定会成为授予军衔的制约因素。

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

二、部队主要领导或牺牲或建国后转入地方工作

在抗战中,珠江纵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孤悬敌后,却依然坚持作战,为党在南方保留一支队伍,这是极其难得的。

部队领导,如吴勤、林锵云、谢斌、谢立全、黄柳言、刘向东等人都是有贡献的。

之所以在1955年授衔时,大部分部队领导没有被授予军衔,主要原因就是部队领导或牺牲或建国后转入地方工作。

比如吴勤,1942年被暗杀,如果吴勤活着并且还在军队工作,那么以他的贡献,他很可能会被授予中将军衔,最低也是少将。

吴勤牺牲后,他的战友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为他写了一首诗:

陈村江水起洪流,难洗吴勤受害仇。

百战山河谋解放,一腔热血洒珠洲。

1951年,佛山市人民政府为吴勤烈士建造纪念碑。每年清明时节,前来瞻仰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

还有珠江纵队司令员林锵云也没有被授予军衔,主要是解放后他回到了地方工作,历任华南分局常委、广东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副省长等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没有被授予军衔,比如、梁嘉、刘向东等人。

珠江纵队政委梁嘉

梁嘉是珠江纵队的政委,1946年部队北撤山东后,他被调到中共香港分局(华南分局),以西江特派员身分进行秘密活动。

建国后历任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组织部副部长,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等职。

刘向东是珠江纵队政治部主任,部队北返以后,刘向东被留在香港负责党的组织和联络工作。

1950年夏,刘向东转入地方工作,先后在佛山、宝安领导土改。

1951年7月,调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农林厅任第一副厅长、党组书记。

1953年后,调任中央水利部计划司副司长、司长,1958年改任中央水利电力部计划司司长。

1960年调任国家建委燃料局局长。

1961年任国家计委地区局副局长。

这些转入地方工作,主要跟广东解放后急需管理干部有关。

1949年春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各大城市,由于国民党政府迁至广州,于是中共中央立即组建了华南分局,并任命叶剑英、张云逸为华南分局书记,临时组成独立兵团挺进广州。

而在南下之前,毛主席也曾多次找到叶剑英商讨决策,当两人谈到干部不足的问题时,叶剑英假装抱怨道:

“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好比我们客家话说的‘水尾田’,流到最后就不多了。您看怎么办?”

叶剑英的话也反映了当时的广东急需管理干部的形象,因此,当广东解放后,有大批广东籍的军队干部从军队转业,被安排在各条战线上。

1955年,军队授衔时规定,转业到地方的军队干部一律不授衔,这也就导致了这些人没有被授衔。

而谢斌与谢立全之所以被授衔,主要是因为,二人当时还都在部队工作,谢斌时任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空军第五军军长, 谢立全时任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

珠江纵队副司令员 谢立全

终上所述

不管有无军职,有无军衔,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珠江纵队的主要干部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功绩会永载史册。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