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假离婚”弄假成真?
法律从不陪你演戏!
主讲人
黄利军律师
前几天,我们请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民法典时代的婚姻智慧》一书作者黄利军律师,做了一场直播——《2025最新〈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对高客财富规划的影响及金融工具配置逻辑》。内容精彩,干货满满,你可能错过了。
这两天,我们借助AI工具,抽取黄律师直播中的精彩片段,整理出了这篇文章,并请黄律师做了专业上的把关。文章风格或许嬉笑怒骂,内中知识保证扎实准确。
01
你以为的“假离婚”,
在法律眼里全是真动作!
张三最近很苦恼。
他和妻子为了多买一套房,手拉手去民政局办理了“假离婚”。离婚协议写得明明白白:“房子归妻子,车子归张三。”两人美滋滋地盘算着,等政策一过,立马复婚!
结果半年后,妻子突然宣布:“复婚?不了,我和隔壁老王是真爱!”张三蒙了:“咱不是说好演戏吗?!”
法律冷笑:“演戏?民政局门口挂的是国徽,不是横店影视城的牌子!”
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第二条的规定,一旦夫妻双方登记离婚,就是真离婚,法律不承认“假离婚”。哪怕夫妻俩在民政局门口抱头痛哭,高呼“为了买房忍辱负重”,法律也只会淡淡地说一句:“离婚协议签字了吗?签了?那下一个!”
法条链接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第二条
夫妻登记离婚后,一方以双方意思表示虚假为由请求确认离婚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02
财产分割:
你以为的“暂时分家”,可能是永别!
“假离婚”最大的“坑”,藏在离婚协议里。
许多“假离婚”的人为了方便复婚,离婚协议里会写:“各自财产归各自,债务各自背。”这听起来很公平吧?可一旦一方翻脸,法律会直接拍板:“按协议执行!”
张三的哥们儿李四更惨。“假离婚”时,他把房子给了妻子,想着复婚后再要回来。结果妻子转头就把房子卖了,还理直气壮地说:“协议上白纸黑字写着,房子归我!你告我去啊!”
法律提醒
● 虚假意思表示?《民法典》第一百十六条来救场!
如果微信聊天记录、录音能证明“财产分割是演戏”,或许能推翻离婚协议,但举证难度堪比证明“我妈是我妈”。
● 复婚前的财产=个人财产!
“假离婚”后,任意一方赚的钱、买的房,都是个人财产!复婚后?对不起,这些财产也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法条链接 >>>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03
“假离婚”的后果:
爱情“死”了,钱也没了!
● 过错赔偿?不存在的!
“假离婚”后,若一方出轨找新欢,法律只会摊手:“你们早离婚了,这叫恋爱自由!”
● 继承权?想多了!
“假离婚”后,若一方猝死,前任一分钱遗产都拿不到。除非提前写遗嘱:“财产归前任,气死现任!”

04
人性经不起考验,
法律不陪你冒险!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法律就是那副枷锁,防止人性在利益面前崩成渣。
所谓“假离婚”,本质是一场豪赌——赌感情不会变,赌人性不会贪。但法律早看透了:“当你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时,就已经把刀递给了对方。”

05
张三的求生指南:
如何避免“人财两空”?
● 保险锁死财产!
婚内购买终身寿险,受益人写子女。离婚协议里一句“保单归各自”,就能保住救命钱。
● 保险金信托搞起来!
提前把财产装进信托,对方一毛钱碰不到!
● 聊天记录别删!
“假离婚”的微信、录音全是证据!关键时刻能救命。

< 结 语 | Conclusion >
法律不是剧本,民政局不拍电影
真正的自由,不是钻法律的空子,而是在规则中清醒地活着。
记住:“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协议中标好了价格。”
友情提示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
法律很冷,但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