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朝一场巨大冤案引出了一个大佬,但也由此拉开明朝覆灭的序幕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2-21 17:25:04

嘉靖一朝是明朝朝由盛转衰的起点,嘉靖虽然很聪明,但并不英明,他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而是放在了长生不老上,就此导致了明朝在军事上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北部有鞑靼犯边。数次打到北京城外,而在南方更有倭寇入侵,也数次骚扰南京。

而嘉靖三十二年一次倭寇入侵却触发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案,而这个冤案居然是刻意策划的。

这一年的闰三月二十九日夜,位于浙江宁波府昌国卫巡城的几个大头兵在巡逻的时候,发现了数几百艘倭寇的战船意图在宁波府登陆上岸,巡城的士兵当即报警,全城戒严,所有士兵都上城抵御倭寇。

但问题是,这种防卫没有任何作用,首先就是当时的卫所士兵作战能力低下,再就是五年前,原任浙江巡抚朱纨在双屿岛大破倭寇,,结果反被人迫害,遭到朝中闽浙官员的肆意攻击,最终蒙冤自杀以后,浙江的地方官对于剿倭这事就彻底放弃了,守住城池就行,但绝对不会主动出击,更不会对临近城池的危险进行救助。

在这种情况下,昌国卫这个小小的卫所根本抵御不住六千多倭寇的入侵,结果就是昌国卫失守,倭寇在烧杀劫掠一番之后,又将昌国卫放火焚烧,化为一片废墟,紧接着,随着昌国卫陷落后,太仓州、上海县、江阴县、乍浦所、金山卫相继陷落,消息传出的之后,朝野震动。

实际上自嘉靖中期以来,来自日本的海盗和中国本土的海上走私集团勾结,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倭寇集团,袭扰东南各处,与日本距离最近的浙江,更是首当其冲。更要命的是,这些走私集团和大明朝的若干权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敢动倭寇,他们就要谁的命。

嘉靖三十一年七月,王忬被调任浙江巡抚,他在第一时间得知昌国卫被倭寇攻破,王忬顿时就傻了,他刚刚接任浙江巡抚不过一年就发生这样的大事,作为守土有责的封疆大吏,王忬难辞其咎。可必须说明的是,王忬也并非无能之辈,他刚刚上任的时候,就提拔和重用俞大猷,巩固海防,前几天他还打得四大寇之一的汪直丢盔弃甲,逃亡日本。

但还没等他给嘉靖的报捷奏疏发出去,倭寇就卷土重来了,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嘉靖三十三年五月,内阁调令传来王忬离开浙江,平调为大同巡抚。南京兵部尚书张经调浙直总督兼应天巡抚,浙江巡抚由徐州兵备使李天宠接任。王忬的管辖地区发生这么大事情,他居然能平安落地,而且是还的前后几任浙江巡抚里唯一平安落地。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是内阁首辅、少傅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严嵩的心腹,当然,光是严嵩的人也没用,求领导办事必须得送礼,王忬为求全身而退,王忬找人将《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送给了小阁老严世蕃,严世蕃对此十分满意,王忬不仅没责任还升官了,最后官居蓟辽总督。

回头再说新任浙直总督张经六月十八日上任,刚上任就接连收到了一长串的“贺礼”。在六月二十一日,倭寇进攻嘉兴,署理浙江都指挥佥事夏光带着浙兵赶到江浙两省交界的王江泾,抵御倭寇的进犯,可明军作战能力太差,刚刚一交手,明军就全线崩溃,夏光本人也战死疆场。

浙江最高级别的两位大佬张经和李天宠虽然意识到明军战队力差,但如此不禁打也确实出乎了这二人的预料之外。在这种情形下,张经就想调广西“狼兵”赶来浙江打仗,因为张经当过两广总督,知道广西的彪悍民风,再说,张经对手下“狼兵”的使用也是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战斗力比这些江浙兵油子强多了。可问题是,广西距离浙江千里迢迢,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江浙的烂摊子又如何应对,八月二十八日,倭寇又进犯嘉定,山东调来的援军奉命抵御倭寇,可结果却是全军覆没。

束手无策的张经,在这种情况下,只好下令各州县闭城自守,不要擅自出击,以免中了倭寇的诡计。明军居然不敢出击,倭寇自然就四处劫掠。十月初,上万的倭寇突入浙江南部,大肆杀掠乐清、黄岩、永康、东阳等县。所到之处无不是一片焦土,而明军只敢龟缩城池,紧闭城门,根本不敢出击,任由倭寇在四郊烧杀淫掠。

浙江的局势恶化到这种地步,而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的张经和李天宠却毫无办法,言官们弹劾他俩的折子每天推的比山头都高。十月底工部右侍郎赵文华上表,他除了弹劾张经剿倭不利之外,还很有见地的给嘉靖提了七条关于“防倭”的建议。这就比其他官员光骂人强多了,赵文华意见让嘉靖很满意,于是就让让赵文华以“祭海神”的名义去浙江出差,去前线调查一下军情。当然这和严嵩的竭力举荐是分不开的。

赵文华,字元质,号梅村,是嘉靖八年的进士,最初授刑部主事,因认严嵩为义父得以迅速擢升,他是严党的核心人物。要知道赵文华拜干爹的时间非常早,严嵩还在当五品国子监祭酒的时候,赵文华就搭上了严嵩的船,那时候距老严头儿登顶内阁首辅还有二十几年,可见赵文华眼光投资之准,当然,赵文华的能力还是有的,所以赵文华也不是传说中光会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

赵文华在去浙江之前,严嵩对他表示,这次去下边一定要物色一个既有能力、又有威望,还能对严党俯首帖耳的人来掌管东南军政事务。嘉靖三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赵文华以出京“祭神”为名前往东南。四月初,赵文华抵达松江府(上海),这一天,从广西调动浙江的狼兵也恰好抵达前线,而他们的前面就是盘踞在松江境内柘林镇的四千多倭寇。广西的狼兵确实能打,和倭寇发生了几次遭遇战连战连捷。

赵文华也十分开心,狼兵表现生猛,为了蹭功绩,他以钦差的名义,下令对狼兵进行重奖,并鼓励他们继续出战,可赵文华此举根本就是越权,有越俎代庖嫌疑,浙江官场上下也对赵文华狐假虎威的做法也是十分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张经自然就不可能对赵文华有什么好脸色了。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赵文华居然以钦差的身份,不断下令催促张经继续出兵进剿倭寇,张经自然不会听,而且对赵文华实施信息封锁,赵文华对前线的状况一无所知,就这样二人的关系迅速恶化。张经还冠冕堂皇地表示:“侍郎您不是来祭海神的吗?圣旨上好像没写您能代管军政”?

这无疑是打了赵文华的脸,于是三月底,赵文华具本弹劾张经和李天宠。应该说,赵文华弹劾的理由还是基本上阐述实情,赵文华的意思是将二人撤职拿问,再选他人担任此职。就在这个时候,朝中的吏部尚书李墨从京城给张经写密信,意思就是让他赶紧出兵,此时朝中弹劾你的奏疏都摞成山了。如果再不打一场胜仗,怕是后果难以预料。

张经知道眼下这局面不适宜作战,可目前的情况下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于是,张经开始紧锣密鼓的调兵遣将,准备对倭寇搞一次主动出击。本次军事行动由卢镗所辖的保靖州来的土司兵,俞大猷统领的湘西永顺的土司兵,以及参将汤克宽统领广东东莞来士兵联合作战。他自己则坐镇松江府,靠前指挥,要对对倭寇进行一次歼灭战。

而这一作战计划是由浙江巡按胡宗宪的策划的,按胡宗宪的计划,由卢镗率兵兵主动出击,将倭寇引诱到设伏地域进行歼灭。因为在胡宗宪看来,保靖兵前不久刚败于倭寇,倭寇看到他们必然轻敌,而保靖兵急于雪耻,一定能打好这一仗。

五月初一,倭寇进犯石塘湾,迎头撞上了保靖宣慰使彭荩臣率领的一千多土司兵。彭荩臣按计划将倭寇引诱到了保靖兵的伏击圈,此战由于规划周详,又加上三军用命,倭寇是大败而归,明军共斩获倭寇首级1980余颗,各类战利品堆积如山。这也是自倭寇大举入侵江浙以来,明军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听到明军大胜的消息,张经长舒了一口气,接着赶紧让人连夜向京里报捷,可让张经没料到的是,自己的捷报还没来得及送给嘉靖过目,五月十六日,嘉靖已然下旨,要锦衣卫立刻行动,将他槛送进京!因为赵文华的弹劾疏先到了!

群臣原先已经众口一词,现在又加上赵文华的“实况报告”,嘉靖决定即刻将张经捉拿下狱论死。到五月二十一日,军事大捷的奏疏却彻底成了张经的催命符。有了赵文华的报告在前,张经的大捷,在嘉靖的眼里看来,就是你不是不能打赢!不是没有能力!就是你不干,现在打赢了不过是迫不得已、其心可诛!其人更可诛!

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张经和李天宠一道在西市被砍了脑袋。陪着他们一起上路的,还有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杨继盛。杨继盛是真冤,因为张经和李天宠的性质,跟杨继盛不一样。

张经和李天宠死后,胡宗宪成了最大的赢家。他在王江泾之战中展现出的谋略和对赵文华恭敬有加的态度,让赵文华对他非常满意。由赵文华牵线,胡宗宪在不到三年的光景,胡宗宪连跳十级,从七品浙江巡按,摇身一变,直接超擢成浙江巡抚,后升任浙直总督,总制七省军务,加兵部尚书衔,不久之后,原山东都指挥佥事,年仅二十八岁的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佥事,就这样,一段传奇开始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