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的先天不足:从司马炎的皇后谈起

真益谈谈历史 2025-04-04 18:02:44

西晋结束了三国乱世,一统南北,但来之不易的和平仅维持50年就亡国,叹息之余,同时也发现西晋本身不和谐的因素实在太多。西晋王朝国祚之所以如此之短,就是在于这个王朝是个氏族王朝,不过是曹魏的延续罢了,不过是房本由曹家换成了司马家,司马家当皇帝,而氏族取得实权,还有就是西晋的短命和开国君臣的拙劣也有很大关系。

通常来说,历朝历代开国君臣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如果打分的话,一般都可以拿到八九十分,但是西晋是一个例外,如果给西晋的开国君臣打分,根本就不及格。

西晋的建立是祖孙三代四人欺负孤儿寡母的结果,丝毫不值得夸耀,所以后来东晋时晋明帝听王导讲祖宗得天下的故事,竟羞惭得抬不起头,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实际上就是,西晋是从一个阴谋走向另一个阴谋的王朝,阴谋王朝的政治,一定是由大大小小的阴谋家搞起来的政治,所以它不可能长久。

司马家为了当皇帝向世家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从司马懿开始一直到司马炎篡位登基历时三代都是如此,尤其是司马家的婚姻都是与世家大族联姻,即便是司马炎登基后也是如此,他的两任皇后都是世家大族。

司马炎的第一任皇后叫杨艳,字琼芝,出身于第一世家大族弘农杨氏,始祖为汉昭帝时期的丞相、司马迁的女婿杨敞。后世子孙包括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以及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为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而杨艳的父亲是曹魏通事郎杨文宗。

但这一切与杨艳关系不大,杨艳幼年丧母,由舅父母抚养成人,自幼便年少时便因才貌出名,司马昭得知情况之后,就将杨艳嫁与世子司马炎。魏元帝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晋朝,称晋武帝,杨艳被册立为皇后,并为其生下三子三女,分别是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和阳平公主。但因长子司马轨两岁便夭折,由此次子司马衷便被封为皇太子,时年九岁。

但由于皇太子司马衷年长之后,为人呆傻,司马炎认为他没有能力继承帝位,打算另立皇位继承人,但在贾充一族和杨艳一族两代后族的强烈反对,坚持“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原则,反对废长立幼,最后司马炎也只好作罢,从而维护了司马衷的太子地位。

此外,在位期间司马炎广选良家女子以充备后宫之时,杨艳十分担心儿子司马衷的太子之位,为确保太子的地位稳固。因此在临终之际,头枕在司马炎的大腿上说:“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才貌兼备,愿陛下选她来当皇后。”司马炎对于这位发妻很有感情,答应了妻子的要求。

泰始十年七月初六日,在明光殿中病逝于晋武帝的膝上,时年三十七岁,谥号武元皇后,安葬于峻阳陵。

司马炎的第二位皇后杨芷,字季兰,小字男胤,同样出自弘农杨氏,东汉末年东莱太守、蓩亭侯杨众曾孙女,西晋太傅杨骏与嫡妻庞氏之女,杨艳堂妹。在咸宁二年被册立为后。她与司马炎生渤海殇王司马恢,早薨,之后再无生育。

已经步入晚年的司马炎已经变得极为昏聩,又加上纵欲过度,将朝政完全托付给太傅杨骏,而杨骏此人志大才疏,等到司马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已经为时已晚,司马衷即位,其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被立为皇后,杨骏则成了顾命大臣。但也因所做之事引起了皇后贾南风所忌恨。随后贾南风策动楚王司马玮发动了宫廷武装政变,处死杨骏。

而后开国皇后杨芷便被贾南风押到金墉城居住,身边内侍及宫人一应被遣散,并不给食物。最终连续八日未能进食的她,于元康二年二月一日,被活活饿死,死时三十四岁,谥号武悼皇后。就此成为朝政的牺牲品,后世大都对杨芷遭遇表示了同情,这一事件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开始。而西晋则在亡国的路上狂奔,司马家族从上到下,都有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心态要把西晋亡国。

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在得天下的问题上,和曹丕一样,都是继承了长辈的政治遗产,逼着前朝禅让了皇位。但最大的不同在于,曹丕亲身经历过东汉末年的乱世,还亲身在这种乱世中提枪纵马的挣命。然而司马炎却是在蜜罐里塑造出来的皇帝,司马炎没有经历过战乱,不知道创业的艰辛,也不知道百姓的疾苦。

整个中国历史上,西晋得天下是最容易的一个朝代。高平陵政变是司马家族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了。此后,为了弥补这一事件,司马炎不得不一再向世家妥协,因此西晋的整个上层都是“司马篡魏”阴谋的实际利益获得者。各大氏族、各地豪强以不反对司马家族为条件,换得了司马氏对他们胡作非为的默许。

西晋开国后,司马炎分封了二十七个王,这些王以郡为国,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并且最关键的是,各诸侯王麾下均有数目不等的军队,这些藩王的权力不亚于西汉的诸侯王。对于司马炎的此举,历史上的评价一般是说他愚蠢。

不过实事求是的说,他并不蠢。他搞分封,实质是权衡利弊下的产物。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世家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这里面有人振臂一呼完全有可能出现第二人司马懿,这个问题是司马炎最为担心的问题。说白了,前有东汉,后有曹魏,汉魏的灭亡都证明了士族势力对皇权有威胁。他如果不靠分封诸侯对地方进行控制,刘氏和曹氏的悲剧,迟早也会发生在司马氏身上。

再者各路权贵勋爵,世家大族纷纷加官进爵,司马家族自己人也得封赏。不然司马炎怎么服众?怎么能让族人拥护自己?要知道他不是嫡子出身。其实从后来的八王之乱就可以看出,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作孽,全报应在他们的子孙身上,这是变相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在司马家族的成员当中,说实在的,没有一个能力超强的人可以一统内乱。在司家氏的高压政策下,也没有一个能力超强的臣子崛起。不得不说,这一时期人才匮乏,那么人才都哪儿去了呢?三国时代人才辈出,但进入曹魏后,实行九品中正制,基本都是靠关系入系统的,导致人才来源受限。

总之,别看西晋是一个统一王朝。可其实这个所谓的大一统王朝从开国开始,就看不出任何新生王朝的朝气。它和曹魏更像是一个王朝,不过是换了一个房本而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