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长江三峡看秋,除了在山上看江、看红叶,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去江上看山、看红叶——乘船游览小三峡和小小三峡。与长江三峡的宏伟壮观、雄奇险峻相比,峡谷幽深的小三峡和小小三峡秀丽别致、精巧典雅。两岸山上的红叶和各色彩林,与多彩的岩壁绘成一幅幅中国山水画卷,船在一波碧水中穿行,如行走在画廊之中。









小三峡是大宁河下游的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的总称,全长50公里。大宁河在巫山汇入长江,三峡大坝蓄水后,长江三峡水位抬升,“高峡出平湖”,船行三峡,少了以前的许多峡谷体验,但却成就了大宁河。峡谷幽深、景色秀美的小三峡被大家称为“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在小三峡游客中心码头,即可乘船前往一游,上下午都有游船,来回大约需要4个小时左右。










船离码头不远,即进入小三峡的第一峡——龙门峡。龙门峡不长,只有3公里。但峡口两山对峙,峭壁如削,状若一门,也有人称之为“小夔门”。江水碧清,两边的山岩上红叶如霞。河西绝壁上可见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伸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这些石孔是古栈道的遗迹。龙门峡的特点,是一个“雄”字。









出龙门峡,经过一段稍宽的水道,转过一个铺满红叶的山坡,即进入小三峡的第二峡——巴雾峡。巴雾峡长约10公里,山高谷深、峰回路转、怪石嶙峋,千奇万状的岩石排列两岸,有似天外遨游归来的巨龙,有如欲出洞之猛虎,两边的山岩被人们想像力丰富地赋予了猴子捞月、马归山、虎出、龙进、仙女抛绣球、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等描述。巴雾峡的特点是一个“奇”字。










我最喜欢巴雾峡的是那些多彩的崖壁上,长了许多树木,在这个寒冬季节,这些崖壁上的树木却都绽放着生命的美丽,它们或红或黄或青,全部都那么耀眼。多彩的树木搭配上多彩的崖壁,妥妥是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在去程和回程的船头,我不顾寒冷的江风吹拂,拍了许多这样的照片。











穿出巴雾峡口的拱桥,来到一片开阔的水域。岸边有白墙青瓦的农舍,袅袅冒着炊烟。几株彩树点缀在房子的周边,岸边系着飘荡的小舟,一派田园风光。继续往前,迎面一堵巨大的石壁,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这就来到了小三峡的第三峡——滴翠峡。








滴翠峡长20公里,是小三峡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一段峡谷,主打一个“幽”字。此段峡谷更加狭窄,两岸峭壁飞岩、群峰竞秀,高达数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云天。岩壁色如彩画,上面还装饰着红黄彩树。林木葱郁、翠竹森森,倒映在一江碧流之中,触目都是画卷,一点不辜负“滴翠”之名。岸边山岩上还有摩岩佛像、罗家寨、石桥、栈道等人文景观。











船行至滴翠峡尽头靠岸,游客都须下船。到这里换更小的游船,方能进入小小三峡。小小三峡是汇入大宁河的马渡河三撑峡、秦王峡、长滩峡三个峡谷的总称,有15公里长。因其水道更为狭窄,山势显得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两岸悬崖对峙、壁立千仞,河水碧澄透绿、色若翡翠、明如琉璃。舟行其间,真正是风光无限。










小小三峡的三个峡分界不是那么清楚,小船在一江碧水中轻轻划过,只见河道狭窄、天开一线。岸边的山岩多呈黑白色,崖壁上也长了许多彩色的树木。在一个岩洞中,还能清楚地看到悬棺。船工不但会唱山歌,还颇会照相,他守住舱门,让游客们一个或者一家人到前面船头,他指挥着摆各种pose,给大家留影,因而小小的船上秩序井然。











游完小小三峡和小三峡,船都将原路返回。去时没来得及看的景色,还可以再仔细看上一遍。而且视角不同,仿佛看的是不同的景观。去时人们争相拥到船头船尾,甚或还有为之争吵的事情发生。回程时绝大部分人都回了船舱,可以静静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