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杜月笙71岁女儿回国:只有我一个人回家了,他们都走了

红色风云录 2025-02-17 09:39:31

2001年,一位71岁的老妇人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了位于上海宁海西路的杜公馆,这里的主人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当老夫人望着已经变得斑驳的老房子,不禁掩面而泣:“只有我一个人回家了,他们都走了。”

为何这位老妇人会说自己是回家?原来,她就是杜月笙的大女儿杜美如。

1928年,40岁的杜月笙在黄金大戏院看演出时,认识了京剧演员姚玉兰,自此对她一见钟情,只要姚玉兰有演出,杜月笙必会前去捧场,还会拉上一些朋友同去。而一些公子哥听说杜月笙喜欢姚玉兰,也纷纷打消了念头。

后来,杜月笙请媒婆上门提亲,结果被拒绝,杜月笙又换了媒婆再次提亲,依旧被拒。无奈之下,杜月笙去找黄金荣诉苦,黄金荣便安排自己的大儿媳去姚家说媒。姚玉兰的母亲见黄金荣也插手其中,便提出了两个要求:一要公开明媒正娶姚玉兰,二要另设公馆,不和杜月笙的其他三房太太同住。

杜月笙听说后当即答应,不但为了姚玉兰新设了一座杜公馆,还大摆宴席,用大红花轿将姚玉兰抬进了家门。婚后不久,姚玉兰生下了她和杜月笙的第一个女儿,杜月笙为其取名“美如”。

得益于优厚的家庭条件,杜美如从小身边就有17个佣人照顾,生活极其奢华。但父亲杜月笙对她的教育却非常严格,也正是因为如此,杜美如学习成绩优异,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更是颇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没有丝毫的嚣张跋扈。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眼看着国民党大势已去,便动了逃到香港的念头。19岁的杜美如带着弟弟先行来到香港,为举家搬迁打前站,之后杜月笙带着全家抵达香港,一家人租住在新界一座小别墅中。

当时杜月笙在香港存有45万美金,但由于家眷众多,又没有收入来源,杜月笙一家的生活日渐窘迫。而杜月笙因水土不服,哮喘病越来越严重,到香港没两年便撒手人寰。

临终前,杜月笙再三叮嘱子女,此后要低调做人行事。杜美如遵循父亲的这教诲,在之后的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低调。

杜月笙病逝之后,姚玉兰带着杜美如姐弟去了台湾。没有了父亲的庇护,杜美如开始学着独立生活,到台湾不久就结识了飞行员蒯松茂,两人相恋一年后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蒯松茂以空军武官的身份,被派往约旦工作,杜美如相伴丈夫左右,在约旦生活了六七年的时间。1976年,蒯松茂正式向国民党政府提出退役申请,并一次性将养老金全部取出,和杜美如在约旦开了第一家中国餐馆。

当时新中国和约旦已经建立外交关系,杜美如夫妇开设的餐馆在约旦大受欢迎,不但成为当地华人聚集的场所,也成了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的窗口。尽管杜美如夫妇依靠开餐馆挣了不少钱,但他们一直都是租房子住,杜美如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回到家乡。

2001年,在阔别家乡40多年后,杜美如终于踏上了上海的故土。上海巨大的变化,让杜美如感到惊讶和自豪。面对记者采访,杜美如多次表示希望在上海买房子定居安度晚年:“准确来说我是上海人,我不太想念台湾。”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