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100亿只还300万,印度还钱“精打细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依白评世界 2024-07-06 02:33:04

1997年,印度突然找到俄罗斯,表示要归还欠前苏联的100亿美元债务。要知道,彼时的俄罗斯因经济低迷,已经穷得快要吃土了,所以面对印度“雪中送炭”行为,表现得极为欢迎与感激。

但俄罗斯怎么都没想到,印度对“有恩”的苏联继承者抠门至极,只偿还了300万美元,不仅如此,即便俄罗斯有一百个不乐意,也没法从“规则”上找到印度的漏洞,就这样,他们最终承受了“借出100亿美元,收款300万美元”的后果。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印度为何能用童话般的利率归还欠款?而在经此事件后,俄罗斯为何反倒要加强与印度的贸易往来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逐渐在世界上形成。而作为对战争具有卓越贡献的“老大哥”,一方面,苏联仅用5年左右时间就恢复了元气;另一方面,他们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有能力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制衡美国的攻势,亦为了谋得世界范围内的领导权,苏联开始对一众亚非拉国家从经济、政治、军事上进行援助,以此达到“拉拢”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或许认为印度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亦或许是基于美英等国政治上的考量,总之,斯大林治下的苏联对印度一直保持戒备。

不过,1955年赫鲁晓夫执政后一切迎来了转折。他一改此前斯大林对印度不冷不热的态度,开始大力扶持印度,不夸张地说,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苏联对印度的帮扶堪称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级别的。

苏联对印度的首个援助项目是重建“比莱钢铁厂”。简单介绍一下,该钢铁厂虽说继承了英国人的设备,也没因战火导致减产,但印度工人“不上进”的毛病自古就有,因此作为印度国内最大的铁厂,比莱钢铁厂仍遵从“古法手动炼铁”的模式,产量仍保持在19世纪的水准。

面对这样的情况,赫鲁晓夫当即决定,先为印度派去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起码要让每名工人都学会使用机器炼钢,同时再奉上一份5亿卢布的贷款。值得注意的是,这笔贷款的偿还期限是12年,年利率甚至低到只有2.5%,而根据苏联当时的测算,比莱钢铁厂若按计划进行改建并生产,只需8年左右就可连本带利地将贷款还清。

1965年,眼见比莱钢铁厂项目接近尾声,苏联以为要见到“回头钱”了,可印度非但没有还钱的打算,其提交的生产报告更是气到了苏联人。原来,经过10年的发展,比莱钢铁厂的年产量甚至还不到原计划的40%。

根据统计,从1955年到1965年的10年间,苏联一共给予了印度10.2亿美元的援助,可此时印度的表现却是,面对软硬实力统统占优的巴方,硬是打得难解难分,而面对四面楚歌的东面邻居,更是被打了个抱头鼠窜。

与之相对的,在同一时期,基于与苏联相同的目的,美国对战败后的德国执行了“马歇尔”计划。同样是接受了10亿美元左右的援助,而且德国本土的工业还在战争中被损毁殆尽,开局条件还不如印度,但德国却用这10亿美元完成生产外加出口的“壮举”,重回欧洲列强宝座。

苏联显然是小瞧了印度这个“无底洞”。因为截至1977年,苏联共给印度提供了13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可印度不仅一分没还,更是在数笔贷款逾期多年,苏联不断地催促下,才不情不愿地表示,用小麦代替钞票先抵扣20亿美元。

面对这样的情况,苏联就算百般不情愿,却也只能“打碎门牙和血吞”,没办法,谁让自己当初选错了人呢?按理说,做生意的一方见到合作伙伴如此不上道,理应“撤资减损”才对,然而,当时的苏联却有其他因素考量,非但没有指责印度,反而加大了援助力度。

1980年开始,苏联一方面维持着对印度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对印度提出了新政策:即在向印度提供16.3亿美元,17年偿还的军事装备贷款的同时,不限制印度采购北约的武器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国家与印度做生意的模式不同,苏联在给印度卖武器时,往往会配备整套生产线与技术,在这其中,米格21战机、T72坦克等主力装备要多少有多少,印度的一弹一星更是在苏联的援助下成型的。不仅如此,苏联还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不排斥印度根据这些装备开发自研国产主力武器。

时间来到1988年,彼时的苏联已接近解体前夕,局势十分动荡,可在如此情况下,其对印度的援助也未曾停止,而印度经过苏联的援助,实际投产共80个项目,占据了其度1/3的钢铁产量,2/3的石油,4/5的冶金等等。只不过,明明受到的帮扶力度如此大,但印度直到苏联解体都从没主动提过还钱的事,换言之,他们除了1977年从印度收来的价值“20亿”美元的小麦,在对印度30多年的援助上,堪称一无所获。

苏联解体后,在废墟上诞生的俄罗斯曾百般催促印度还钱,可对方给出的理由不是没钱就是暂缓,也正因如此,俄罗斯后来甚至都对100多亿美元的回款不抱希望了,可就在1997年,印度挥舞着钞票上了门。

要知道,彼时的俄罗斯在叶利钦的休克疗法下经济陷入泥潭,军队都需要出售军工技术才能维持运营。也正因如此,当印度表示要还钱时,所有俄罗斯人都是欢呼雀跃的,且不说100亿美元能为他们提供多少帮助,起码不用再过,上街摆摊卖掉一切值钱物件以换取牛奶面包的“苦日子”了。

然而,和苏联一样,俄罗斯也小巧了印度的“精明”。

原来,苏联给印度的贷款全是卢布,在当时,卢布与美元差不多是1:1.1的汇率,几乎可以与美元等比例换算,不过苏联解体后卢布暴跌,仅是1991年,汇率就变成了300:1。事实上,苏联刚解体俄罗斯就曾向印度追过一回款,但印度却始终没有应答,1997年时,卢布对美元更是跌到了3000:1,而印度正是瞅准了“历史最低点”,才会主动上门还钱。

不得不说,印度的算盘打的确实响。一方面,他们掐准了俄罗斯缺钱,“苍蝇腿也是肉”的想法;另一方面,彼时的美元早已是世界货币了,而他们则是完全根据汇率还钱的,在“法理”上一点毛病也没有。就这样,明明给予对方的是100亿美元级别的贷款,俄罗斯却只收回了300万美元,甚至还不够买一辆T90坦克。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既然被印度结结实实地坑过一回,为何时至今日,俄罗斯还特别愿意与印度开展合作呢?其实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虽说印度还钱是捏住了俄罗斯穷困潦倒的“命门”,但其致命弱点也牢牢的抓在俄罗斯手中,即:空有一个大国梦,而且俄罗斯仅等了1年,就让印度为“精打细算”付出了代价。

1998年,印度十分“巧合”的得知,俄罗斯想要以1美元的价格售卖一艘航母。面对这样的情况,习惯占便宜的印度果断上门,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实诚”的表示,该航母虽然是前苏联产物,但满打满算服役时间也才7年,可以说是“9成新”,不过,由于此前该航母发生过大火,导致是趴窝状态,因此印度只要能将其拉走,就相当于“白送”。

这可让印度犯了难。一方面,由于接受苏联手把手帮扶多年,印度早已失去了自主生产拖船这类重型机械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武器装备基本靠买,因此印度也没有对大型装备维修的经验。也正因如此,他们只能求助俄罗斯,希望对方将该航母修好,大不了自己掏钱。

俄罗斯等的就是印度这句话,他们立即派遣专家实地勘测,并给出了最终9亿美元的维修报价,不仅如此,面对想要逞威风的印度,俄罗斯还适时送上套餐,表示如果加钱,还可以获得与航母配套的米格29战机。

虽说印度当时的国防经费总共也就120亿美元左右,一艘航母外加战机的价格就要差不多14亿美元,显然有点贵,但他们转念一想,买新航母差不多要大几十亿美元,显然不合算。就这样,印度一咬牙与俄罗斯签订合同:2008年之前交付航母与战机。

这回轮到印度抓瞎了。2008年,印度派代表在航母交付期结束时前往了俄罗斯,可谁知,他们发现俄罗斯只是简单清理了航母的锈迹,至于大修根本没有,面对这样的情况,印度自然是火冒三丈。俄罗斯反倒是冷静的表示,之前印度给的9亿美元修航母不够一半,全数修好大概还需要14亿美元。

事实上,此时的印度已经有打退堂鼓的打算了,不过,一方面是9亿美元已经花出去了,如果不得到航母就相当于白送钱;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需要航母撑门面。也正因如此,印度又奉上了14亿美元,同时又给了俄罗斯4年期限。

在2012年,印度终于得到了心心念念的航母,他们立刻就耀武扬威了起来,将其开到了海上显摆。可谁知,由于用力过猛全速航行,印度生生将这艘航母的8个锅炉开爆炸了3个,过载了烧毁了4个。没办法,他们只得又求俄罗斯修理,并奉上了2亿美元的修理费。到此为止,印度已经为该航母花费了30亿美元,而时至今日,该航母(维克拉马蒂亚号)仍旧因问题频发,躺在印度的船坞中,根本没有实战能力。

不得不说,俄罗斯虽然没能从经济层面上,追回印度曾欠下的100亿美元,但航母的修缮费用等,确实给人一种“大仇得报”的感觉。反观印度,从某种方面来说,他们其实清楚与俄罗斯的军工合作中,自己是“被坑者”的角色,只不过,技术匮乏的他们太过依赖苏式装备,因此无论被坑多少钱都不得不继续与俄罗斯合作,而这或许也正是明知对方不靠谱,但始终乐于与印度展开贸易的原因。

0 阅读:3

依白评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