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戊戌年

天空蓝星 2024-09-05 05:08:32

公元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宣布了变法的开始。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戊戌年,因此变法也就被称之为“戊戌变法”。而自6月11日光绪宣布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重新“训政”,时间仅一百零三天,所以戊戌变法也被称作“百日维新”。

对于戊戌变法,留给我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戊戌六君子的喋血菜市口,以及谭嗣同的那句“流血自嗣同始”。谭嗣同要用他的血唤醒国民,他做到了吗?从菜市口兴奋的看客而言,谭嗣同的血好像是白流了。但之后改良主义在中国的日渐式微来看,他们的血并没有白流。

戊戌变法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时的一次自觉的救亡运动。甲午的战败,使得大清王朝被打回了原形。原本经过洋务运动的清王朝,看起来俨然一副列强的模样,谁知在和绰尔小国日本的对决中输的一败涂地、颜面尽失。人设既崩,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的瓜分,那时的中国,可以说到了一个危急的关头。

甲午战败的赔偿款是两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款三千万两白银等等。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收入大致为八千万两白银,也就是说,整个国家三年的财政收入才能抵消赔款。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就写道,如此巨额的赔款,加上利息,我们一百年都赔不完。

日本人要求清政府三年之内付清赔款,面对如此大的款项,清政府只得向西方大举借债。只是钱是那么好借的吗?除了利滚利的利息,更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开矿的权利、修铁路的权利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这种情况下,一场瓜分中国的浪潮开始了。

面对这如此的危局,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在自身利益的考量下,开始寻求改变。事实上在变法开始前的几年,社会舆论已经普遍倾向于变法图强,主流社会也就是很多大大小小的当权者都以谈变法为荣。到正式变法之前,所谓的守旧派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影响力的,守旧派的头子慈禧更是无稽之谈,变法是光绪和慈禧的共识。

而当时的帝党和后党之说也是不成立的,政权是掌握在慈禧手中,没有所谓的帝党。至于风传甚广的帝党领袖翁同龢被罢黜以削弱帝党势力之说,更是无稽之谈。翁同龢的罢黜,实为光绪一意为之,慈禧只是默许而已。光绪经过考察,认为翁同龢不能够成为他变法的助力,更是会成为阻力,因此才将之罢黜。

变法是在众望所归中拉开了序幕,但短短一百多天就落下了帷幕。板子只有打在自己身上才会感觉到痛,变法可以,变到自己身上就受不了了,所谓的死道友不死贫道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几番折腾下来,变法的好处还没有见着,改革却是刀刀砍向自己,这个法变得不行。于是乎,大批的人倒向了慈禧一边。

就慈禧本人而言,是支持光绪的变法的。但有两点促使她发动了政变:一是光绪及变法派的操切,使得慈禧对他们的能力产生了质疑;二是慈禧本人的权力欲望。而兵围颐和园只是诱因而已,大批的官员早就要求她重新执政了。一百零三天的变法活动,更像是一场闹剧,变法派风风火火的上场、狼狈不堪的下场,喻示着中国的自强之路还很遥远。

变法失败,其本质还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的弱小。虽然统治阶级大多数赞成变法,但这个变法一旦触及到自身利益时就会转向对立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顽固派还是存在的。说白了,任何的社会变革,都需要旧的利益集团放弃一些权利,不如此难以取得成效。

但戊戌变法只是一改良活动,倘如实施不那么操切,似乎也会有一定的成效。但主持的变法之人,如康梁等,皆体制外之人,对于中国的政治运行机制根本就是一知半解。他们只知道抓住皇帝,以为凭借皇帝的支持,就能够完成变法。而在变法期间频频受阻后,才发现皇帝其实无权,这时他们又搞了个骚操作,游说袁世凯兵变,终致事不可为。

康梁不知道团结那些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年创立强学会时,李鸿章也想入会,被以名声不好而拒之门外。而在变法前,荣禄问康有为如何变法才能有成效,康有为竟然回复杀一两个一品大员就可以。实际上在变法时,除了几个康梁的人马外,那些个重臣基本上是在冷眼旁观。看似变法热热闹闹的,其实并无多少实际的进展,一日数令俱下,大多只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康梁等人提出的那些变法主张,多为激进之法,如废科举、裁衙门,却又无妥善的善后措施,使得很多人对变法由失望到反对,终至走到对立面。再比如迁都上海、聘请伊藤博文为顾问、与美日建立联邦等等,让那些同情变法的朝廷大佬也为之惊诧,对于康梁有了疑心。某种意义上来说,顽固派的出现,维新派可谓功不可没。

变法不过数日,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搞得人心惶惶。原本朝野一致拥护的变法活动,在志大才疏的光绪和康梁等人的操作下变得举步维艰。这时的康有为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反而把变法的不利归咎为皇帝无权,进而来了个更为激进的想法,那就是除掉慈禧。

他还是搞不清楚变法的阻力出在哪里,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兵变侥幸成功,光绪就真的能控制朝廷?是整个统治阶层反对他们,慈禧只不过是一个招牌而已,旧势力和慈禧就是一个相互成全的关系。

戊戌变法失败了,它的失败表面上看是主导者的幼稚,实则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弱小和旧有势力的强大。不管怎么说,它是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富强道路上的一次探索,展现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戊戌变法最大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及之后国民的改良思想开始有了变化,为最终走向革命奠定了基础。

时至今日,每当提起戊戌变法,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谭嗣同,想起他的那句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起。”伟哉!壮哉!真国士无双也!薪火相传,代代不息,戊戌先烈舍身求法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戊戌年的风风雨雨,看似凄切悲凉,实则为国家伟大复兴的前夜。岁月无疆,先烈不朽!

0 阅读:0

天空蓝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