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衣公子。
今天我们继续【K099-《企业文化作用》】这份作品的文案阐述。第四章 约束作用“制度是砖瓦,再好的设计也会有缝隙;文化是泥浆,见缝插针,无处不在。”
这是一句在管理领域耳熟能详的经验之谈。当然,制度本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这里面拿制度和文化对比,实际上是拿制度层文化与精神层文化对比,以下我们还是简称制度与文化。
制度虽然是硬性的规定,但制度永远无法百分之百地涵盖员工的行为,或者说有人受“法无禁止皆可为”这句话的误导,故意去钻制度的空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此以来,制度只会越来越庞杂,管理成本越来越高。
所以,企业仅靠制度的硬性规定来管理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文化这只无形的手,发挥软性的约束作用,朝着“无为而治”的局面努力,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此外,我分别问了一下文心一言和ChatGPT,“法无禁止皆可为”这句话是对还是错?文心一言和ChatGPT都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很显然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条文不可能覆盖全部的行为场景,社会还需要道德,还需要公序良俗来约束。
我们进一步分析,文化对制度的补充作用,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补漏。文化可以填补制度无法完全覆盖的空白。在没有监督或制度覆盖不到的时候,员工在文化的指引下,即使没有明确的规定也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二、纠错。文化是制度的立法根本和指导原则,而制度是文化的延伸和细化,制度服务于文化。所以,文化可以识别和纠正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并及时纠错。
其三、完善。在制度尚未完善之前,员工在文化指引下所形成的良好实践,可以不断固化到制度之中,从而让制度更加合理和完善。
第五章 塑造作用为什么一个企业中,即使是不同学历、不同背景、不同岗位的人,在面对外界的时候,往往表现出相似的气质?稍微思考一下,我们既可以得到答案,这显然是企业文化的功劳,是企业文化塑造了员工相似的气质。我们把这种全体员工所呈现出的相似气质,称之为“企业性格”或“企业个性”。
有关“企业性格”的描述是经常可以被看到的。
【案例:顺丰的组织特性“球队文化”】公司就像一支球队,所有成员为了赢球这个共同目标聚集到一起,大家在这里学习成长、协同配合,一起训练、共同战斗,团队的荣誉是每一位成员实现个人成就的最佳方式。(来源:顺丰官网)
【案例:海翼个性】海翼人的个性是赛车手的个性。在市场竞争的赛道上,海翼人就像一个自信、刚毅、奋勇直前的赛车手,满怀澎湃激情和必胜信心,咬定目标,全力争先,永不言败。(来源:《海翼集团企业文化手册》)
我认为:企业性格是由企业文化所塑造的。比如,海信的企业性格:“踏踏实实干自己的事,国家有政策,该争取的得去争取,但不允许投机取巧占便宜。” (《再造容声:一部激荡的中国品牌“质造”启示录》,钱跃东)
我特意去海信的官网找到了海信的核心价值观:“诚实正直、务实创新、用户至上、永续经营”,从中可以看出,正是海信的文化塑造了海信的性格。
而企业性格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创始人或领导班子的性格。比如,顺丰为何低调?王卫行事低调的性格,同时也是整个顺丰的企业性格。(《王卫的谜:顺丰的那套办法》,郭昭晖)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企业创始人或领导班子的性格塑造了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又塑造了企业的性格。
第六章 化育作用从前面对文化概念起源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文化的本意,是区别于武力的文治教化之义。所以,文化的化育作用才是其根本作用。文化一旦产生,就成了人们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称之为文化环境,它就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发挥其教化功能。
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说:“文化最初与武化是相对的,武化是用武力强制改变人的习性,文化则是以礼乐教化,让人自觉地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礼乐教化达到的目标是自觉自律,让人们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楼宇烈)
我曾读到这样的一段话,说得非常好,这正是文化化育作用的体现。“时过境迁,你的员工可能会忘记曾经的得意或失落,会忘记每一次的荣辱成败,甚至不记得经手过哪些产品,但是他们绝不会忘记在这个企业工作时的那份感受,不会忘记自己因为在此处工作而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公司的特色与气质将伴随他们一生。这些东西会在他们陷入困境时给予他们力量,会引领他们去应对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最终聚沙成塔,构建起他们生命的终极意义。”(《你所做即你所是:打造企业文化的策略和技巧》,本·霍洛维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