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EGFR-TKI耐药如何治疗?11年长生存病例的策略是……

蓝贵评健康 2023-05-15 09:24:03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复肿王佳蕾教授带你探索: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复发变鳞癌的治疗秘籍

撰文 | 乌龙茶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以相应的靶向药物为主。其中,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有效延长了EGFR突变NSCLC患者的生存期(OS)。但在临床实践中,NSCLC患者有很大概率发展为EGFR-TKI耐药。此时,如何制定有效延长患者OS的后续治疗方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佳蕾教授为我们带来一例肺腺癌EGFR-TKI治疗后复发,病理转化为鳞癌的长生存病例,一起学习NSCLC全程管理的可借鉴之处。

病例基本资料

患者,男,54岁。2011年1月因“体检发现左下肺肿块1周”就诊。当月于外院行左下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诊断左肺腺癌,pT2aN0M0,Ib期。术后未进行放化疗。2013年12月,患者右下肢行动不便,PET-CT示右侧股骨头骨质破坏。MR示右侧股骨头转移。原发病灶基因测序:EGFR 19del。于是,行右侧股骨头放疗+吉非替尼250mg/d。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

2017年12月,CT示纵隔淋巴结肿大,液体活检未见EGFR T790M突变,继续吉非替尼250mg/d+纵隔淋巴结放疗,疗效评估PR。

2020年8月,患者复查CT示左侧肾上腺转移。因转移灶位置不利于穿刺活检,遂使用阿美替尼,2月后疗效评估疾病稳定(SD)。

泌尿外科评估后,于2020年10月行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鳞状细胞癌。转移肿瘤与原始诊断腺癌存在矛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思考1分钟,再往下看】对比肺原发灶病理标本,可见原发灶腺癌、鳞癌混合存在。其中腺癌占80%,鳞样分化占20%。基因检测结果,肺原发灶EGFR 19del、EGFR扩增;肾上腺转移灶EGFR 19del。

EGFR-TKI治疗后腺癌向鳞癌转化,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案

点击下方空白处获得答案

①腺癌、鳞癌的成分在原肿瘤中共存;②多功能肿瘤干细胞在TKI治疗下获得不同表型;③第二原发肿瘤。

综合患者既往治疗情况,2011-2020年,患者3次复发,且从第一次复发后使用吉非替尼进行治疗,PFS1为48个月,PFS2为32个月。第三次复发使用阿美替尼,肿瘤控制良好,遂继续使用阿美替尼。

2021年5月,患者胸部增强CT示,两肺散在小结节较前增大。右肺较大结节穿刺活检显示分化较差的癌伴坏死。

此时,你会如何制定治疗方案?

A、尝试其他EGFR-TKIB、尝试免疫联合方案C、尝试化疗D、尝试EGFR-TKI联合方案患者接受新治疗方案后,延长8+个月OS。随后因肿瘤缓慢进展,更换方案治疗至今。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