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浪潮下,低价策略走进死胡同,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冬萱阅览商业 2025-01-22 12:02:56

全球化目标究竟是什么?如果是为国内劳动者创造财富,那么,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了,制造业占比全球第一,按理说,老百姓就应该是最富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是为了占据产业高地,把产品价格打下来,就像以前的光伏和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一样,但仔细一想,难道我们发展制造业,就是为了把物美价廉带给海外消费者吗?最近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足以引发我们的警惕。

首先是墨西哥某地方政府以涉嫌倾销和不正当竞争为理由,查封了大量的中国产品,种类包括服装鞋帽和电子产品,价值超过数百万美元,上千个商户受到波及,在当地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无独有偶,在越南,一家中国企业投资成立的纺织工厂,因为环保问题和劳工权益纠纷被当地政府喊停,巨额的投资面临血本无归,这件事在企业家当中引发了集体恐慌,大家的一致反映就是,海外投资的风险是太大了。

紧接着,印度政府又以反倾销为理由,对我们的钢铁产品加征了20%的关税,导致中国钢铁企业出口受阻,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

更扎心的是,和我们并肩作战的俄罗斯,竟然也开始对我们的商品加征关税,虽然幅度不高,但背后的信号意义却不容忽视。种种现象几乎都指向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结论,中国企业多年全球化过程中的低价策略,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麻烦。

面对这一情况,有专家站出来说,走低价策略,本身就是个错误,你看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给商品定了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合起伙来赚走了超额利润,然后再给国内的劳动者更高的薪资待遇和社会福利,北欧国家的福利社会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么回事,这是不是也该是我们的全球化目标?可问题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制造却来了一个偷天换日,进入一个低价怪圈,卷天卷地卷生卷死,最后以生育率大滑坡为代价,以年轻人996为成本,最后是对手被干掉了,我们自己也没落下什么好。

也有人觉得专家说的不对,我们和欧洲的国家那是能放在一起比的吗?人家掌握了全球化的先发优势,我们是后来者,先入者当然可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的赚走最大头的利润,可对后来者来说,卷价格卷质量卷产品就是我们唯一的战略,卷不过别人,恐怕只能一辈子帮发达国家打工了。

但谁说竞争一定要卷价格,商超这样的行业够传统了吧?和高精尖完全不搭边,可中国的大型超市没有一家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真正能受到消费者追捧的,反而是胖东来这样一家以“反内卷”为口号的企业。

类似的案例在光伏行业同样比比皆是,光伏企业曾经高举“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大旗,为了和欧美企业抢夺市场,同样采取的是低价策略,杀得欧美企业是片甲不留,市场份额是拿下了,当行业在蓬勃发展的时候,低价策略的问题并不明显,可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行业阵痛就来了,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业有39家出现净利润亏损,并且亏损面仍在持续扩大。

因此,在很多国家的眼里,中国不仅是基建狂魔,而且还是发达国家的粉碎机,这顶大帽子戴在头上,引发的是海外政府的高度警惕。

2023年,某国有基建公司在保加利亚铁路招标的案例,就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这家企业参加了保加利亚一条高铁路线的招标,公开报价比竞争对手西班牙公司低了47.5%,正当中国企业认为胜券在握的时候,结果却出乎意料,煮熟的鸭子竟然飞走了,报价更高的西班牙公司最终中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多业内人员分析,欧盟国家压根不相信,在不牺牲员工福利和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中国企业的报价根本就是个国际玩笑。

同样的尴尬还出现在巴西,某新能源公司在巴西的工厂被指控出现了侵害劳工权益,这家企业有一百种方法自证清白,他可以展示企业给员工的福利,还可以拍一下工人们的生活环境,企业最终选择了一种极为中式的方式,拿出了一张按满手印的辟谣声明,更离谱的是,这批被“欺负”的劳工全都是从国内派出去的,当地的巴西工人按照当地正常福利标准发工资,这说明什么问题,这家企业不是不懂法,而是太懂了,而且更懂中国人。

同样是南美洲,最近阿根廷出口的中国牛肉受到了行业协会的高度关注,有人说,欧美国家可以制裁我们的光伏,为什么我们不制裁他们的牛肉?阿根廷的牛肉卖得太便宜了,直接把超市的牛肉干到了25块一斤,你要愿意网购,价格还能更低,国内的养殖业主吃不消了,每卖一头牛就要亏1600,他们破口大骂:阿根廷这是赤裸裸的倾销!

什么是倾销,要么通过压榨员工来实现降本增效,要么同样的产品出口价格远低于国内销售价格,阿根廷的牛肉在国内卖14块钱一斤,为了卖牛肉,他们也没有强迫员工996 ,很明显和倾销压根不沾边。

还是回到那个问题,我们全球化的目标究竟应该是什么?不该是企业赚到了红利,老板实现了财富自由,而让劳动者成为垫脚石,不该是掏空资源、压榨剩余价值的90年代路线,最终以中国式物美价廉把实惠带给海外消费者。什么时候中国的劳动者得到了高收入和更多的休假,激发了创新能力,实现了技术跨越,我们的全球化才会真正进入可持续的状态,真正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0 阅读:20

冬萱阅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