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心和妄心”

风在校文化 2024-12-05 19:26:52

真心妄心,又称“真识妄识”。属于认知能力范畴。但长期以来如同“死母鸡下蛋,憋在出口就是出不来”。对其真正含义大家都是胡乱解读。

之所以产生各种各样的胡乱解读,原因如下:

1)不懂,佛学是古老关于科学研究的学问,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2)不懂,所谓“心经”,其实就是科研过程中“动脑子”的经典方式方法。

也就是,佛学中:心=脑子脑力,特指科研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真心和妄心:

①真心=科研过程中的真实科研活动。

如下图所示

对这些不伦不类的语言只要认真分析:

❶“指自性清净且恒常不变的心”=科研活动的本质是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对某种事物运动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研究。

其中:

自性=本性、本质、特征。

恒常不变的心=对具体事物运动变化的分析研究,不可能在同一个科研活动中改变。

其中的“心”,特指分析研究过程。

❷“它代表了一种无为的状态”=它代表了一个对事物起因分析研究的状态。

其中,古文中,无=事物起因,并不是说“没有”。

无为=对事物起因的作为=对事物起因的探索发现、分析研究。

②妄心=假设性判断。特指科研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预设、假定、预判、模型推断活动等。

如下图所示

观察佛教中这些不伦不类的译文。“在佛教中,妄心是分别心,指杂染虚假而有生灭转变的心,与真心相对。”我们会发现:

❶分别=分析和鉴别,特指科研活动中的各种分析判断。千万不要理解成“分开”。

❷杂染虚假而有生灭转变的心=各种各样的假设、预判、模型推演,而产生的新旧认知的不断交替。

这里特指,科研活动中,脑海里不断诞生各种肯定和否定的过程。

其中,生=脑海里诞生的新认知。灭=脑海里消失的旧认知。

0 阅读:5

风在校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