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排放量不容小觑。以某食品企业为例,每天的食品废水排放量可达 600 吨。这些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构建能稳定达标排放的废水处理站至关重要,需借助物理、生化技术,利用相关设备设施去除水中有害污染物,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而废水的水质、水量、是否回用以及接纳水体等因素,决定了具体的处理方法。
食品废水通常具有有机浓度高、悬浮浓度高、可生化性好的特点。基于这些特性,常见的处理方法是 “预处理 + 生化处理”。若废水浓度较低,可采用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体的工艺;若有机浓度较高,则需将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结合。
预处理环节常用的方法有隔油、混凝气浮等。隔油处理利用自然上浮法,依据油珠与水比重的差异实现分离 。一般来说,隔油能去除 90% 以上的游离漂浮状油脂,有效减少油脂对泵、管道等设备的堵塞。不过,对于乳化状态和溶解状态的油脂,仅靠隔油难以完全去除,还需结合物化法。
混凝技术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它通过投加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使废水中的小分子物质在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卷扫网捕等作用下,凝聚成大颗粒,进而实现分离。混凝技术常与沉淀法、气浮法联合使用,不仅能高效去除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对食品工业废水中的色度、微生物、重金属及有机物等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气浮技术则是沉淀技术的升级。通过向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微小气泡,这些气泡与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等污染物结合,使其密度小于水,从而浮于废水表面,便于快速排除浮渣。由于浮渣中含有氧气,相对干燥且不易腐败,可降低污泥体积和处理费用,节约工厂成本。
生化处理:深度净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依靠各种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微生物的催化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最终转化为无毒稳定的无机物而去除。
厌氧生物处理中,UASB 反应器应用较为广泛。它由配水系统、反应区、三相分离器以及沼气收集四大部分组成。废水自下而上通过厌氧污泥床,在厌氧状态下,污泥与废水充分接触,其中的厌氧菌将大部分有机物降解,COD 去除率可达 85% 以上,且对大分子有机物也有降解能力,处理后的出水有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产生的沼气主要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可通过三相分离器收集利用。
A/O(缺氧 + 好氧)工艺是常见的脱氮工艺。在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 “无氧呼吸”,将回流液中的硝态氮还原成氮气释放,完成反硝化过程;在好氧段,硝化菌把污水中的氨氮氧化成硝酸盐,再回流至缺氧池,为脱氮做好准备 。该工艺不仅能有效去除有机物,还能实现对氨氮的去除。
例如,前文提到的日排放 600t/d 的肉类加工废水,含有大量油脂、悬浮物、有机物,且氨氮超标。通过隔油 + 混凝气浮的预处理,去除大部分油脂和悬浮物;再经 “厌氧 + 缺氧 + 好氧” 的生化处理,有效降解有机物、去除氨氮,最终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食品废水处理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实现废水的有效处理与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