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伟大领袖毛主席故去后,华国锋接替了主席的职务引领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的建设。他在位的时间很短,仅四年便卸任总理,渐渐退居幕后。
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并不影响他做出杰出贡献,也正是他在位的这四年,中国转变方向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因为他在位期间的功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人们也称呼他为“过渡”领袖。
深入民生
1921年华国锋出生于一个普通制革家庭,原名为苏铸,之后参加革命工作改为华国锋。华国锋在家庭属最小的那个,在他出生时他两哥哥已经去世了,而到华国锋七岁时,父亲去世,自此母亲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华国锋的母亲勤俭持家,待人温顺,且她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华国锋送入学堂,这个教育理念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显得尤为可贵。在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华国锋明白了世间冷暖,也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不易,这个时期的他对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华国锋青年求学时期,人民的生活动荡不安。这个时期,他结识了中国共产党,并且与共产党人员学了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这也暗暗的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激发了华国锋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危机感。
正是他这种意识,才这使得他在对自己的名字做出了修改,更名为华国锋。1936年红军东征打到了交城,战后红军发动群众力量,宣传抗日。红军的行为华国锋是看在眼里的,他不禁敬佩共产党的精神力量,这也让年轻的华国锋明白自己是属于共产党。
然而,交城并没有从此太平。次年,日军攻占了交城,汉奸们也借着日军的名头建立了“维持会”不断欺压着老百姓。华国锋看不下去了,他便瞒着母亲,偷偷的和同学离家徒步走八十公里,加入了“牺盟会”成为游击队的一员。
但当时国民党也不安生,蒋介石和阎锡山于十二月发动事变,试图解决当时共产党组建不久的山西新军。华国锋在此期间被调回交城,承担牺盟会秘书等职位。在调动群众革命积极性的同时,又负责消灭日伪军、顽军等。
华国锋勤恳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人们有目共睹的,他时常在负责的区域不懈地进行爱国教育的宣讲,积极地给群众和军队做思想工作,甚至在他的宣讲下,很多国民党的军人都被成功“策反”,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去。
1946年,随着日本宣告投降,抗日战争这才落下帷幕。华国锋担任为交城县长兼大队政委,
他的一心也是向着人民的,老百姓们在战争时期受到的苦难他是历历在目。于是他刚从日本人手中恢复了政权便开始恢复工农的生产。
随后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不让战争再次影响到百姓,也为了响应当时土地改革的号召,他迅速的开展土地改革,让贫苦的农民分到田地,积极的发展农业,对民生尤为的关注。华国锋所作所为百姓们是有目共睹的,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华政委”
祖国解放,委任“伟人”故乡
1949年建国后,中央要挑一些人去参与到湖南的建设中去。此时的湖南还处于贫困时期,这意味这工作将会十分艰苦,但华国锋没有在意,凭借一腔热血,首当其冲申请南下,而这一去,便是自己的半生。
南下后的华国锋任职湘阴县委书记,到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定民心。此时的湖南省仍残留着一些国民党残留势力,他们可谓是无恶不作,打扮成土匪迫害着老百姓们,放肆抢劫。而且,旧官府横行霸道,地主也在剥削着百姓。
在华国锋民主理性的带领下,他安抚好群众,带领着群众建立起民兵,之后打跑了地主和土匪。但此时人民的生活还是一团的糟糕,华国锋便继续带领着群众,组织生产、救灾,百姓们的日子也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由于华国锋政绩突出,不久后他就被调去了湘潭。湘潭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出生地,能被调到这里更激发了华国锋的热情。
上任第一天,他就来到了毛主席诞生的地方,并给当地政府指示:一定要保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他说:将来,会有中外友人和广大干部群众到这里瞻仰、参观,我们要逐步建设好领袖的故乡。
1961年,这里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建立毛泽东故居纪念馆。或许毛主席本人并不在意这座房子,但对于其他人而言这座房子的政治价值远超房子本身。毛主席为国家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就连外人听闻都倍感尊敬。
而这座房子正是他出生的地方,也就意味着这里被毛主席的事迹所渲染,成为了人们对毛主席的一种精神载体。而就在1997年,这里被批准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事实证明,华国锋在政治上具有非凡的智慧与远见,也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湘潭也在不久后随之出名。
华国锋到任湘潭并没有借毛主席光芒,而是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依旧深入基层,勤恳分析湘潭的状况再根据当时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做出对策。
结合调查结果与地区实际分析后,华国锋决定让湘潭注重农业,并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64年袁隆平先生在湖南时期提出了杂交水稻的概念。
华国锋敏锐地察觉到了杂交水稻的重要性,不仅邀请了袁隆平同志在湖南省农业科学实验经验交流大会上发言,还在不断对袁隆平同志的实验进行关注和支持,这也是杂交水稻能成功的一大助力。
“伟人”逝世,背负大任
华国锋在湖南一待就是20多年,直到1973年华国锋才被中共中央召唤,被提拔为中央政治局的委员,这也是常年围绕在群众中的华国锋第一次接触到高层职位。由于他先后工作都能非常出色的完成,使得党内人员都非常看好这位委员,在结合他在湖南时期做出的杰出贡献,很快他就接触到了国务院的工作。
周恩来总理由于长期高强度的工作,渐渐不再能完成日常繁重的工作,便渐渐将工作过渡给华国锋来解决,华国锋也不负他的期望。
1976年,随着周恩来和毛主席的相继去世,华国锋被推向了中共最高负责人的位置。起初毛泽东便有将他视为接班人培养的打算,甚至在毛泽东去世前夕,还给了华国锋一个写有“你办事,我放心”条子,而华国锋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心意。
继承了毛主席衣钵的华国锋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党内的相当一部分人而言,他的上任就是空降,人心尚且不齐。
同时,毛主席的强国路线也和党内的一部分人士产生了分歧。毛主席认为,强国必先强人,而另一部分认为,强人必先强国,这场争执久久没有平复。华国锋是毛主席思想的继承者,他也认为强国必先强人,于是他的一番言论打开的一个黑暗的时代。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的思想便就由他提出。由于当时人民对毛泽东的崇拜甚至达到了一种盲从的地步,以至于这“两个凡是”的思想也迅速在国内发酵,华国锋的地位也在此期间迅速稳固。
但由于1987年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发表,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样也印证了华国锋之前说的话,他作为领导人没有充分理解并且推动思想解放运动。
“过渡”已成,退居幕
由于“两个凡是”错误思想,华国锋在北京举办的一场会议中,做出了检讨。他意识了自己的错误导致了国民思想被束缚,甚至阻碍到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他提出,以后的文件上发和下行中,都不在称呼主席等等字样,一律改为同志,目的正是让所有人敢于表达,敢于说话。
其实回过头看,“两个凡是”的提出或许也是华国锋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自己的政治地位不稳,所以出此下策。不过他的贡献也确实足以“功过相抵”了。
1980年,华国锋辞去了自己在党中央的职位,只堪堪担任了一个中央委员。重新回到底层的他又开始了往常一样勤恳的工作。
直到老去,华国锋便不再处理政务,也退居到了幕后。他得益于退休工作人员的福利,有更多的时间在全国四处走访,调查人民生活。认识他的人们也尊称他为“华老”,而非“华主席”,因为他早就对这个称呼没有了什么念想。
而他也会在毛泽东的诞辰和忌日去瞻仰这位“恩师”,怀念自己过去的生活。华国锋的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在坎坷的时期,他也不懈地探索新中国的出路。虽然被称呼“过渡”领袖,但他却尽到了转折的作用,让新中国走向了复兴。
参考资料:
《过渡式领袖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 环球网
《华国锋晚年深居简出 每年两次瞻仰主席遗容》 环球网
《1978:改革之发轫》 中国新闻周刊
《华国锋: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一生》 中国青年网
《华国锋同志生平》 天府早报
《华国锋政治性研究》 周亚捷
《华国锋南下湖南》 李海文